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2 / 2)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他們那個年代的社會,或許敢於說真話的人比如今這個社會多得多吧?社會風氣還沒有淪落到現在這種扭曲的程度吧?

鍾楚南意識到自己可能弄巧成拙了,不禁有些窘,難為情地笑看著劉知遠道:「是么?關於這個問題,我也沒有深究,獻丑了——」

劉知遠講目光投向我,笑笑道:「小徐,你這個中文系的才子是不是有義務告訴大家夢筆生花這個典故的真正出處啊?——」

要是平素,如果別人出現這樣的錯誤,我一般一笑了之,因為對的錯不了,錯的對不了,所以我沒有必要指出來。得罪了人不說,還得不到什么好處。但是,今天我必須要指出鍾楚南的錯誤,即使我得罪了他,我也不在乎,因為這對劉知遠對我和劉琳琳形成一種良好印象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我笑笑道:「既然董事長給我機會,那我就義不容辭了。夢筆生花」這個典故出自於《南史.紀少瑜傳》。相傳紀少瑜幼年時,才華並不出眾,但是他非常刻苦用功,他的誠心感動了文神,有一天晚上,他看書不知不覺地睡著了,夢見著名的文人把一支筆送給了他,並告訴他用這支筆能夠寫出最漂亮的文章。紀不瑜夢醒之後,果然在枕邊發現一支非同尋常的毛筆。從此,紀少瑜的文章大有長進。終於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紀少瑜是南朝有名的文士,他自幼專攻《六經》,善於談吐,對答如流,深受當時讀書人的欽佩,後來官至東京大學士。這一典故如今被借用於表示才思日進的意思。

劉知遠笑著頷首,看似十分贊賞我的文才,他笑著補充道:「張孝祥在《鷓鴣天》就用了這個典故:憶昔彤庭望日華,匆匆枯筆夢生花。還有,許多人常誤以為夢筆生花和妙筆生花看做一個成語,實則它們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成語。」

這人果然十分較真啊!

我在想如果劉知遠不從商,也一定會成為一個有作為的學者,他這種較真的精神,正是做學問必備而且最關鍵的素質!

「來,喝酒,」葉青雲端起酒杯,提議道,「我們別只顧談論文史,多么美好的夜晚啊!」他環視一圈,目光落在琳琳身上,開了一句看似十分曖昧的玩笑道,「這注定是一個女人和六個男人的夜晚呀!」

大家都端著酒杯,看著琳琳哈哈大笑起來——

琳琳報以很得體的微笑,但是,她的香腮卻紅了,我坐在她旁邊,看得最清楚。篝火映照著她精美的面孔,分外動人。

酒過三旬,劉知遠興味未盡,他環顧左右道:「你們誰知道我的名字出處在哪里呀?——」

在場其它人都面面相覷,鍾楚南和葉青雲對視一眼後,都低下臉去——

我不知道他們是不敢說,怕說錯了得罪劉知遠,還是確實對此不知——

我也猶豫著,吃不准到底說還是不說——

「好吧!給大家來點獎勵,」劉知遠爽朗地一笑道,「如果在座的其中任何一個能答出來,我劉知遠下次決定單獨請ta喝酒,而且要喝個痛快!——」

劉知遠都這么說了,依然沒人肯出頭,鍾楚南和葉青雲貌似在求穩——

我心里一橫,我和琳琳必須要進取,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董事長,我斗膽一說,」我摸著鼻子,看著劉知遠笑笑道,「如果我無意冒犯您,還請你多諒解我的無知——」

劉知遠的目光再次投向我,眼睛再次一亮,他朗聲道:「好!小徐,你但說無妨——」

我笑笑道:「劉知遠,乃是五代後漢的開國皇帝名諱,此人趕走了契丹軍,是五代時漢族的中興之主,功秉秋千——」

我頓了一下,以察劉知遠的態度,他一直含笑看著我,見我停頓,他忙抬手示意我繼續說下去——

我笑了笑,繼續道:「賣國賊石敬瑭割幽雲十六州給契丹後,就是劉知遠死抗契丹,才至中原沒有完全落入異族之手。因為無幽雲,中原就無險可守。」

我說的都是後漢這位開國皇帝好的一面,關於不好的一面更多,自然不適合說出口。我猜鍾楚南和葉青雲之所以沉默不響,也正是不知道如何開口吧?因為這位皇帝貶過於褒,不好評說,如果對這部分歷史知之不詳的話,那就很難把握話語的火候——

劉知遠生逢亂世,在其主要政治和軍事活動中有一個引人注目的問題,就是對契丹的態度。契丹是鮮卑族的一支,唐後期逐漸成為北方強悍的勢力,後唐的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在太原舉兵叛唐,在契丹幫助下建立了後晉。為了報答契丹的幫助,不惜將燕雲十六州割讓,並稱比他小11歲的耶律德光為父。從此中原門戶大開,無險可守。在這方面,劉知遠比石敬璃要看得遠些,做法上也有所區別。雖然他和石敬瑭同被契丹呼「兒」,但劉知遠則認為:稱臣即可,當兒子則太過分,多送些金帛使遼兵援助而不必以割地相許,割地會造成將來後患無窮。[ 都市文學.dushiwenxue.com ]可見他對契丹更多的是主張籠絡、利用以圖中原,況且他還曾兩次大破契丹,直至稱帝後也沒有中斷同契丹的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