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4.正月忙(1 / 2)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街上熱熱鬧鬧的,雖然是晚上了,還是人山人海,舞龍的、踩高蹺的、玩旱船的,還有到處掛的燈籠,把平時幽靜的小鎮裝扮的格外「妖嬈」。

一束束耀眼的光線飛上天空,「啪啪啪……」那一束束光線突然炸開,金色的、銀色的、紅色的、綠色的、藍色的,星星般的花朵向四周飛去,似一朵朵閃光的菊花,光彩奪目。

孫剛也把院子里的煙花點上,引信不斷冒著火花,燃到盡頭,嘭」的一聲巨響,煙花騰空而起,在天空中綻開五顏六色煙花,有的像流星徘徊在夜空,有的像萬壽菊欣然怒放,還有的像仙女散花,一朵朵小花從天而降。

「可真漂亮,就是放出去的不是煙花,是人民幣。」孫媽看著美麗的景象,有點心疼錢,一筒一兩百呢。

在空中,煙花就像向四周撒滿無數的晶瑩艷麗的珍珠一般,天空頓時明亮起來。再往遠處看,天空中不但有孫剛家放的煙花,還有別人放的煙花,真是千姿百態,有的像怒放的菊花,有的像流星雨……美麗極了。

「火樹銀花不夜天」就是這種景觀的真實寫照。

煙花易冷,只有一瞬間的輝煌。留下一地的…………

正月十六,婦女們怕動針線會患百病,於是結隊出去玩悠,因此這種風俗就叫做「游百病」。有「正月十六游百病,游了百病不生病」之說。

一般是在正月十六這一天,一吃過早飯,幾乎是家家戶戶都大門掛鎖,全家出動,到四處去「游百病」。

在過去,老年人愛去逛廟會,參禪拜佛,祈佑福祥;年輕人也多會去盡情享受各種愉悅身心的游藝活動。

即便是那些平時不太愛游逛,喜好清靜的老人,凡是能走動的,這一天也都不會呆在家里,大多都會穿得暖暖和和,拄上拐杖去田地里轉轉。

據人們講:經過正月十六這一游,就會使「百病」在舒心暢快的短距離旅游過程中,全部「遺」在路上,「遺」在野外,使得「百病」全消;沒病沒災的會好上加好,更加健康;有病有災的正好「遺」掉,逢凶化吉,時來運轉!如此良好祝願,你能說它不對?因此,這一天的出游,也有一個禁忌,許多地方人們都可以去,就是不能專門去串親訪友,到別人家去「游百病」,你若貿然去了,人家會認為你會將自己身上的災病「遺」在他們家里,於他的家人不利。所以這種犯忌諱的事還是盡量不要干的好!

「游百病」其實是一種可以起到協調、吻合、銜接、舒緩火紅的年節放浪與很快即將轉為正常的春耕生產生活秩序的減壓閥與緩沖器。它是一項調養身心、振奮精神、恢復體力、以利再戰的年節良俗!對於信奉「天人感應」的中國人來說,在年節的熱鬧使人疲倦之余,在冬去春來春耕生產即將開始之際,來「游百病」,正是對「人身雖小,暗合天地」這一機理進行的民俗學解釋。

晚上家家戶戶都扎幾把稻草,在自家門前堆成圓錐形兒,由家中長輩首先在自家一側點燃草堆兒,旺盛的大火中谷堆倒向自家房舍一側,寓年中五谷豐登、風調雨順。

孩子們抓住最後的機會玩燈,他們以燈打燈,把燈碰碎、燒掉,不僅不惱怒,反而是無比開心,燈籠一著,吉利來到,預示著新的一年紅紅火火。

正月十六晚上烤火玩燈完畢,過年大戲也就基本上收場了。

…………………………………………………………………………

正月以後意味著一年的忙活又要開始了,農村人就等著春天開始忙農活,庄稼好好長長,到了秋天好收成。但是春天地里雖然在種,卻是沒什么可收的。

當許多村民還沉浸在拜年、迎龍燈、看大戲等喜慶活動中時,部分農民已在田地里忙著春耕生產了。

一般下午太陽高空掛的時候,抓住天氣晴暖、化冰水使得土壤墒情好的有利時機,村里人開始耕整田地,為春天的耕種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