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章 智殺城門守卒(1 / 2)

若被老卒暗中通報蔡瑁,亂石崗墳場焚屍行蹤泄露,劉忠一行人將死無葬身之地,並將連帶劉琦也將遭滅頂之災,甚至會激怒蔡瑁挑釁劉表而引起武裝兵變,這其中成敗功過也就在電光火石的瞬間,一向政治敏銳的劉忠便預感到了事態的嚴重。

也根本不用多想,為了公子劉琦,劉忠殺再多的人也甘願,本不想傷及城門盡守職責的老卒,奈何老卒頑固不化,生死要阻公子的道,自尋死路罷了。

劉忠凶光畢現,長劍一揮,朝正執劍暴怒的陳武下命:「陳武,陳春,殺放吊橋。」

陳武應聲,毫不猶疑抽出弓箭,便縱馬向前追擊欲暗中告密的老卒,於馬背彎弓搭箭,只聽嗖的一聲,一支鑲有尖鐵箭頭的竹箭直插老卒咽喉,緊接著射出另一箭飛向驚得目瞪口呆吩咐告密的守城老卒,兩個老卒連呼救都來不及喊一聲便一命嗚呼了,到死都不敢相信為主公劉表守城竟然落得被劉表部下射殺的凄慘結局。

陳春見陳武抽劍時,便已縱身躍上城樓,快速放下吊橋。

劉忠怒視城門小卒,並不想枉開殺戒,所幸兩個小卒還算精明,不用劉忠斷喝便戰戰兢兢地去推開城門。

親眼所見陳武縱馬射殺城門老卒,一言不合便殺機畢現,嚇得兩個守城門的小卒腿肚子直打抖,站都站不穩,此時再象兩個老卒那樣不識時務,恐怕就小命不保了。

就在劉忠殺開城門時,所幸天已盡黑,城門附近未有行人,除了守開城門的兩小卒,以及已被陳武射殺的留守城樓開放吊橋的老卒,並未有其他軍士,行蹤倒是沒人瞧見。

或許是未到戍時,夜間守衛城門的兵卒還未接班;或許是有所警覺的蔡瑁以為有支常年城外扎營的一線精銳把關,城門安排幾個開關城門、吊放吊橋的守卒就行了。蔡瑁卻怎么也料不到有人敢殺城門守卒造反,那可是誅殺九族滿門抄斬的死之又死的死罪啊。

吊橋放平,城門洞開,劉忠即速揮馬靠近城門,逼問小卒:「汝等可看見了?」

「看、看、看見了。」有個年紀較小的守卒哆嗦著說不出話來。

「哼嗯……」劉忠鼻子哼了聲,作勢劍欲出鞘,嚇得語齒不清的小卒臉色蒼白。

「管家息怒,小的們什么都沒看見。」有個稍老成的守卒見勢不妙連忙回復。

「嗯,如此甚好。」劉忠點點頭,指著老成點的守卒沉臉問道:「幾時巡城?」

「頭更巡城,每更一巡。」

「可有口令?」

「雞肋。」守卒猶豫了下,下意識地看了望了眼殺氣騰騰的劉忠一干人,守城口令乃軍中機密,若有泄露也是死罪,無奈識時務者為俊傑,守卒如實相告。

「對不住了。」守卒答畢,劉忠唰唰兩劍,城門守卒還未明白是怎么回事便已魂歸西天,而劍及心臟時,老成些的小卒至死都不明白城門已開,都實言相告了為何還是難逃一死。

劉忠最看不起叛變士卒,相對來說城頭老卒格盡職守倒是令人尊敬,其實老卒可以先放劉忠出城,畢竟劉忠是劉表的近臣,老卒不敢不放,屬情有可原,然後再速告蔡瑁以功補過,或許還能有一條活路。若非老卒愚蠢也不至於死於非命。

而關守城門的小卒無論開不開城門,叛不叛變說不說口令,都是必死無疑,為了焚屍出城一事不被泄露,劉忠不可能會留活口。

在三國時代就是這樣,許多小人物的命運並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更多的是被大人物的命運左右著,古話生死由命,富貴在天,對這些命如螻蚊的小人物來說是不靠譜的。

守城門的老少四卒已死,運載丫環屍身與焚屍物資的馬車出城便可暢通無阻了,但既然劉忠敢於情急之下殺守城士卒,必有應對之策。

只見劉忠抬頭望了下天,正是農歷七月末,天空陰雲遮蓋,沒有星月,整個襄陽城池籠罩在巨大的夜色之中,急殺守卒出城一事雖未有人發覺,估計也掩藏不了多久。

夜色雖然暫時掩飾了劉忠殺卒的行徑,但卻會助推焚屍時的火光沖天更易被人驚覺,勢必招致蔡瑁常年派駐城外輪守的一支五百軍士起而圍之。

如此夜色屏障,充分地反映了萬事萬物的兩面性,有得必有失,有利必有弊,這就是世人常陷於權衡利弊、患得患失的困擾之中的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