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矛盾突發(2 / 2)

國之大賊 黑椒炒三國 1722 字 2023-03-27

可最終的結果卻是他在和另一個縣長競爭副市長的時候失敗了,一氣之下他一封辭職報告,撂挑子准備走人。

辭職報告也馬上批下來了,政府真的沒有想到這也能鬧出事兒來,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當密雲的老百姓知道那個縣長要辭官時候,今天早上忽然兩萬多百姓把縣政府給堵了起來,不讓那個縣長走,也不讓新的縣長上任。

據說場面十分的混亂,很多外國的記者都被驚動了,現在好多新聞媒體已經趕往密雲,要知道這是新中國爆發的第一起針對政府的**!

楊小林坐在汽車里面聽完之後罵了一聲:「娘的!密雲縣城好像就三萬多百姓吧?兩萬多人出來挽留他,這個縣長叫什么?」

陳天華說道:「熊希齡。」

這個名字知道。但是他干過什么楊司令就忘記了,能在自己腦海中留下印象的人,都不是無能之輩,這一點他敢肯定。

「既然他有能力。政績做的也不錯,還有老百姓擁護他,為什么這次沒有提拔他?」

這個問題讓陳天華有些氣結,摸了一下鼻子說道:「這事難辦就在這里!這家伙不是東北的人,也不是北洋和孫文的人,所以看到他的名字根本沒人搭理他。」

他這么一說楊小林就明白了,眼睛瞪的大大的也說不出話來。

北京事件之後楊小林為了迅速的穩定局勢,下面的那些地方勢力他基本上沒有去觸動,不管是南方還是以前老袁的地方,官員還是那些官員。

這也是他當初沒有動孫文和袁世凱的原因。高層上面把北洋和新黨一殺了之很簡單。但是那會觸動全國的許多地方。當年中國局勢不允許動這個大手術。

後來的形勢發展有點讓人驚喜,不管是北洋還是新黨,都沒有鬧事,地方上對中央的政策貫徹的也是堅決,慢慢的這種矛盾淡化了,甚至現在不易被人察覺。

可這並不代表就是沒有。

那些地方確實服從中央,可在用人制度上面卻存在著嚴重的缺失,你想在仕途上面有所作為,你就必須加入某一派勢力。比如你如果在廣東當官。你就必須是新黨的人。你在山西當官,就必須是北洋的人。在北方你想混出一個模樣來,你得融入東北的體系。

熊希齡一不是新黨,二不是北洋。他還不和東北的人團結起來,想在北京升官,那真的很難。

楊司令的眉頭皺了起來,他有點的惱火。也就是說他們這一次要面對的不是一個縣長能不能得到提升的問題。而是目前中國的官場體制問題。

這個體制的不完善他是心知肚明的,可是中國政府制定的目標就是在這幾年之內穩定的發展自己的經濟。發展最需要的就是穩定,不光周邊要穩定。國內也要有一個穩定的環境。

他一直沒去觸碰這個問題第一是他不敢在這個時候在體制上動手術,第二是他沒什么好辦法。所以就一切以發展為重,能拖就拖著,能蓋就蓋著。

也許日後我們能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就算找不到,楊小林也想等中國達到世界一流國家的水平之後再來解決。

但是現在熊希齡這一下注定要一石激起千層浪,繼續蓋住可能是不行了。

「星台,你看這件事情怎么解決?」

陳天華馬上說道:「熊希齡已經開始平息事態,老百姓據說已經開始散去,但是想讓他們以後該干嘛干嘛需要說服熊希齡,讓他繼續留下來干他的縣長,至於怎么解決,再慢慢想辦法。」

慢慢想辦法也就是陳天華現在也沒什么辦法了,楊小林不再問什么。

其實熊希齡登上政治舞台還是比較早的,清朝光緒年間的進士,曾隨梁啟超先生搞過變法,後來還追隨過孫文先生搞革命,加入過同盟會,但是衛國戰爭時期他又來到北京幫助袁世凱抵抗俄**隊,他和北洋還有新黨都關系深厚,甚至和東北一些要人也有交情,陳天華就和他喝過好幾次酒,對這個人也是頗為欣賞。

陳天華在車上告訴楊小林,他曾經和熊希齡說過,不管是想加入新黨還是加入北洋,或者東北,陳天華都可以給牽線。不過熊希齡拒絕了,他真是一個無黨派人士。

汽車在中午晚上進入了密雲,盡管天色已經黑了,街道上已經恢復了秩序,有些老百姓還是不願意離去,因為他們還沒有得到他們想要的結果。很多政府人員都在百姓們中間站著,很明顯熊希齡處置的還算得當,最少在上面來人之前他已經把事態給最小化了。

車隊進城之後馬上有人疏通了一條道路出來,汽車慢慢向縣政府的辦公場所開去,陳天華在汽車里面對楊小林說道:「司令,熊希齡這個人脾氣有點古怪,到那里我來和他談。你負責去應付那些記者。」

楊小林很是隨意的嗯了一聲,說實話他對這個人印象真的不是很好,因為他真的看不起那些動不動就撂挑子的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