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燕子(1 / 2)

133.燕子

清晨,陣陣清脆悅耳的鳥鳴把孫剛從睡夢中喚醒。

穿衣起床,推開屋門,順著鳥鳴的聲音循去,在果園上空的電線上翹立著幾只燕子,晃晃悠悠,儼然如幾位走鋼絲的靚男倩女。

燕子的雙翅尖尖,似一把鋒利的剪刀,交叉在尾部,高升低伏時總是不停地交剪動,似乎要剪下五彩雲霞鋪就人間溫暖,似乎剪下五谷豐登溫飽千家萬戶。

忽然,兩只燕子身子一躍猶如一對仙子飛離了電線,直沖雲天,在風中盪起悠然的秋千。身子一斜又好似騰空演練上下翻飛的機翼,在藍天白雲下自由舒展。

孫剛目不轉睛始終追逐著燕子的軌跡,只見那兩只燕子在房前屋後穿梭盤旋,在堰塘上空低緩飛轉,似凌波的王尊、天使,靈爪輕輕掠過水面,盪起圈圈漣漪,似描繪著幅幅奇妙的畫卷。

翩然而歸的那對燕子徑直落在了房檐上。孫剛仰頭望去,頓時眼前一亮,有了一個驚喜。

原來在房頂與山牆接連的屋檐下,有一個搭建起來的碗型的新燕窩。孫剛幡然醒悟,原來燕子來這兒安築暖巢、養兒育女了。

燕子真乃能工巧匠,布置的小家不僅精致漂亮,還堅固耐用。巢穴是它們親自用嘴銜來泥和草莖、再混上的唾液搭建而成的,燕子用它勤勞靈巧的小嘴還銜來了一些細軟的草、樹葉,還有一些松軟的羽毛、破布等等鋪就在它的小窩內。

燕子築巢,喜事多多。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里……」孫剛是伴隨著這首童年的歌謠一起成長起來的。

古人雲:鶯啼燕語報新年。人們總喜歡把燕子跟春天聯系起來。

古人雲: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人們見到燕子在自家屋檐下築巢,總喜歡引以為是吉祥、有福之事。

好奇的孫剛非得上屋頂去看個究竟。說時遲,那時快,他搬來梯子剛停靠在房子側面山牆上,噌、噌、噌地爬了上去。

只見孫剛的表情瞬間轉為了笑容燦爛,原來里面還有四個嗷嗷待哺的小燕子呢。小燕子的皮膚單薄粉嫩,似鮮活欲滴的嬌艷花朵。它們的聲音啾啾唧唧,似柔腸嬌滴的嚶嚶呢喃。

孫剛正要下梯子,在外歸來的燕子看到有人在它家搗亂,豈能容忍,叫聲一浪高過一浪,完全沒有了以往的動聽婉轉,有的是惱羞成怒,直到孫剛快速撤離,它們的情緒才趨於平緩,叫聲也不再驚悸凄怨。

小燕子的爸爸媽媽每天辛勞地去田間輪番給小雛燕們覓食,每次燕爸爸或燕媽媽捉到昆蟲給孩子喂食時,雛燕們像嗷嗷待哺的嬰兒,把脖子長長地伸出巢穴,大長著嘴巴急切待食。

每當這時,燕媽媽總是用嘴巴左右啄啄雛燕的頭,似乎在安慰它們孩子們別急,聽話等著,媽媽這就再去給你們啄食去,你們都是**乖孩子。」說著燕媽媽未做片刻歇息,又撲棱著翅膀飛走了。

此情此景,孫剛想起了白居易描繪母燕養育雛燕時「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那深摯的情與愛,無不使人贊揚與感念慈母的偉大與無私。

雛燕在父母的關懷與呵護中一天天長大,漸漸長出了稚嫩的翅膀,歌聲也越加清脆嘹亮。兩只老燕看在眼中,喜上心頭。

老燕對雛燕疼愛但不溺愛,每天它們風雨無阻地帶著雛燕嘗試飛翔。萬事開頭難,剛開始雛燕膽小害怕,乍飛兩下翅膀,就即落在房檐、電線上,老燕身先士卒,反復給孩子們演練,耐心地陪在雛燕身邊,給它們勇氣、鼓勵,自信、自強。

先讓它們嘗試著在低空飛翔,循序漸進,逐漸雛燕學會了堅強,歷練出了堅硬的翅膀,並能離開父母獨自在空中翱翔。孫剛凝望它們在藍天輕捷翩舞、矯健俊美的身影,不禁贊嘆大自然那神奇的力量。

孫剛突發奇想,人若有如燕子一樣飛翔的翅膀該有多妙,那樣的話,就可以如童話中的天使般,越過高山,穿過叢林,最後飛到一個心中向往的地方。

在農村平常所見的大多屬於家燕。據資料記載,家燕體型較小,上身為發金屬光輝的黑色,頭部栗色,腹部白或淡粉紅色,飛的較低,鳴聲較小,多以居民的室內房梁上和牆角築巢,最喜接近人類。

聽說燕子還是氣象觀察哨,對氣候變化特敏感,飛得很低是提醒人們雨即來臨,飛得高遠是告知人們陽光燦爛。

燕子又是害蟲的天敵,天生的吃蟲嘴和抓蟲腳長得非常別致,嘴短弱且裂寬,為典型食蟲鳥類的嘴型,腳短小而爪較強。據說一只燕子一年要捕食八十余萬只昆蟲,它們是人類的益鳥,是人類的,所以農村人一直保護著它,不會隨意傷害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