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146.踏上歸途(1 / 2)

145-146.踏上歸途(求訂閱)

由於受到宣傳媒介的影響,古鎮上的青年大多不太安於像他們的先輩那樣,做一輩子的漁民或農民,而想到外面的精彩世界去闖盪,享受和體驗一番都市的現代文明。

因此,不少青年都到上海、杭州、寧波去工作,起碼是到舟山或縣城去居住。這就使原本寧靜的小鎮顯得更加冷清了。

直到這兩年興起了古鎮旅游,才有一些年輕人慢慢回到家鄉做一下小買賣,主要客戶就是來此旅游的外地人。

傍晚時分,孫剛離開東沙古鎮,搭乘一輛過路的出租車去燈塔博物館。但是抵達的時候遭遇鐵將軍把門,不過,夕陽下的燈塔非常美麗,孫剛拍了好一些照片。

從燈塔博物館回到招待所,已經是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了。

先洗了個澡,跑了一天了,出了不少臭汗。

剛洗完澡就接到哥哥的,說一起吃晚飯。

「走,帶你去吃農家飯。」在招待所樓下,孫陽對著弟弟說道。

「這兒還有農家樂飯館?」孫剛感覺到有點兒奇怪,畢竟大排檔在此地很流行,價格也不貴,所以一般人不都是吃大排檔嗎?

「好吃著呢,你哥帶我去吃過幾次。」王燕說道。

三人打了輛車,來到一個叫廟後村的村子,車子左拐右拐的,停在了一家叫「漁農人家」的農家院子前。

「喲,孫陽來了,快進來。」女主人看見熟客上門,趕緊上前去招呼。

「帶我弟弟來嘗嘗你這兒的手藝。」孫陽和戰友經常來這里,離部隊不算遠,實惠又好吃。

女主人很熱情,後來詳談時她姓李,今年五十多歲,與她差不多大,卻常年有病,不能勞動。因此田里活計都由她一人承擔。

全家以剛承包土地時的四口人計算,分得土地2畝,以前有水田,現在全部改種旱庄稼和蔬菜。產出除了自家用,基本上都是用來供應農家樂了。

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很適宜農植物生長,在家從事農業生產的多數是老人和婦女。

村里人大部分以種植玉米、花生等旱庄稼和蔬菜為主,很少有水稻田,人們日常所需的大米、面粉等食糧,主要依靠從島外進口。

有兩個,都是漁民,大已經結婚,小20多歲。

此地漁民占總人口的一大半。岱山漁場水域寬闊,水質肥沃,氣候適宜,餌料充沛,海洋生物種類繁多,漁業資源十分豐富,域內僅魚類就有300余種,是我國東海的一所「活魚庫」,是全國十大重點漁業縣之一,也是我國優等海魚——大、小黃魚的出產地。

然而,由於近年來的海洋捕撈業太發達,加上杭州灣的污染嚴重,近海的漁業資源漸趨枯竭,天然黃魚已經瀕於絕跡,很多生長在淺海、礁石和沙灘附近的名優特海產品也在逐步減少。

此地漁民目前主要靠捕撈螃蟹為生,由於杭州灣的海水所含腐殖質較多,營養豐富,所以十分適宜螃蟹的生長繁殖,而螃蟹在市場很受歡迎,價格不菲。

漁民們對捕捉螃蟹興趣很高,所以,即便在休漁期間,還可見到在每條漁船上仍排放著很多的捉蟹長籠。

與此同時,灘塗養殖資源也在不斷開發,魚,蝦,貝,藻立體式海水養殖蓬勃發展。

但,這又造成了新的難題,由於人工養殖業的發展,造成海洋洋流規律受破壞,海水進一步污染,赤潮加劇,有的海洋生物因無法適應而難以生存。

針對以上情況,他們正在尋求開拓其它經濟發展門路。

岱山制鹽歷史源遠流長,自宋朝起就以色白、粒細、味鮮而被列為貢鹽,現有鹽田面積3.5萬畝,年產原鹽10萬噸以上,占浙江省四分之一。

在一路上就見到很多挖得四方四正的鹽田,引進田里的海水在夏日的陽光下蒸發,田邊已經曬出了白花花的咸鹽。

孫剛打量了一下這個院子,農家院落收拾得干凈利索,井邊的瓜棚上,掛滿了各類瓜果、葫蘆。建築的主題是幾年前蓋得一棟兩層小樓。另外還有幾間平房。

李大娘十分熱情好客,加上她這的飯菜可口,又實惠,很多人都在這兒吃飯。現在幾個平房都有人在吃飯。

先是安排好位置,然後特地從院內水井里提上來一個是她栽種、鎮得冰涼的西瓜招待孫剛一行人。

據孫陽說,李大娘兩個每人每年打魚收入好幾萬元,她在田里的收入也很不,種的有大豆、玉米、花生和蔬菜,西瓜種了幾十棵,主要是吃和送親友,不賣,偶爾拿出來招待客人,也不收錢。

李大娘每天都要到田里去轉轉,那怕天氣再熱、再冷,也從不間歇,雖然也很累很麻煩,但是很快樂。2畝旱田在她的打理下,顯得對門對路,不僅西瓜又大又甜,其它各種庄稼也都長得生機勃勃。

她家里正堂屋的佛龕供奉著觀音神位,李大娘每天清晨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給神位前的碗里換上清水,在香爐里點上香火。

每逢農歷2月18日、6月18日和9月18 日--觀音菩薩(出生、出家、得道)的三個重要節日,她就會提前幾天吃齋沐浴,到村里簡陋的佛堂,與那些善眾們一起敲木魚,誦讀經卷。

相傳,舟山群島是漢傳佛教里觀音菩薩的道場,「觀音文化」深入人心,漁民們出海,無不祈求觀音菩薩保佑他們豐收、平安。

根據官方統計,當地信仰佛教的人數約占總人口的大半以上。

距離岱山僅20多海里的普陀山是我國著名的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每天的香客和游人絡繹不絕,最近主要是由海外華人捐資,在島邊的礁石上修立起一尊高大的白色玉石觀音塑像,遠遠望去,總覺得好像那是屹立在美國長島的自由女神,並從中感悟到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別。

廟後村背靠青山,面向大海,共有500來戶人家,家家都有一棟兩層樓房,顯得寧靜、富裕、祥和而溫馨。

村南面就是岱山著名的風景區—鹿欄晴沙,站在修得猶如長城般的防波堤上,放眼望去:一邊是整齊的田園如畫,碧綠的庄稼競秀,偶爾還可見到老牛在田間悠閑自在地吃草;另一邊是千米沙翻白浪,萬傾海卷橙波,不時有游人在游泳嬉戲,令人覺得恍惚真似來到了遠離塵囂的蓬萊仙境。

此地村民他們幾乎無一例外地希望能有開發商來,將這里建成如同普陀山一般的繁華熱鬧。

希望政府征用他們的農田,修建出國際一流的旅游度假村,吸引大量的中外游客來這里,使他們變得更加富裕和現代化。

如果真的是那樣,他們究竟能得到些?又會永遠失去些呢?

稍微坐了一會兒,點的菜就上來了,這里的菜不貴,素材8-10塊錢一盤,青茄子燒蝦米也算素菜,叫了一盤青菜,剩下的全是葷菜。

海鮮也是新鮮的,平時是李大娘出海捕撈的,家里留一部分用的,剩下的會賣掉。

現在正處於6—9月的休漁期,所以很多海鮮都是近海養殖的,雖然比野生的味道差了點兒,但是味道還可以。

螃蟹、蝦之類的海鮮都是按照市場價稍微加一點兒加工費,價格也很公道。

椒鹽彈蝦、姜蔥花蟹、老虎魚湯,醬蓋茄子,還有土雞飯,精選本地農家自養土雞,皮黃肉白骨紅,味香口滑。

菜的分量都很足,幾人邊吃邊聊。

「小剛,票我買好了,晚上的上海出發。」

「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