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170.幫人蓋房子(1 / 2)

中秋節過後,在冷漠的天空下,農忙後的遼闊田野寂靜無聲,留下一片殘敗、凄涼和肅殺的景象。

望穿道路兩邊枯黃的樹林,田間全是光禿禿的稻茬地,看不見稻捆和草垛。

收割過的田野里,牲口垂頭喪氣地來回走動著,鳥鵲驚惶地噪叫著飛來飛去。

成群的麻雀不時從稻田中騰空而起,又迅速散落在田邊的電線上,描成不規則的五線譜。

秋收後,由炎熱變的涼爽,由嫩綠變的金黃,由忙碌變的輕松,由茂盛變的枯萎。有蕭瑟的秋風,有瀟瀟的雨聲;有高遠的淡雲,有低靄的炊煙;有豐收的歡欣,有成功的持重;還有許多滿足的、踏實的、驕傲的心……

農忙結束,家家戶戶都會去割上幾斤肉,好好的補補身子,慶祝一下豐收。

大人們照例還是要忙活著,庄稼地里轉悠轉悠,拔草、施肥、松土、開挖溝渠、挑塘泥、豬糞作肥,一年四季,總有忙不完的事情。孩子們則可以輕松幾天了。

孫剛在家好好休息了幾天以後,被孫爸拉去給村里一個鄰居幫忙。

「爸,干啥事啊?」孫剛看著爸爸不解的問道。

「你老根叔家蓋房子,你反正在家沒事,去幫兩天忙唄。」

「哦,行。」農村一般有啥事都是在農忙結束後,像蓋房子、結婚等之類的喜事。

周老根,孫剛兒時玩伴周輝和周強的爸爸。他家里條件不是很好,而且沒有棒勞力。

孫剛不行來到周老根大門口,院子外面堆的都是黃灰色的石灰石、擺放得整整齊齊的紅磚、蓋著雨布的堆垛是水泥、還有一捆捆的鋼筋等建築材料。

「剛娃,謝謝你啊,來幫忙……」周老根和孫爸年紀差不多,不過看起來比孫爸老多了,常年的辛勤勞作在他的臉上留下了歲月的劃痕。頭上鑲嵌了春秋打造的風霜。

「叔,說啥話呢,都是自家人。」孫剛小時候不少在他家吃飯,「對啦,叔,現在蓋房子?」

「呵呵,臘月間大娃要帶媳婦兒回來結婚。」周老根笑容滿面。

「哇,周輝都准備結婚啦……」孫剛還不知道這事呢。

「恩啦,你今年不打算結?」

「可能是明年吧。」孫剛也不太確定,明年應該會結。

這會兒還早。孫剛家里的飯一般比其他家庭要早,其他來幫忙的,還有建築隊都還沒來。

孫剛在院子里打量著周家的房子,坐北朝南的三間瓦屋,瓦屋有些年份了,顯得有些老舊。就像一位步履蹣跚的老人,屋後頭的大槐樹就像是它從不離身的拐杖。

度過長長寂寞時光的屋檐下再次熱鬧起來。一溜兒排開的是長而尖的紅辣椒、金黃飽滿的玉米棒子,編得粗粗的長辮蒜,加上扁豆、豇豆之類的種子,挨挨擠擠地占去了屋檐下最外端的桿子。

桿子上的這道風景。可不是僅僅為滿足人的視覺供欣賞的,它們的實用價值遠遠超過它們外表的絢麗。從掛上去的那天起,它們就開始在農村生活的每一個日子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秋到冬。再從冬到春。

屋檐下垛的都是連秧花生捆,還有麻袋裝的玉米,垛的滿滿當當的。

東邊是兩間廚房和雜物間,西邊的兩間房子可有些年頭了,是他家的牛屋,以前用來栓牛的。這兩間房子應該是有好幾十年了,牆體的下半是土牆,上半部是土坯砌成的。

由於年代久遠,土基已經松動了,牆面上出現了大的裂縫。每當遇到下大雨打炸雷時,常有土基被震落下來,讓人提心吊膽的,房頂漏雨也很厲害。瓦溝上長出了很多細密的象山草一樣的雜草。

周輝的爺爺年輕的時候就是住在這個屋里,老人今年80多了,雖然現在沒住里面了,也一直舍不得扒了。

現在沒辦法了,這是危房,保不准哪天就塌了。再說了,孫子要結媳婦兒了,他家也沒有多余的宅基地。還有一塊是給小的留著呢。

院子一處背陰牆旮旯里,孫剛看到一輛架子車。飽嘗風吹日曬雨淋,木架已經松散。它像一個蒼老的暮年之人。逐漸被人們遺忘。

架子車,曾經是這里農民主要的運輸工具之一,每個村都有好多架,就像現在的拖拉機、三輪農用車一樣,農民對它情有獨鍾。

架子車都是木制的,有榆木、柳木、楊木、洋槐木、材木、松木,最好的是材木和松木。材木質地瓷實,松木細膩無比。

做架子車都是用山上現成的樹木,砍倒幾棵,鋸開晾干,其中直流的、粗實的兩棵用來當車干。村里的木匠叮叮當當,鑿幾個眼,鋸幾塊板,一安插,裝上兩個車幫,固定上帶軸的兩輪能打氣的車角,架子車就算制作成了。

春耕夏收秋種冬修以及日常生活,都和架子車保持著密切聯系。拉糞、運糧、修路、築壩,樣樣都離不開它。使用它可以省很多力氣。

架子車,載著一代又一代庄稼人的汗水和希望,一路吱吱扭扭緩緩走來,那沉重的或是歡快的吟唱,現在農村人已經很少用到它了,不然也不會在角落里慢慢腐朽。

周老根家原來條件還是不錯的,這瓦屋是二十年前蓋的。後來小兒子周強掉進石灰坑里後,家里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了給兒子治傷,他們花光了所有積蓄,還欠了不少債。傷好了之後又帶著他去省里、市里打官司,錢花出去不少,結果賠償一分沒撈到。

為了償還債務,周老根只好拼命的種地,他家有三四十畝地,家里只有兩個人干活。兩個孩子早早就輟學出去打工,老人家的年紀大了,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做做飯,喂喂豬。地里的活是沒辦法。

這幾年條件稍微好一點,債務都還完了,周輝、周強兩兄弟在外打工一年能拿個一兩萬回家。

孫剛在院子里轉悠了一會兒,村子里幫忙的人陸續到來。

「海生叔,來啦。」「正海叔……」,……孫剛趕緊一一上前打招呼,這些都是村子里的長輩。

「剛娃來的挺早啊。」

「我也剛到一會兒。」

幾人抽了根煙,請的建築隊也來了,就開始干起活來。

先是放了一掛鞭炮,驅除邪氣。討個好彩頭,有個好開始。

一時間,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響起,也就預示著,動工儀式結束,開始進入了建設期。

建築隊的師傅們開始打樁吊線、挖地基。已經用石灰劃上了橫平豎直的白線,大家就將會沿著白線往下挖,挖出平整的地基。

這些都是純體力活,沒有什么技巧,只要地基沿著師傅們吊好的線挖。就不會挖歪。

孫剛拿著頭,戴著草帽,「呼哧呼哧」就刨開了。周老根在後面拿著鐵杴往外面鏟土。

沉重的頭在空中翻飛,大塊的泥土被挖了起來。然後就被鐵鏟鏟走,扔在地基外面。

雖然是秋天了,太陽不再毒辣了,但是孫剛干起活來,很快就感覺身上燥熱了,他很快把上衣一脫,光著膀子在溝里開挖起來。

聽著耳邊有節奏的呼喝聲,感受一股股熱力從體內冒出,孫剛越發覺得身上干勁十足,有點喜歡這種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

孫剛像頭小老虎似的。悶頭往前沖,很快周老根就跟不上孫剛的速度了。身後堆積了不少挖下來的浮土,孫剛只好拿著鐵杴幫著往外面鏟土。

挖地基雖然看起來像是一項粗活,但其實技術含量也是不低。一棟房子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地基。地基不穩就意味著房子不牢靠,一旦有點風吹雨打,很容易就發生傾斜、牆體開裂等等質量事故。

挖地基的時候不能總低頭挖,還得跟著線走,千萬不能挖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