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四章 買電視台的想法(1 / 2)

一聽林克說完,樊仲坤發了一陣愣,說:「怪不得一份餃子面能買到七美元。那成本確實要比其它生產線制作的餃子和面條成本要高很多。」

要知道,很多美國人有時候買水果的話,一磅超過一美元的就不願意消費。七美元已經可以相當部分家庭一家三口一餐的支出。七美元一份的面食,對於一些家庭來說,已經是相當高昂的食品。

「正如你說的,成本就比較高。」所以瑪莎他們才會擬定在一定數量人口的社區才開一家那樣的連鎖店。那樣的面食店普通家庭不會經常光顧,一個月也許就三四次。人口基數不足,面食店開了也不會賺錢。

樊仲坤笑著說:「那才是真正的中國味道。如果中餐廳也能那樣受歡迎就好了。」

林克想了一下,說「我記得中國曾經在十年前曾經拍攝過一部關於中國美食題材的紀錄片。據說在歐洲引起非常好的反響,對歐洲中餐廳的生意起到了很好的促進效果。也許在美國也可以。」

「你說的應該是《舌尖上的中國》。其實當年在美國也有播放,不過美國大電視台並不願意播放那樣的節目,都是華語電視台在播放,白人觀眾肯定不多。而且那部紀錄片引起反響比較大的,只是在法國。好像法國還借鑒了同樣的拍攝方式拍攝了《舌尖上的法國》。」

傑西卡這時笑著說:「我個人認為,中國菜確實是很好吃的。但有很多時候會看著讓人覺得很可怕。我記得林克有一次做了雞肉,看著很肥,讓人看著不敢吃。但是知道了做法之後,就不會再有那樣的想法。因為在烹飪的時候,脂肪已經很多已經被去掉。」

林克笑著說:「其實,美國人的肥胖並不是因為吃肉造成的。中國人現在吃肉的數量並不比美國人少。但是成年人的肥胖率卻遠遠低於美國人。主要的原因不是因為吃太多的脂肪,而是因為吃了太多的肯德基麥當勞那樣的快餐。」

薯條的淀粉會變成糖,可樂里也含有很多的糖。糖比脂肪更容易讓人肥胖。所以美國人只喜歡吃瘦的牛肉,雞肉也只喜歡吃脂肪含量很少卻是整只雞最難吃的部位——雞胸肉,但該胖的還是胖。

「我想說的是,很多美國人不是說完全不適合中國菜的口味。也許是因為擔心肥胖,你知道,按照能量計算,中國菜的卡路里都很高。也許中餐可以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美國人了解中餐,那樣做也許能讓更多的中國菜式收到美國人的歡迎。」

樊仲坤說:「貝尼斯小姐你的建議很有建設性。不過,宣傳也許要平台。」中餐行業在美國已經存在那么多年,中餐廳的老板當然不會想不到宣傳。「對於食物來說,最直觀也最有效的肯定是影視平台。但是華人並沒有面向全美觀眾的電視台。華人電視台的受眾主要是華人,對白人幾乎沒有宣傳效果。」

他頓了一下,又說:「其實我們曾經試過用網站或者雜志的方式宣傳中國美食。但你知道,那樣的方式效果並不是很好。」

林克聽著,心里有了一些觸動。其實現在電視台也未必是最好的宣傳平台。如今更多的人是喜歡從網絡上尋找信息。當然電視台是很好的宣傳平台,能同時面對大量的觀眾。但是電視台有很強的時限性。

他想著是不是可以做一個專門介紹美食的網絡平台。主要播放美食制作過程的視頻。或者說是維紀錄片。請專業的人員進行講解美食的營養健康和美味。而在這方面他有基礎。西好萊塢傳媒就有一個網站。

他覺得,任何一個國家都有吃貨,只要那樣的紀錄片制作的好,不僅可以收費,還可以推廣中國菜。

不過,他現在只是有這么一個想法,也沒打算說出來。

但是有了推廣中國菜的想法,他就聯想到是不是也可以開一個真正的中國開餐連鎖。

一種銷售有機食物的中餐快餐。

美國每年消耗那么多的肉類,有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么美國的快餐業。比如幾乎所有的碎牛肉——就是那些一塊牛肉餅里能找到數千頭牛的肉的牛肉餅——幾乎全部被美國的漢堡包消耗。

而快餐業的發展,也是美國養牛成本不斷下降的動力。因為快餐店需要更便宜的牛肉。所以集約化養牛,用玉米養牛,讓牛在更短的時間內長大。不僅促進了養牛業的大發展,也讓美國玉米的種植面積一直占世界首位。同時那也是讓美國出現轉基因的重要原因。

當然,那也讓大量的小農場破產。因為那些小農場養牛的成本太高了。而且津貼也到不了他們手上。

林克他正謀劃著一個整個農業的計劃。如果他的計劃能成功,如果僅僅是著力在生產和加工上恐怕還不夠。如果能在銷售方面也能出一份力。比如在全美建立一個連鎖中餐網絡,那能消耗大量的產品。同時也是一個活廣告。那肯定能對他的計劃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他想了一下,說:「有沒有可能買下一家電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