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一章(2 / 2)

戀父情結和戀母情結就是澳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中提出來的,關於相關論述,在那本書里有詳盡的解說——

戀父情結也被稱之為「厄勒克特拉情結」,這個名字來自於古希臘神話。傳說中阿伽門農在特洛伊戰爭之後被自己的妻子及情人謀殺了,他的女兒厄勒克特因母親謀殺了父親而決心替父報仇,並最終和其兄弟一起殺死了自己的母親!

弗洛伊德借此來說明兒童性心理的特征,並由此將「戀父情結」稱之為厄勒克特拉情結。弗洛伊德指出:「分析的結果表明,小孩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最原始的『性願望』,女兒的最早感情對象是父親,而兒子的感情對象是母親。」

「戀父情結」是指的就是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對於雙親中的異性會越來越愛慕,越來越依戀,而對雙親中的同性則會產生排斥的情緒,甚至發展到極端還回出現殺父娶母或者嫁父代母的心理。

當然,這種心理一般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所緩和,但是它依然會深深地潛藏在人的無意識之中,在適當的時候還會繼續有所表現——

根據弗洛伊德的研究,戀父是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每個女孩子在她童年的時候,在她少年的時候,對父親都有一種特殊的感覺,都有一種崇拜。每個女孩子,其實或多或少都會有一種「戀父情結」,但是大部分女孩子在她成長的過程中,她的戀父情結慢慢地會轉移,她回成熟,她會投射到應該和她在一起的異性的身上,而有另一些無法打滑這個情結的人便會形成心理暗疾。如果戀父情結不能克服的話,人便可能一生都受其影響!

通俗地講,「女兒是父親的小情人」。

父親正是女兒情感世界的啟蒙者!弗洛伊德還稱,父愛或母愛是兒童本能需要滿足的先決條件,喪失父母的愛與關懷意味著本能需要將無法獲得滿足,因此,失去父母的愛與關懷的可能也被兒童知覺為危險情景,與此相聯系的焦慮也可稱為「分離的焦慮」!

我覺得弗洛伊德不愧是精神分析學派的大師級人物,因為憑本能直覺,我覺得他闡述得非常准確——

直到顧彤上了大學之後,她的「戀父情結」才逐漸淡化下來,這從她對我的依賴感減輕便可以感知出來。

當然,我並不覺得這有什么大問題,也沒覺得有什么怪異之處。顧彤並沒有心理問題,她美麗而聰慧,十七歲就考取了省城頗有有名氣的服裝學院!而且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她一直是個很乖的學生,專心於學業而心無旁騖!

我相信她會找到一個她很愛的男人,她會找到屬於她的終身幸福,到那時候,她的戀父情結會徹底轉化為對她所愛的那個男人的愛情。

這是一個過程。人生其實也就是一個不斷改變的過程——

………

我擱下包,輕手輕腳走到沙發邊上,把顧彤手中的書輕輕拿開,把她抱了起來,向她卧室里走去——

顧彤本能地伸手箍住我的脖子,眼睛依然閉著,她依然在睡夢中,只是嘴里囈語般地嘟囔了一句說:「哥………才回來呀………」

把不小心睡熟了的顧彤抱到床上去,這事兒從小到大我都不知道干過多少回了。人在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好像特別容易睡著,顧彤就是這樣的——

有時候在在桌邊看連環畫就突然伏在連環畫上睡著了,有時候是吃飯的時候就睡著了,有時候甚至是坐在木馬上玩得開心,等我一回頭,她竟然又睡著了——

每當這時候,我就笑看著她無奈地搖搖頭,放下手里的事情,走過來輕輕把她抱起來,她也是習慣性地箍住我的脖子或者腰,囈語著說:「哥………彤彤困了………」

我把顧彤抱進她的卧室,輕輕放在床上,幫她脫了鞋子,拉過被子蓋上,掖好被角後,站在床邊看著她垂落的密集的睫毛,無奈地笑著搖搖頭,才退出了卧室——

我回到客廳,點了支煙吸著,走過去關了電視機,見沙發上顧彤睡前翻看的那本書,彎腰伸手拿起一看,是一本講星座學的書——

書本翻到的那一頁正好是講白羊座男生的,我抬手摸了一下鼻子,心想莫非那個「亞瑟王」跟我一樣,都是白羊座男人?——

我一邊吸煙,一邊低頭看了一段對於白羊座男生性格的描述——

「很多白羊座的男人會給人一種花心的感覺。他始終在尋找夢中的白雪公主,可是天真的他往往沖動的闖入情網之後,又覺得滿心的失望,而每一次愛情的破滅都會造成他很大的傷痛。至於他失戀的原因,一來可能是這個女孩的個性和他距離太遠;二來是因為他自己的個性太自我中心,讓女人覺得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