079.灶祭(求收藏)(1 / 2)

小年轉瞬即到,時序告訴人們,要過大年春節了。過大年,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所以,一進入小年,不論是城鎮還是鄉村,都會立即進入濃濃的節日喜慶之中。

忙碌了一年的人們終於在這一短暫的時間里,可以歡歡樂樂、團團圓圓、和和美美、熱熱鬧鬧地盡情嬉鬧幾天了。

農歷臘月二十三日,民間稱為過小年,是祭祀灶君的節日。

據說,在中國的民間諸神中,灶神的資格算是很老的。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

祭灶的風俗,由來甚久。祭灶,在我國民間是一項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祭灶時間多選在黃昏入夜之前舉行。

小年這一天是民間祭灶的日子,家家都要把灶王爺請下來,人們用糖塗完灶王爺的嘴後,便將神像揭下和紙與煙一起升天,是讓他老人家上天言好事,再等他回宮降吉祥,好讓下界保平安。

為了讓「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所以要用「糖瓜兒」來粘住「灶王爺」的嘴。

有「二十三,糖瓜粘」的民諺。糖、餳之類食品既甜又粘。取意灶君顧了吃,顧不了說話,上天後嘴被餳粘住,免生是非。供品中還要擺上幾顆雞蛋,是給狐狸、黃鼠狼之類的零食。據說它們都是灶君的部下,不能不打點一下。祭灶時除上香,送酒以外,特別要為灶君坐騎撒馬料,要從灶台前一直撒到廚房門外。這些儀程完了以後,就要將灶君神像拿下來燒掉。

其實對於那些慈善人家說來,灶王爺上天說什么倒也都無所謂,有的還甚至擔心灶王爺把話說少了,但對於那些好事不做、壞事做絕的惡人來說倒是要小心嘍。

有的地方則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樹枝,再將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請出神龕,連同紙馬和草料,點火焚燒。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時一家人圍著火叩頭,邊燒邊禱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壯馬,有草料,一路順風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請對玉皇進好言。」

在一周後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爺便帶著一家人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與其他諸神一同來到人間。

灶王爺被認為是為天上諸神引路的。其他諸神在過完年後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爺會長久地留在人家的廚房內,以保護和監察一家。

所以民間最為重視灶王的來歷,認定它是玉帝派往人間監督善惡的神仙,每年臘月二十四日都要去朝奏玉帝,報告所住之戶的善惡言行。

玉皇大帝則根據灶王爺的匯報,再將這一家在新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交於灶王爺之手。

民間傳說,灶君爺上天專門告人間罪惡,一旦被告,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所以在祭灶時,要打點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貴手。

撇開這個習俗其中的故事成分,單單從這個習俗就能夠看出我們的先輩們和普通百姓們對「灶」的重視,「無灶不成家」,當然「年夜飯」更是重中之重。

孫媽准備祭灶用的供品,有糖瓜、水果之類的,大部分都是現成的,現蒸了一碗糯米飯,拌上白糖,又甜又糯,也是供品之一。

一家人先到廚房,擺上桌子,向設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敬香,孫媽是把糯米飯灶王爺嘴的四周,邊塗邊說:「好話多說,不好話別說。」這是在用糖賄賂或塞住灶王爺的嘴,讓他別說壞話。

如今,祭灶王的人越來越少了,但過小年吃糖瓜的習俗仍在民間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