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三項制度搶人才(1 / 2)

夢斷三國 夢如煙散 2049 字 2023-04-10

第五十三章三項制度搶人才

感謝飛飛dw大大的收藏,夢子感激不盡!感謝dengwoquni大大和問雪大大的打賞,夢子叩謝了!

建安二十六(221)年,這一年注定是個不平靜的念頭,起點不是幽州那個蹦蹦噠噠的張戰,也不是西域風騷無比的趙雲,更不是二貨孫策……

廢話有點多,其原因在於曹艹的一紙《求賢令》——

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曷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閭巷,豈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又得無有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簡單的說來就是——不管你是何人,不管你出身何處,只要你有才,有才你就來!

此時人才的選拔還大都是靠著孝廉制度選拔的,但是孝廉制經過數不清的年代後,已經徹底被世家控制。這讓寒門子弟難有出人頭地之時。而這一紙求賢令則徹底大打破了孝廉制的弊處!

所有人都在觀望,就像是當年商鞅變法令剛開始頒布之時,沒有人相信他一般,此時所有人都在觀望……

曹艹等不及了,於是在兩個月後再次頒布一次求賢令!

又二月,頒布第三道求賢令!

總是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當求賢令頒布整整五個月的時候,有人出來了——此人復姓司馬,名芝,司馬芝,字子華,河內郡溫縣人。少年時是書生,到荊州去躲避戰亂,在魯陽山里遇到賊寇。同行的人們都丟下老人和弱小逃走了。只有司馬芝一個人坐在那里守護老母親。賊寇來到後,用刀逼著司馬芝。司馬芝叩頭說道:「母親老了,殺了我之後放過我的母親吧。」賊寇們說:「這是個孝子啊!殺他是不義的。」司馬芝因此免於被殺,推著小車把他母親拉走了。司馬芝在南方住了十幾年,親自耕種,恪守禮儀節操。

曹艹聽聞過他的事情,司馬芝前來投靠,曹艹直接任命他為東萊郡郡守!

唯才是舉讓魏國迎來了一次全新的風氣,當第一個毛遂自薦之人被封為郡守後,數不清的寒門才子紛紛向著魏國進發!而那些不想被說成是依靠父輩或者家族封蔭的士族子弟也紛紛前往。但是老一輩的士族成員卻對此十分不滿!雖然有人言辭激烈的進言要求撤除此項政策,卻被曹艹血腥鎮壓下去!於是有些大族開始紛紛西遷,投向漢王劉備。其中就有潁川陳氏。

想當年劉備據徐州之時,陳氏一族中就有數人在劉備麾下為官,其中就有陳群。陳群昔日被劉備聘為豫州別駕,後曹艹入主徐州,,辟陳群為司空西曹掾屬。後又轉任參丞相軍事。而此次因為曹艹求賢令的頒布,對士族的損害不可謂不大。陳氏一族中,反對聲音就很多,而被斬的人中,就有幾名是陳氏族人。這就是陳氏決定西遷的原因之一——渡江所要准備的東西太多,兼之錦上添花不若雪中送炭,漢軍雖然剛敗與魏軍,但是其余三面的戰績卻足以說明一些東西,兼之西域通道正在打通,一旦通了,也就代表著昔日的絲綢之路可以重新通商,絲綢之路能夠帶來的東西,可不僅僅使財富……

已經在魏國站穩腳跟的陳群本不願離去,但卻被家中老夫威逼,不得已之下只得跟著西行。

「長文何以來遲?」劉備已為人主多年,雖然想要出城迎接表示自己的誠意,但卻被龐統攔下——人主需謙虛,但更要有威勢!

是故劉備只是在城牆之上等著,而不是親自出城。

「家族在彼,不得不留,今朝家族西遷,群亦只得隨行。」陳群本來對劉備不太看好,但是現在劉備已經成為了三大霸主之一,這讓陳群不得不重新評估劉備了。

「哈哈……長文來此,可有何好策與孤?」劉備大笑道,但是開口卻就是考校,畢竟現在不是昔日那個被追的四處奔走的劉備了。不會因為是個人才就需要提足相迎。

「不知漢王可曾聽說魏王之舉?」陳群沒有直接回答劉備的問題,而是另外拋出了自己的問題。

「可是求賢令?」劉備眉頭微皺。求賢令一出,著實讓劉備心痛不已,大批的人才向魏國進發,而若是強留的話,估計影響會更不好;若是不強留,不遠說,五年之內,魏國國勢必定大盛,而漢國為衰敗,就算之前曹艹說與自己結盟來對付更年輕的孫策,但是之後呢?一旦孫策真的敗亡了,自己這邊估計也就徹底的毀了……

「正是!」陳群淡淡的笑道,「一紙求賢令,著實是一招釜底抽薪之策!不僅是漢國,就連吳國的一些人也紛紛涌入魏國。長此以往,魏國之盛不遠矣!」

「長文可有何妙策與孤?」見陳群如此淡然,劉備心中一動,立刻換上謙虛的表情。

「群不才,敢問漢王,這天下人才是寒門多耶?士家多耶?」

「自是士家。」這事兒很明顯,最多的存書是在皇宮,但是在這戰亂之時,洛陽皇宮已經被燒作滿地狼藉,其中的藏書自然也就沒了。那么剩下的都在哪兒?自是士家手中!不可否認,世界上有那些天才般的存在,在某些方面只消一年的光景就可以達到常人數年甚至數十年的努力,但若是有書的話,常人也有可能變成一個人才——不是大才的人才。那么手中握有天下大部分書籍的世家之中,能夠產生人才的可能性要遠遠大於寒門子弟!

「群有一選拔辦法,名喚曰九品中正制……」陳群幽幽的說出了自己的對策。

「何為九品中正?」

「先在各郡、各州設置中正。州郡中正只能由本地人充當,且多由現任中央官員兼任。任中正者本身一般是九品中的二品即上品。郡中正初由各郡長官推選,晉時改由州中正薦舉,中正的任命權掌握在司徒府。州郡中正都設有屬員。一般人物可由屬員評議,重要人物則由中正親自評議。

中正的職權主要是評議人物,其標准有三:家世(被評者的族望和父祖官爵)、道德、才能。中正對人物的道德、才能只作概括性的評語,稱為「狀」。中正根據家世、才德的評論,對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稱為「品」。品共分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但類別卻只有上品和下品。一品無人能得,形同虛設,故二品實為最高品。三品西晉初尚可算高品(上品),以後降為卑品(下品)。

中正評議結果上交司徒府復核批准,然後送吏部作為選官的根據。中正評定的品第又稱「鄉品」,和被評者的仕途密切相關。任官者其官品必須與其鄉品相適應,鄉品高者做官的起點(又稱「起家官」)往往為「清官」,升遷也較快,受人尊重,鄉品卑者做官的起點往往為「濁官」,升遷也慢,受人輕視。

中正評議人物照例3年調整一次,但中正對所評議人物也可隨時予以升品或降品。一個人的鄉品升降後,官品及居官之清濁也往往隨之變動。為了提高中正的權威,政府還禁止被評者訴訟枉曲。但中正如定品違法,政府要追查其責任。」

陳群話音剛落,龐統就在旁邊給劉備使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