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必有一疏(2 / 2)

國之大賊 黑椒炒三國 1622 字 2023-03-27

「你搞錯沒有?那塊地是我們鄉的!」

熊希齡看了旁邊的縣長一眼,縣長知道這是熊希齡想看看他能不能調解了這個糾紛。這兩個鄉因為水源的問題鬧的不是一年兩年了,好像從清朝建國他們就開始互斗了。有歷史的。

縣長的手指在桌子上敲了幾下:「黃鄉長,唐鄉長,那塊地是誰的就和那條河是誰的一樣,你們爭了很長時間都沒爭清楚,能不能別在提了?熊大人剛才說的一點沒錯,以前你們打過架之後都抬著屍體到我這鬧事,說我處置不公。好,我現在承認你們說的對,我沒能耐,辦不好你們的事兒。」

他的話音忽然放高:「現在已經六月了,今年我可把事情都讓你們自己來處理!不管你們怎么做我都支持你們,但是有一條你們聽清楚了,再打架死了人,你們自己給我找地埋了!要是有人告到我這里來,對不住了二位,我到時候要讓你們過一遍大牢。」

兩個剛剛當上鄉長的家伙聽了這話都有些氣結,相互看著對方那眼神的火焰明顯小了很多。都是講道理的人,如果他們不講道理老百姓也不會推他們上來。

人家縣長這話說的沒錯,以前的事都可以往官府身上推,現在自己就是官府了,還往哪推?再說了,現在他們真的有處置的權利了,當了官也要有個樣子。馬上要用水了,自己現在應該解決這個問題,再帶頭斗毆,好像真的不像話。

殺豬的唐鄉長慢慢的坐了下來,熊希齡笑笑也沒有糾纏這個問題,繼續說著他們執政要注意的事情。

唐鄉長認不得字,聽的格外認真,就在聽熊希齡說以後鄉長工資和獎金提成的問題的時候,一旁的黃鄉長忽然把腦袋湊了過來,小聲說了一句:「三千大洋。那地歸我們。」

別看唐鄉長不識字,可人家賣肉的,知道怎么做買賣:「少廢話,八千,缺一個大洋別談。」

熊希齡不知道他們最後到底達成了什么協議,不過好像是談妥了。對於這些鄉一級的機構來說,他們的財政是怎么支出的政府不做過問,每年只來查一次賬目,然後公布。並且收取他們年度收入的百分之二十。

其實這對中央來說也是一種減輕負擔的方式。鄉財政狀況是什么樣的中央不管,以後鄉長的收入和鄉工作人員的工資我們都不過問了。你有本事能把鄉里的經濟搞好,老百姓對你沒意見你使勁的錢。你沒本事經營好這片地方,弄到你自己工資都不出來了。老百姓自然會讓你下來。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公平。

現在在這一個縣城做試點大家自然條件差不多,但是以後隨著推廣到全國,各個地方的資源和交通條件是不一樣的。有的地方搞一兩個礦山出來,他日子就是好過。有的地方有大型企業入駐,吃喝的問題總不會愁。

到時候我們可以差別對待。現在還不去考慮這個問題。

熊希齡知道,公平這個東西其實和民主一樣,都是相對的。想要創造一個絕對公平的世界,根本就不可能。

這個官制的形成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更為重要,就是要保證老百姓在選舉出來這些鄉長之後,還有監督他們的權利。要讓這些鄉長即是選舉出來的,還要能被我們的政府掌控才可以。保證我們的官制改革之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有一個相對公平的環境。

路,剛剛起步,還有很長距離要走。

山西的改制進行的悄無聲息,北京這里沒有一點點的動靜,偶爾有幾篇社會寄送到報社來,也被鄒容給亢下來不准表,報紙上全篇都是中英沖突的各種消息,萬泉的事情除了高層知道以外,老百姓是全不知情。

在輿論的刻意渲染之下,中英在藏區的摩擦好像是越來越激烈了。

六月十日。

楊司令的腳步在走廊里面踏出一陣急促的聲響,從目前看來一切還都在我們的掌握之中,英國人顯然也不想把事情鬧的太大,在海牙會議即將召開的時候,大英帝國雖然在藏區動作很大,他們不斷通過政治途徑給中國施加壓力,要求義勇軍放棄對布達拉宮的占領,同時還把那些願意和英國合作的藏族部落給武裝了起來。

但是英印軍進入爭議地帶之後就沒有再往前一步,這個動作就像是楊小林當初做的一樣,看起來凶狠,卻保留了最後一絲和平解決的可能。

蔣百里跟在楊小林的身後一邊走著一邊念著幾份剛剛收到的電報:「到目前我們已經控制了藏區東部和北部的大部分區域,西南方向卻還在那些親英國的藏區頭人的掌握之中。英國給他們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裝備,並且有可靠的消息,大量的英印軍士兵參加了他們的武裝。同時在藏南地區,英國人毀掉了我們當初留在那里的所有建築,構建工事,英印軍最高指揮官已經公開表聲明,他們會必要的時候做必要的事情。」(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