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傳說中的高手水平(2 / 2)

18o個農民按照1、45、85、45、1、1、2分成七隊,丁喜帶領農民部隊殺向了石礦。

「叮,你即將對采石場動攻擊,采石場守衛5o名小妖精,進攻防守戰力比o.98:1,預測勝率49%,是否確認攻擊。」

「是。」做出選擇之後,丁喜的農民部隊和采石場守衛小丟丟一起進入了戰斗場景。

丁喜的農民按照戰前布置的那樣,呈1、45、85、45、1、1、2七隊,戰場對面的5o個小丟丟則每隊1o個分成了五隊。

隨著戰前倒計時的3秒結束,度比農民快的小丟丟們開始前沖。同時,丁喜也開始布置自己這邊7隊農民的行動。中間三隊45、85、45的主力農民部隊成兩前一後的陣型前進。85的農民部隊在最後方,前面斜上斜下距離85的農民部隊兩格的位置,是兩隊45的農民。在85的農民部隊正前方,比兩隊45的農民再靠前一格的位置,是最上面那個單個的農民。

下面的三支農民小分隊,則按照一隊向主力部隊靠攏,另兩隊以兩個的農民那隊為中心,中間差3格的距離一起往戰場下方移動。

在屏幕上看起來,這只不過是三支農民大部隊在戰場中上位置前沖,地圖下面有兩隊農民在勾引的普通狀況而已。但如果是一個英雄無敵的高手來看的話,一定會驚嘆於這其中巧妙的戰術安排。

簡單的三隊農民主力加前方一個單個農民的布置,實際上卻融合了包括「望而卻步」「視而不見」以及ai行動預測等多方面的戰術知識和實戰經驗之後才布置出的精確布陣,其中每一支部隊的位置都是唯一且固定的,哪怕是前方那個只有一個農民的炮灰部隊的位置,還有下方那個往主力部隊方向靠攏的農民最後停下的位置,都是經過仔細推算之後所確定下來的唯一位置,這也是能夠做到只損失三到四個農民來打下這場戰斗的根基所在。

望而卻步:英雄無敵操作中的基礎戰術模型之一,通過後方高戰力的部隊作威懾,保護其打擊范圍內(高端運用的話也能實現打擊范圍之外)的部隊不會受到野怪部隊的主動攻擊。從戰場效果上來看,前面的部隊明明已經到了野怪部隊的攻擊范圍之內,野怪部隊卻不會沖上來攻擊這支部隊,反而會停在攻擊范圍之外的位置不再繼續前進。這便是望而卻步這個戰術名稱的由來。

要究其原因,則是因為,在ai的模擬估算中,進攻前方部隊所造成的傷害輸出相比被後方起威懾作用的高戰力大部隊攻擊一次造成的損失要小的多。即,這次攻擊很不合算。賺到的便宜遠沒有賠掉的多。所以,ai在考量之後,決定放棄這次攻擊,以保存更多的實力。

視而不見:英雄無敵操作中的另一基礎戰術模型,比望而卻步更高端一些。在戰場表現上,野怪不僅會像望而卻步時一樣,不主動攻擊前方的部隊,甚至野怪會完全無視掉這支部隊,不會針對這支部隊做出任何的動作,仿佛完全沒看到一樣。不過同樣的,實現視而不見所要滿足的條件比望而卻步還要苛刻一些。不但在後方要有高戰力部隊做威懾,而且在前方的部隊,和要被受到視而不見影響的野怪部隊相比,戰力也必須低到幾乎可以被忽略的地步。

比如,在這一戰丁喜的布陣中,後方的85個農民的部隊,便是起威懾作用的部隊,而前方兩隊數量為45的部隊,則是受到後方85農民威懾,處在望而卻步戰術保護下的部隊。但因為45個農民的戰力和1o個小丟丟的的戰力比差值並沒有太大,所以只能觸望而卻步的保護,而不會觸視而不見的效果。

這一戰中,觸視而不見效果的是85農民部隊正前方突前的那個單個的農民,處在85農民和兩隊45農民的共同威懾范圍之內,而本身數量為1導致其戰力微乎其微。在這種狀況下,小丟丟便會完全無視掉這個單個農民的存在。

解析下原因則是,殺掉一個單個的農民,對丁喜方總戰力的縮減幾乎沒有任何的效果。而攻擊這個單個的農民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卻是被後方一隊85的農民兩隊45的農民同時攻擊,這幾乎是丁喜方全部戰力的傷害輸出了。

權衡之後,視而不見的效果便出現在這個前凸的農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