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代漢者,途高也……(1 / 2)

夢斷三國 夢如煙散 2160 字 2023-04-10

第六十章代漢者,途高也……

有志不在年高,姜不一定都是老的辣!曹植向劉備年詳細又生動的講解了這一課題……

在這個寸土必爭的年代,誰敢將數百里的徒弟盡數讓出,只是為了讓對手心中不再有疑慮?曹植敢!

在這個名聲有時候比姓名還重要的時代里,又有幾位大權在握的人可以不在乎下屬們鄙夷的眼神來詐敗三十余場?而且還是用將近十萬的士卒性命換來的?新任的魏王,正急需積累名望與聲威的曹植敢!半個豫州,四分之三的並州,以及朔方郡北部一大片的地方盡數讓出,而且是在兩年半里不斷讓出的!

這個計策是曹植麾下的第一近臣司馬懿獻上的,而曹植只是略作思慮就贏了下來!雖然司馬懿眼中閃過一絲敬意與驚異,但這並不影響他對自己計謀的自信心!整整兩年半的時間里,魏國不斷的敗退。雖然也有勝利,但卻很快就被更大的失敗掩蓋了。整整兩年半,不斷的敗北讓從曹植受到了無數的質疑聲音,但是卻被曹植生生的鎮壓下去,原因只有一個,因為曹植眼中沒有半點敗退的慌亂,而在兩年半的不斷失敗中,他的眼神始終都是那么的自信!那是對自己的能力德信任,也是對自己會獲得最終的勝利的信任!

最終,待到漢國一眾包括龐統在內的眾人盡皆相信了新任魏王曹植不過是一個酒囊飯袋之時,曹植終於露出了自己磨礪了數年的鋒利獠牙——先是夏侯淵與張頜兩路騎兵輕裝襲擊了漢軍的糧道,其次,卻又多次讓劉備有一眾錯覺——只要再加把勁兒,就可以拿下關卡。

劉備窮極一生就是為了滿足自己一統天下的夢想,他奢望著和自己的先祖劉邦一般白手起家,最終奪取天下!兼之兩年半的基本全勝的時間讓一生大部分都是吃敗仗而且很多都是在曹植的老子——曹操手中吃到的劉備,心中憋了一把無名之火!他要一雪前恥!既然曹艹死了,那么就在他小子身上找回場子!

最終,漢軍拿下了並州,但是此時曹植已經命人將所有的糧草等戰爭重要的物資一粒不剩的運走,這時漢軍中很多人意識到了不對勁兒的地方,但是已經晚了!

五日後,糧道被劫的消息傳到了漢軍大營中,頓時大部分都是雜牌軍的漢軍頓時軍心大亂,難以再戰,但是進來容易,想要退出可就很難了——暗中已經許諾給吳國好處若干的魏國將從南線和北線調來的數萬生力軍調來,然後就是痛打落水狗的過程!最終,在魏軍有意的驅趕下,劉備僅率領一萬不到的大軍被困於受降城中!

「曹植小兒比他老子曹艹還要狡詐!孤窮極一生,卻還是要敗在他曹家手中?」已經奄奄一息的劉備氣的不輕,嘴里還不時的叨叨幾句,但是卻只是對改變大局無關緊要的嘮叨抱怨而已……

「大王,曹植命人射入書信勸降,不若大王將計就計,假意投降,卻趁機突圍出去如何?」此時劉備身邊僅有廖立在旁。

「公淵啊,孤馳騁沙場數十載,卻總是栽在他們姓曹的手中!孤不甘心!所以,孤決意死在這里……」本已經有些玩完的劉備忽然眼神灼灼的看著廖立,「孤要轟轟烈烈的死去!公淵可有妙計與孤?」

「這……」這計策自然是有,但是廖立卻不敢說出來!因為這事兒一旦敗露,就算是龐統及自己的諸位好友已經身份顯赫,卻也難以保全自己!自己可剛剛出仕數載而已!自己還壯志未酬!

「公淵勿憂,這事兒是孤自己的決定,與你無關,稍後孤就命人書寫一份遺囑,命你與士元,雲長,子龍為輔政大臣,在阿斗尚未有能力自理朝政之時,由爾等輔佐。同時今日之事,孤也會一並寫入。所以……」劉備眼中閃過一絲決然與殺意,「孤今日就做一個惡人,若公淵不說,則今日這里就多躺一個人……」

「諾……」廖立緩緩的將自己心中所謀盡皆告知劉備,劉備眼中的神采也隨著廖立敘述時間的延長而逐漸的亮了起來。

建安三十三年六月,漢王劉備向世人展示了他能夠成為三大巨頭之一的度量——劉備親身為餌,以城內僅六千余人的敗退漢軍誘七萬魏軍入城,之後縱火焚城,魏軍死傷無數,逃出者十不足一……

新漢王劉禪繼位,由龐統,關羽,廖立,趙雲四元大臣擔任輔政大臣,但是因為雙方盡皆損失慘重,所以只得罷兵言和。

唯一的動靜也就是新漢王劉禪在數多大臣的進諫下追封自己的父親劉備為漢昭王。

而吳國卻也沒有閑著,雖然沒有參與到這場漢境內的紛爭,但是天下並非只有大漢這一國的存在——在魏軍表示誠意先行撤出主力西進後,吳國也陸陸續續的將大軍撤出,同時由遼州東渡,進入倭國,此時倭國還是戰國時代,眾多的勢力范圍錯綜復雜,戰亂不斷,而吳國很友好的發揚了和事老的角色,當然很多人都不聽話——畢竟你一個外來戶憑什么充當執牛耳的角色?

於是吳國的主帥張戰同學就向倭國的諸多大名們展示了什么叫霸道!

不聽話?很好!打!

聽話?更好!交出權力!不交?那對不起,當和事老很費力的,所以繼續打!整整十五萬大軍被陸陸續續的派遣到倭國國土上,最終在劉備死後三個月,也就是建安三十三年九月十七日,倭國全境被吳國拿下!而倭國雖然資源貧乏,但是卻有比較不錯的黃金儲備,這可是好東西啊……

不得不說,雖然倭國士卒戰力低下,但是前赴後繼的拼死戰斗,卻還是讓吳國損失不少的戰力,在倭國投入了十五萬大軍,前前後後殲滅了五十萬倭軍,但是吳國卻也損失了將近八萬的兵力,而且倭國中還時不時的有小波的反對勢力組織的武裝反抗,所以吳國又從本土抽調了六萬大軍前往鎮壓,三國中地盤最大,兵力最多,但是能夠自由調動的兵力卻最少!這讓本有心討伐另外兩國的吳國只得眼睜睜的看著機會從手邊溜去,孫策更是急的直跺腳!

而又趁機作亂的劉協最終被惹惱了曹植,在一眾大臣的建議下,曹植最終還是決定采取強硬手段!

當然這事兒自然不會讓曹植親自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