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城(1 / 2)

李倓一邊聽著李守禮在旁邊喋喋不休,一邊暗自心驚,哎呀,老師要謀反?!我該怎么辦?!跟著一起謀反嗎?咳咳,話說他是鈞天君,謀反了也不能做皇帝,謀反來有個什么好處?損人不利己的事也有人願意做?

他再聽下去,就覺得越發不對勁了,這我老師謀反好像不是為了帝位,而是就是為了謀反而謀反,嘎?!這個真的是損人不利己,於他有什么好處來著?!他隨即想到了金城公主,有些明白他是如何想的了。只是他想了想,我實有心為天子,且現在我父已是太子,雖然廣平郡王(唐肅宗,李亨長子)還在,但大唐立國以來就不曾有個嫡長子登極,就說當今還追封了個讓皇帝,也有夭了的太子李瑛,這般想著,他心里更定,到時候名正言順,豈不比現在謀逆更好?名聲聽著也好聽很多,因此也不做聲。

李守禮說了良久,發現李倓絲毫不應,不由得有些奇怪地看了過去,只見他一直低著頭,便覺得是他傷心得過了,道:「唉,倓兒你且回去歇息吧。」

李倓說道:「老師,我想著要扶靈回長安。」

李守禮聞言,道:「也罷了,我也有思鄉之念,就與你一道走吧。」

李倓聽到這個,心里咯噔了一下,糟了,卻也不動聲色說道「謝過師傅,只是師父你不用和羅師傅他一起游歷了?」

「他還有你復哥教導,也要走了。」

達扎路恭聞言,就道:「李先生,你要棄我吐蕃而去嗎?我還想著借李先生之謀劃,打退大唐,好為我妻討個公道。」

李倓聽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說起這句,不由得無名火起,我姐姐就是真成了亡人,也沒有這樣一再表白的,竟是把姐姐的死當做了檄文不成?這般一想,他心思剎時明白過來,想道,是了,他是要拿這事行哀兵之計,好立多幾個軍功,以求高位,哼,可憐我那姐姐嫁了個這樣薄情之人,本來以為他對我姐姐總有幾分情意的。

李守禮聽到這句,卻有點心動,不禁有些兒猶豫,想著錯過這次了不知道還要到何時才能給金城報仇。

李倓見此,就道:「這,這,師傅,若有事,就且留下吧,我自個走也成的。」

「唉,我還是不想回去,倓兒勿以我懦弱,唉,金城呀,金城呀……」說到後來,聲音漸小,細不可聞,越顯得李守禮蒼老憔悴,悲不自勝了。

李倓見此也默然,設想假若姐姐真的死了,自己是否也會和老師這般,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於骨肉親情總是一般的,就道:「師父,我且去收拾一番,後天我就走。」

「去吧,去吧。」

就說晚上皇甫惟明回營,得知那兩個小校死了,心里也是懊惱,別管那兩人如何,總是手下弟兄,如今無故死了,可怎么了得。等命人把莫寒和文華郡主請來之後,他有再大的氣也發不出了,只見莫寒蒼白著臉,扶著身體發虛發軟的文華郡主,手上還是緊緊捏著判官筆。

見此,他忍不住說了一句:「這是怎么了?」

文華郡主含淚就道:「那兩人竟敢要污了我二人的清白,幸而九娘在,不然,不然……」文華郡主抽泣著話也說不出,文華郡主也是王室中人,也沒有善良到是非不分,看到那兩個屍首連莫寒的解釋都不必聽就知道該如何做了,因此這聲聲哭泣哀婉凄絕,十分動人。

莫寒在旁暗暗地撫平了衣袖嚇得雞皮疙瘩,我從來不知道文華郡主有這么強大的戰斗力。

皇甫惟明被文華郡主這么一哭弄得頭大如斗,到底他是不可能殺了文華郡主,而殺了莫寒,這也不符合他的本心,至於凌虐之事,他也做不出來,只得說:「再有此事,休怪我辣手!」然後命人給她們換一處清凈點的地方住下。

剛回到去,莫寒就和文華郡主說了假死脫身之事,文華郡主聽後沉吟半晌才道:「我本以為能效解憂公主之舊事,想不到我不過是劉健之女而已。」

莫寒說道:「郡主休這般說,能有此心已是難得,自古丈夫也畏邊塞之難,郡主甘心為國出塞已勝過好多偉丈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