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城市與農村(1 / 2)

131.城市與農村

如果你是在高速路上的車里看風景,那馬路旁亭亭玉立或枝葉婆娑的行道樹規規矩矩的可是按行距和株距來精確丈量過的,看久了會覺得索然寡味。

這時候,倘若眼前忽然跳出一顆旁逸斜出快伸到路面上的歪脖子樹抑或是一顆遭過雷殛的大槐樹,那齊刷刷的燒焦了的樹根觸目驚心,枝椏還在頑強地冒出綠芽,你會不會馬上覺得有趣抑或好奇,還有一種對生命頑強不屈的敬畏?那么,你的行程多半是跨入了農村的地界。

城市里的樹木是有專人照料的。盛夏他們會爬上高高的樹冠給樹剪去瘋長的枝條,干旱無雨的時候,他們會為樹澆水,秋天他們會給樹綁上粗粗的繩子,冬天他們為它刷上厚厚的白漆來防止來年蟲子的侵襲。

一切好像是被設定了規則和程序,沒有意外沒有驚喜。

而在農村,同樣的一排樹木,有的年數長一些,長得闊大無比,有的好似去年才栽下,稚嫩可愛地想和差天大樹一爭高下,沒有人會覺得它們是如此的不協調。看多了整齊和諧的美,落有致未必不是另一種美,一種天然的美。

人們在身心疲憊時都喜歡這樣說:等我老了,我便去農村買一塊地,種上黃瓜,豆角,番茄,一大片油菜,冬天在門口曬曬太陽,夏天在蔭下和村里的老頭下下棋,陶淵明不過也是如此吧。

如果他們,現在偌大的村庄常常是沉睡的世界,沒有一點喧鬧,沒有一點生氣,小孩子們在學校讀書,年輕人們在外面打工,小們在田里做活,一個人從窗里望出去,只有幾只覓食的雞鴨,還有廊下靜止不動的老榆樹,一個個白天都是如此的孤寂,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都是如此,不知他們還會不會遐想老年田園生活的悠閑。

當旅行中的城市人面對桔色的殘陽斜掛在靜穆的大樹間時,總會發出陣陣驚嘆,卻不知遠處的老農還在辛苦的拔除野草,想在太陽落山之前多鋤幾壟地。所以我們對美的欣賞也是因人因時而異的,如果你每天必須面對的是艱辛的勞作,只有生存的壓力,又哪里會有生活的情趣呢?

所以,很多人對農村之於城市都是幻想的產物,是午後的甜點,過濾了農村生活的種種不足,只留下了好看的景點。沒有高樓的遮擋,可以看到滿天閃爍的星星,夜里沒有車馬喧囂的寧靜,可以甜甜地入眠。鄰里間淳朴的人情,沒有污染的原生態食物。

只是,如果你沒有隱士淡泊名利的胸懷,沒有梭羅不為柴米油鹽心焦的閑適,你又能有心情欣賞和享受鄉村的美呢?

這一切是孫剛前幾年才城市中想到的,要不是他得到了空間這個逆天的存在,他也沒有勇氣回到家鄉。

之後,他更能體會到農村生活的不容易,並不是每個人都像他這么悠閑,大家都要為了生活而生活。

早晨的涼爽。在城市里人們的住房擁擠在一塊,除了家里這點空間之外,似乎找不到空余的縫隙,而在農村,每家每戶都隔著一些距離,居住環境十分空曠,微風可以穿透房屋,吹遍每一個角落,即便再熱,也還有清晨這一段可以享受。

清晨,這個「一天之計在於晨」的清晨,在農村更多地賦予了他耕耘的特殊意義。農民會很早起來,趁著太陽還沒有升起,多干一些活。

微風親吻肌膚比空調的風怡人多了,那種自然的舒適今天回憶起來還是那么的令人向往和陶醉。

清晨,有一種聲音非常嘹亮,那就是池塘邊「啪啪」們用榔頭錘洗衣服的聲音。農村人家很少會買洗衣機,即使有也不常用,大家還是習慣去池塘里洗。有的時候,人多了,大家就在那兒等著,說笑聊天,這也為她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機會。如果哪家事情多,她可以把衣服放在那里,按照先來後到的順序,快到她的時候別人會大聲叫她,聽到了她也會大聲地應一聲,匆匆趕來。

早晨也悠閑得很。小桌子院中放,淡青色的咸鴨蛋,清清爽爽的腌菜,自家烙的面餅或饅頭,呈現農家早餐的閑情。盛米粥的鋁鍋飄在盛冷水的盆里,晃悠悠,放松著早餐的一派心情。不滿足的還可以盛一碗粥,搛一筷子瓜菜,拖著涼鞋出去,往村子熱鬧處一蹲,邊吃邊聽別人聊天,偶爾插一兩句,早餐閑談兩不誤。

太陽的臉越來越紅,開始升溫,村子里開始了新的忙碌。村人下田是趁早晚涼,男人們扛鋤挑擔,往田間地頭而去;們則頭戴花色涼帽,臂挎籃子、輕便農具,下地趁便采摘蔬菜;孩子們也有一份事,做做暑假作業,看看電視,也看書,但多是裝給父母看。

不大一會兒,就先,把籃子里自家地里長的茄子、豇豆、四季豆呼啦往地上一倒,不是在院子里,而是在門口樹下。幾個一起操作。家長里短,開心的事,牢騷的話,在擇菜剝豆中並行,一切那么和諧、默默。

等到炊煙裊裊,們忙得汗水淋淋,就意味著短暫的忙碌結束了。們洗把臉,看著燒的小菜,耐心地等待歸來。小孩看到香噴噴的炒肉絲,垂涎難忍,伸手就捏著往嘴里送。們總是嗔怒,小饞貓,等你爸爸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