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七章 資本游戲的第一准則(1 / 2)

在資本世界里單槍匹馬的人,是最危險的。想要在資本戰爭中獲勝,最重要的是聯合。

資本的本源,在於銀行。不管是什么樣的基金,想要獲得足夠的資本,都要找銀行借貸。

世界資本成為主導經濟的指揮棒,是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開始的。那個時候,它們終於成功讓布雷頓體系瓦解。此時的美元雖然已經和黃金脫鉤,但依然是世界最主要的貨幣。但是它的自由浮動,讓資本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間。

美國從大蕭條時期的制定的對金融業的監管,也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出現了松動。

於是銀行開始主導國家的經濟,股神開始出現,華爾街的成功,讓人們覺得世界的經濟將會從實體經濟轉向虛擬經濟。一些發達國家認為金融業足以讓國家永遠富裕下去。

因為那個時候,第三世界看不到有和發達國家競爭的能力。於是美國的金融業開始淘汰「夕陽產業」——制造業,大部分的資金都在銀行體系內流轉。到了八十年代,金融業的監管體系已經轟然倒塌。美國是如此,歐洲也是如此。

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開始勾結在一起,用彼此間貸款構建了一個巨大的泡沫,這就是資本的聯合。

美國的泡沫是如此的美麗,讓英國在撒切爾當政那短短幾年內幾乎完全拋棄了所有的工業。歐洲的銀行也開始聯合。

正是這些聯合,讓金融業的力量滲透到整個世界的政治和經濟,力量慢慢發展到不再受任何的監管。

如果沒有信用卡和分期付款,美國人的中產階層的購買力至少要下降一半。可是銀行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們用信用卡給窮人制造依然富足的假象,所有人都欠著銀行的債,於是民間的財富全部流向銀行。

他們讓窮人用貸款還貸款,制造一種經濟依然繁榮的假象。讓政府不會想著要限制他們。

那就是聯合的力量。

聯合不僅僅是銀行之間的聯合,還有銀行和投機基金的聯合。

尼爾在風生水起那幾年,就是靠著和銀行還有其它對沖基金的聯合,才讓他的蓋迪斯公司在幾年內隱隱成為華爾街最有可能成為新巨鱷的後起之秀。

但是,他有著所有操盤手的特性——聰明,也有著大多數操盤手相同的性格——自視甚高。

早期的成功,讓他自覺是華爾街最聰明的人,是可以成為引領華爾街的頂尖人物。而華爾街好像也是那么認為的,所以他獲得充當領袖的機會。比如在南亞的操作,他帶領華爾街在南亞賺取了數百億美元的利潤。

之前他一直覺得那是他領袖能力的證明。但是接著在ge股票的操作中,他失敗了。因為他覺得自己獨自也可以成功,脫離了原先的聯合體。當然,那個時候他還不是輸得很慘,至少還讓他苟延殘喘了一年時間。

但是那時他也無形中聯合了其他人——林克和弗倫。

後來他再次單獨行動,結果一敗塗地——他破產了。

但是他覺得應該感覺這次破產。失敗讓他看清楚了自己。也看清楚了資本市場的基本准則。

想要在資本市場玩,你首先要具備兩個條件。

賬戶上有足夠的錢。還有,讓自己成為平庸者中的一員。

永遠不要嘗試在資本市場成為精明者。這是尼爾最新領悟到的心得。

在局勢好時跟風,在局勢發生變化之前提前抽身,這才是投機者最恰當的操作方式。

如今,局勢明顯對他的操作極為有利的。所以他不應該做任何的事。因為做再多也是多余的,甚至會適得其反。他現在正在與華爾街那些資本「聯合」,就應該做得「合群」一些。

看完新聞播報。林克問:「尼爾?現在原油期貨升了多少?」

尼爾在電腦里看了一下,說:「紐約現在31.53美元。還在升!其他幾個交易所價格更高一些。也在升。」

「也許明天我們就需要開香檳了。」克萊爾笑著說。「我覺得今天就能升5%以上。」

「今天是第一天,力量最充足。或許會更高。但後面也許會顯得比較乏力。」尼爾更加樂觀一些。「無論如何,這次原油期貨的價格,至少要推高到50美元以上。樂觀一些估計,或許可以到60美元。」

因為要長期做老鼠倉,所以他沒敢要太高的杠桿比例,只是要了十六倍。但是在前段時間里,他的資金有一部分被吃了進去,手上也需要一些資金防備爆倉。當初林克拿出七十六億美元,但是他手上只有五十億左右的倉位,而現在想要再吃進也比較難了。

但是他是做老鼠倉的,不可能等到最高的價位才拋出。他對林克說:「我計劃在45美元之後就出貨。」

林克沒有反對,說:「這個你說了算。」他看沒什么事了就笑著說。「我先下去了。尼爾,你可要看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