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吃酒(1 / 2)

128.吃酒

幾天前,孫剛就接到一位的高中老同學袁瀟的,這個同學是孫剛高中時期關系很不的,一直都沒沒斷聯系,結婚的時候孫剛在深圳,未去成,交代孫爸把禮補上。這次他添了一個,邀請孫剛在農歷七月初二去他家吃酒。孫剛滿心歡喜,答應著一定前往吃酒。

現如今,鄉下辦酒席是越來越多。如結婚,上學,蓋房,添子,當兵,過壽等。而在孫剛印象中,到年前,至少還有好幾次次這樣的酒席需要趕。[]

其實,在農村每到夏天或者秋忙之後,農事少了,處於農閑時期,但農村人做事辦酒席卻開始頻繁起來。也是趕上這個時候做事辦酒席不僅比較充分,而且家里頭有了比較充實的收入了。做事,就得辦酒席,需要做的事實際上早在年初就籌劃商定好的。主要還是因為親戚都在這農閑的時日里得空有。

農村人做事時辦酒席是提前十天計劃與准備的。先得選擇好日子,諸如在每月里的初二、初六,初八、等等,一般是雙數日子。要逐個地請親戚和好友,要么是通知,要么是親自上門來請。特別是添孩子的,基本上是上門邀請,還得帶上十個紅雞蛋。現在近處一般是上門邀請,遠處都是打通知。

在辦酒席前一天,要請好廚師,請好幫忙的鄰居,還要借足借夠桌子、凳子,盤子和碗,現在有的就是使用一次性的塑料碗筷,當然,只要你的邀請一到,大家都樂意去幫忙。

袁瀟家請的廚師是本村人,他們的廚藝不見得有多好,但燒將出來的各種大菜還是很地道很得味的。那廚師本是個泥瓦匠卻又是一個人人稱道的鄉村廚師。農忙時,他在外做活,現在呢,他被邀請去做大廚的日程卻安排的滿滿當當的。實際上,像他這樣做大廚的沒有月工資,就是主家為了表示感謝,送上一條煙一個紅包。但事過之後,主家還得及時安排廚師和幫忙的鄰居再來認真的喝酒以示酬謝。

除非紅白喜事,一般辦酒席都是吃上一天。應該說,酒的質量和煙的檔次稍微差點。酒是批發的,簡裝的,大約在二十元一瓶,煙基本上是不超過十元一包。辦酒席實際上就是流水席。人多的時候,就是論趟,一趟一趟的。中午基本上在十二點開席,晚上是六點。趕第一或第二趟的吃喝的速度比較快,大家心里也明白,還有多少人等著趕趟呢,誰也不好意思占用,吃了就離席,好騰出位置,給下趟的人坐席。前些年,他們當地的一家酒廠就注冊一種酒名:流水席酒。確實還真紅火那么一陣子呢。

不論是辦性質的酒席,主家都會安排一個專門收取禮金的人負責記帳。來人先登記送上禮金,還會得到象征性返還的一包煙,或是一條毛巾。喜事用的是紅紙,喪事用的是白紙。

惟此,來者似乎就有一種名正言順如約參加的含義。隨著生活水准的提高,禮金的檔次也有了變化。在十年前,基本上上個十塊,二十塊,關系近的來個五十塊,現在都是一百塊、二百塊。

這是人情。人情就是當債還。

有些人家一年要辦幾次這樣的大事,有些人家卻多年不辦事。就像孫剛村里的一位人家,幾年前春節後蓋的房子洗禮,請人來吃酒;隨後就結婚,還是要請人來吃酒;這過段後又添孫子了,還是再請人來吃酒,都覺得不過意,但大家並沒在意,都一致地說這都是值得慶賀的喜事呢。

「孫剛,來啦。」袁瀟看到孫剛輕車熟路的來了,以前高中的時候孫剛不少來他家里。

「嗯,恭喜恭喜」孫剛上前恭喜同學,在農村添子是大事兒,也是喜事兒。

「你和趙涵准備啥時候辦事啊?」他和孫剛、趙涵都是同學,現在也他倆在處對象。

「快啦,不是今年就是明年。」孫剛也沒准。

「到時候給個信兒啊。」

「行,少不了的。」

「你先上屋里坐……」袁瀟也只能陪孫剛聊幾句,客人比較多,還要招呼別人,就安排了一個親戚把孫剛領進院里。

院里人聲鼎沸,很多人圍著禮賬桌子,交錢。

孫剛隨上200塊錢,在農村來說,不多不少,不遠不近。到時候孫剛結婚、生子的時候,袁瀟也會隨200。

找了一圈,沒熟人,關系好的高中同學一般都是在外面打工,孫剛只好找個角落先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