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140.海蝕奇觀和沙灘車(1 / 2)

139-140.海蝕奇觀和沙灘車

快艇停在海中,遠遠望去,可以看到許多海蝕奇觀。

顧名思義,海蝕奇觀乃為海浪侵蝕所造成的各種海灘景觀。海浪對海灘的侵蝕,可形成許多侵蝕地貌,但並不是所有侵蝕地貌均具有旅游價值的。因此,為了區別起見,可將那些姿態奇特、景色美觀的海灘侵蝕地貌,稱為海蝕奇觀。

海蝕奇觀可以說是海灘風光中極其普遍而又獨特的一種。常見的海蝕奇觀有海蝕崖、海蝕平台、海蝕柱、海蝕洞、海蝕拱橋、海蝕窗等。

正是在歲歲不止的外營力的作用下,軟硬不一的岩石組成的基岩海岸便會造出許多讓人驚心動魄的地貌景觀。

附近有許多游船、快艇駐足,天上還盤旋著直升機,「隆隆」聲顯得有點噪雜。

孫剛看到嶙峋的礁石、陡峭的懸崖、神奇的石老人、幽邃的海蝕洞穴等等,顯得十分的滄桑。

不遠處的岩石群,千萬年來在海風和海浪的不斷侵蝕下,逐漸形成了形態各異的奇岩怪石。

大自然花了幾百萬年磨蝕成的這些巨形石柱,大家只花了半個鍾頭的就一覽無遺,拍了不少照片。有些游客意猶未盡,還乘坐當地提供的直升飛機,在空中俯瞰這一片神奇的自然風景,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西邊是一片海蝕崖。海岸受海浪沖蝕及伴隨產生的崩塌而成的一種向海的懸崖陡壁。主要見於基岩海灘。海岸在波浪的長期沖擊、掏蝕下,在海平面處被侵蝕成凹穴,穴上的岩石被懸空,在波浪繼續侵蝕的情況下,懸空岩石崩墜,形成近乎直立之岩壁,稱為海蝕崖。

海蝕崖有死、活海蝕崖兩類。所謂死海蝕崖,是一種現代已不再發育而趨於衰亡的海蝕崖,其崖壁漸漸變緩,不再後退,崖面上生長植物等等為其標志。活海蝕崖則相反,由於崖面受到海浪的沖蝕,比較陡峭,上無植物生長。一般情況下,活海蝕崖的景觀比死海蝕崖雄奇。

涼涼的海風從臉邊吹過,卷起的浪花一遍一遍的拍打著岩石發出海浪所特有的那種波濤之聲,確實是給人一種興奮愉悅之感。特別是因為今天風大浪高,不進有浪花從岩石邊翻打上來,更加讓人感受到了大海的力量和神秘。

海蝕崖高度從數米至數十米不等。由於組成崖體的岩石性質不同,形成的海蝕崖也是各具風姿的。

其中如台灣北部的海蝕崖由火山灰、凝灰岩、熔岩等組成,質地堅硬,形態奇特,形成的海蝕崖高達20-70米。

富貴角和鵝奈鼻兩處的海蝕崖由熔岩構成,高度均達30米左右。其它如大連小平島一帶的海蝕崖由遠古代石英岩組成,崖高可達30米以上,最高可達50米。這些海蝕崖均是我國海島及海灘上著名的海蝕奇觀。

斷崖海灘也是可以劃為與海蝕崖相似的一類海灘景觀的,只是斷崖海灘那高大陡立的懸崖,是由於斷層而形成的。從形態上講,斷崖可以比海蝕崖更高峻些,可達數十米至數百米,因此,給人的感覺是斷崖更為雄奇險峻,氣勢磅礴。

海蝕崖前,有一片微微向海傾斜的平坦寬闊的基岩平台。那是海蝕平台,又稱浪蝕平台或波築平台、磨蝕台等。

海蝕平台是由於海岸受海浪沖蝕,海蝕崖不斷沖刷後退而殘留下來的。其寬度隨海蝕崖的後退而加大,因此,海蝕平台的寬度往往與當地的波浪強度成正比。海浪越大,對海崖的沖擊越強,海岸的崩塌後退越快,相應的海蝕平台也越寬廣。

在海蝕平台上,往往發育各種海蝕溝槽、礁石洞穴以及海蝕拱橋、海蝕柱等,風景多變,奇特迷人。

海蝕平台的發育與海蝕崖一樣廣泛,幾乎所有有海蝕崖分布的地方,均有海蝕平台發育。

平台之上,遍布黑石礁、海蝕柱、海蝕溝、海蝕槽、海蝕芽及海蝕拱橋等,令人目不暇接。

在普陀山這個著名的海灘旅游勝地上,也有不少海蝕平台發育。如白雲洞附近的海蝕平台,長150米、寬達40米,景色奇秀。

海灘受蝕後退,較堅硬的蝕余岩體殘留在海蝕平台上,形成突立的石柱或孤峰,稱為海蝕柱。也可以由海蝕拱橋受蝕,拱頂下塌而形成海蝕柱。由於海蝕柱形態多變,有的還頗具姿態,因此,本地居民常用「石老人」、「石公公」、「石婆婆」、「石蘑菇」、「花瓶石」等稱呼之。

海蝕柱在沿海常可見到。大連的黑石礁、綏中的「姜女墳」、北戴河的鷹角石、山東煙墩、青島石老人,浙閩台粵桂瓊沿海亦有廣泛分布。其中姜女墳是由四個弧立於海中的石柱組成,最高的達16米;北戴河的鷹角石也高達17米;海南島天涯海角處的「南天一柱」等等,都是我國沿海著名的海蝕柱景觀。青島的石老人是一個高達18米的巨大海蝕柱,其狀酷似一個駝背的老人站在海中遠眺,故得名「石老人」。

當海岸受波浪及其挾帶岩屑的沖擊、掏蝕所形成的面向大海的凹穴,其深度較大者稱為海蝕洞或海蝕穴。因波浪對海岸的沖蝕作用主要集中在海面與陸地接觸處,故海蝕洞沿海平面或海蝕崖坡腳處呈斷續分布。在松軟岩石構成的海灘上,海蝕洞發育不明顯;在較硬的岩石海灘上,則發育較完好。尤其在岩石節理及抗蝕較弱的部位,海蝕洞特別發育,深度可達數十米,甚至數百米。

這個位置看到的海蝕洞不太壯觀,但是如浙江普陀山的潮音洞、梵音洞,均是海蝕洞良好發育的例子。

著名的普陀山潮音洞和梵音洞,是海灘名勝中甚為著名的兩個海蝕洞。潮音洞高大深邃,深達20余丈,在洞內可聆聽潮水洶涌翻滾之音,謂之「空穴來音」。相傳此洞還是觀音大士經常現身之處。梵音洞以高見長,其高可達數十米,具有「水勢奔騰峭壁開,半空雪浪似鳴雷」的壯麗景色。平時,兩洞霧靄沉沉,幽泉滴滴,頗有仙穴霧窟般神秘色彩。

海蝕窗,簡稱海窗,是從海蝕崖上部地面穿通岩層直抵海水的一種近平豎直的洞穴。

海蝕窗的形成與海蝕洞的發育密切相關。在海蝕洞形成以後,波浪繼續向洞中沖擊、掏蝕並上沖,壓縮著洞內的空氣,使洞頂裂隙擴張,最後擊穿洞頂,形成與海蝕崖上部地面溝通的「天窗」,故稱海蝕窗。

海蝕窗景觀在海灘上頗為罕見,普陀山的潮音洞頂的山石之上,有一孔穴,有一個海蝕窗,人稱天窗。從天窗里,可俯聽潮音洞底的潮水海浪之音,可算海蝕奇觀之一了。

千奇百怪的海蝕地貌給人們的旅游增加了無限的樂趣。中國海域遼闊,像這樣的自然景觀為數眾多,海南島天涯海角的「南天一柱」、福建東山島的風動石、平潭島石牌洋的半洋石帆、大連的棒槌島,這些都是著名的花崗石海蝕柱;而台灣北部野柳的岩石石質較為疏松,海蝕地貌十分特別,眾多的蘑菇形的奇石布滿了海濱,最為人們熟悉的「女王頭」就在這里。

海島,何以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各地旅游者?除了其千姿百態、類型眾多和氣候溫和、四季宜人以外,更為重要的是其具有獨特迷人的海島風光。

海島風光,不僅僅是各種海島上具有的各種不同的旅游地貌景觀,而且還包括在海島上可以觀賞到的其他景色,如海市蜃樓、海上口出等等。

2000多年以前,中國有一個**君土,曾三次東巡海疆,試圖從三個海上仙島上采摘長生不老之葯,結果當然一無所獲,然而它也說明了「海上仙島」自古就吸引著上至君土,下至黎庶的許多人。這個君土就是秦始皇,這三個仙島就是蓬菜、方丈、贏洲三神山。如今,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早已消逝得無影無蹤,惟有那海上三神山依舊鑲嵌在渤海灣的萬頃碧波之中。

我國沿海的島嶼多達6500多個,其中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的海島,亦不下數百個。這些海島不僅具有上述多種旖旎的海灘風光,而且還有各自獨特的景色。這些風景優美的海島,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海上仙境。

普陀山,全島面積甚小,但廟宇遍布,香火旺盛,與九華山、峨眉山、五台山一起,列為我國四大佛山。海天佛國的普陀山,每年吸引著許許多多各地的善男信女,飄渡海洋,前來燒香拜佛。因此,稱普陀山為佛島,大概不致於言過其實吧。

岱山島又叫東海蓬萊,位於舟山群島中部,島海相依,孤懸海中,為舟山第二大島,全縣406個大小島嶼猶如一串閃亮的寶石鑲在東海碧波之中,島海相依,水天相連,構成了一幅天然畫卷。

岱山具有絢麗多姿的海山風光,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日照充足,氣候宜人,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並茂。綠島、瀚海、鐵沙。奇山、潮聲、古洞與宗教特色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以「蓬萊十景」為主體,與「海大佛國」普陀山相依托,是集療養、旅游、避暑、及海上體育運動於一體的海島旅游度假勝地,古稱之為「蓬萊仙島」。

上岸後,眾人身上被海浪淋的差不多都濕身了。大家都不在乎,依然興致勃勃的講述著剛才看到的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