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張戰的陰險(1 / 2)

夢斷三國 夢如煙散 2102 字 2023-04-10

第三十三章張戰的陰險

一天之內,曹仁,於禁,樂進,魏國的三員大將先後被凌統斬殺,旋即幽州大亂,其余的大小將領因為沒有威望,所以也就沒有能夠讓幽州出現登高一呼應者如影的現象,所以雖然幽州境內魏軍比吳軍人數多,但是卻被張戰擊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只不過五個月,幽州已經只剩下西面三郡未落入到吳軍手中,這三郡是——代郡,上谷郡以及劉備的老家——涿郡。

張戰此次決意玩次大的!他命人將三韓和歲貃的男子盡數擊中起來,然後只分給他們普通的道具,然後征的二十萬大軍!這支連一次正規訓練都沒有接受過的大軍被五萬吳軍押著前往三軍攻城!

為了迅速解決戰斗,支援南線的孫策,張戰不惜背上屠夫之名!

三月內,涿郡下!又兩月,上谷郡下!此時,二十萬雜牌軍只剩下了三萬人!而這三萬人已經成為了百戰精兵!

張戰留下一萬吳軍留守二郡,旋即集中七萬大軍攻擊幽州的最後一個地方——代郡!但是這次張戰遇到了阻礙!而這個障礙是有四員小將造成的——赫昭,郭淮,孫禮以及王雙!

正面攻城,郝昭的防御無懈可擊!

用計,郭淮算無遺策!

斗將,孫禮和王雙都不是好惹的!

七萬大軍圍困代郡城,兩月不下!

「該死的!」張戰看著城牆上四道身影,心中暗很補已!吳國現在將星閃爍,但是心生一代的卻明顯沒有幾個可以獨當一面的,而相反,魏國此時僅代郡這里就有兩員(赫昭和郭淮)可以獨當一面的小將了!現在代郡城內糧草充足,兼之又有賢才在城內……

「師父……」凌統也著急,但更多的是氣憤!城上的四人和他差不多大,但是輪武藝,王雙絕對在自己之上!孫禮至少也要兩百回合才可以分出勝負!而更難的是赫昭與郭淮!若非此二人……

若非此二人……

若是自己可以多讀一些兵書,那么此時就可以和師傅一起商討對策!但是現在的他很明顯還跟不上張戰的思維跳躍速度!

「公績?」帳內,張戰呼喚了一聲凌統。

「師父,統在此。」凌統趕緊步入帳內。

「給你五日時間,將那四人的來歷查清楚,尤其是他們的家眷!」張戰眼中閃過一絲的狠色。

「如此……會不會太……」凌統心里不是太願意。

「記住!我們吳國現在是四線作戰!若不迅速解決戰斗,拖得越久,對我們呢越不利!現在子阿虎這些虛名,將來你准備讓我吳國的百姓們遭受他人的蹂躪嗎?」張戰盯著凌統,一字一句的喝問道。

「這……」凌統遲疑了一會兒,旋即眼中的神色變得堅定,「徒兒知道了!」

之後數日,張戰只是嚴密的將代郡城困住,並沒有發動攻擊。然後第四日,凌統回來了。

「可曾查清楚了?」看了眼城牆上依舊屹立在那里的四道身影,張戰引著凌統回到了自己的帥帳內,然後扭頭問道。

「是的。」凌統抱拳答道,旋即從懷里取出了一張棉帛,弄平整後,將之遞與張戰。

張戰接過去後,只見其上細細的將四人的來歷記得清清楚楚——

郝昭,字伯道,太原人,生於中平二年,三歲喪父,家中只有老母一人,已經取來。因家幼貧苦,是故酷愛讀書,猶喜兵書!弓馬嫻熟,深有謀略。然其性甚孝,想必可以收之。

郭淮生於中平元年,字伯濟,太原陽曲人。郭淮祖父郭全是東漢大司農,父親郭縕也是東漢的雁門太守。建安中期郭淮被舉為孝廉,任平原府丞。郭淮與郝昭乃是舊識,郝昭所讀兵書盡皆郭淮所贈。其家中人多,不易下手,是故未曾驚了郭家之人。家中有數人在魏國為官,不大可能受降。

孫禮,字德達,生於中平五年,涿郡容城人。為人剛毅而有勇略,曾徒手搏虎!武力非凡。曹艹平幽州,任其為司空軍謀掾。其父母雙亡,家中僅有一妻一子,已經盡數取來。或可降之。

王雙,字子全,生於中平四年,隴西郡狄道縣人,使六十斤大刀,騎千里征馬宛馬,開兩石鐵胎弓,暗藏三個流星錘,百發百中,有萬夫不當之勇。其父母雙亡,家中並無甚親人,早年曾入山為寇,後做過販馬之事。後因其曾單人屠了一山百二十賊寇,被舉薦為將。此人忠義,建議殺之!」

「做的不錯。」這已經是相當詳細的了,而且凌統還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收集到這些,並且將對這些人的對於招降的可能反應也考慮到,已經是極為不易了。「若是你父在天之靈看到,必定也會欣慰的。」說罷拍了拍凌統的肩膀,以示鼓勵。

「師父……」凌統看了眼張戰,眼中的悲意一閃而過。

「走,隨為師走一走,我們去商量一下如何對付城中的四人。」張戰徑自走出,但在即將走出帳外時,回頭喊了下凌統。

「諾!」知道這是要給自己上課了,凌統收起心中的悲傷,正了正神色,走出帳外時,臉上已經變得波瀾不驚了。

「為將者當上識天文下知地利中通人和,為將者當披肩執銳,勇於身先士卒,臨難不顧,賞必行,罰必信,為將者當剿其敵軍,撫敵民心,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為將者當還功與眾,退賞為兵,一將功成萬骨骷,為將者不以敗為恥,不以勝為驕,勝敗兵家之常事,卷土重來未可知。為將者當執法無情,守法當先,治兵有道,領軍有方,鼓舞士氣振奮人心使士兵情知一死也願決一死戰而臨難不退,為將者當識人才,用賢才,交良友,行正道,收民心,整軍心,明大義,掌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