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縣令委任狀(1 / 2)

劉表見劉琦一臉的為難之色,心中感到難過,大兒子劉琦是為父親分憂,父親竟然不撥一兵一卒,面對成千上萬強悍野蠻的山賊與宗賊,指望劉琦二百親兵剿匪確實不夠看的。

劉表嘆了口氣,知道如今的大兒子劉琦可不是好糊弄的人,便想了個萬全之策,說道:「琦兒不必憂心,二百親兵雖不夠看,我卻允你自行募兵,切記不可強征。滋事體大,待我明日召集帳下議巢匪之事,議妥後汝便可擇日帶親兵赴南陽。」

「是,謹聽父親教誨。」劉琦暗自竅喜,雖未爭得一千官兵,但無意中獲得了自行募兵的權利,那就意味著以後可以有自己的軍隊了。

劉琦與劉表談妥離開襄陽駐扎新野之事,管家劉忠出列,及時進諫:「主公,忠有一事稟告。」

劉表和顏悅色:「管家有話請講。」

劉表授予了劉琦募兵之權,見劉琦面有喜色,心中稍感欣慰,不管從何種角度來說,蔡瑁謀害親子劉琦,劉表心里是非常痛楚的,但為了荊州的局勢穩定及受朝廷重托,劉表只能忍辱負重,所幸劉琦福大命大總能逢凶化吉,似乎現在的劉琦已經成為了蔡瑁的強勁對手,不知明日帳下議事蔡瑁會有何態度,劉表心里並沒有底。

「主公,近日公子府前發生多次兵戎相見,如主公言,府中殺氣太重,不宜留居,早該拆了重建。只是一直未尋到合適府址一拖再拖,如今公子不日將赴南陽剿匪,我尋思將公子府拆了,建座寺廟鎮邪,更兼將劉一、劉二、劉九、劉十忠勇四衛士的屍骨移至廟中求得亡靈守護,可保公子平安。」

劉表欣賞地望了眼劉忠,眼前浮現劉琦府中那猶似「坐井觀天」令人胸口添堵的天井院落,說道:「幸得管家有心,不知琦兒意下如何?」

劉琦道:「早該聽父親之言拆了府邸,也就不會生出那多殺戮。孩兒當於赴南陽新野前,將府拆了,免得又徒生事端。如今,遠赴南陽,恐怕也得有個三年五載,暫時也不用在城里新建府邸了。」

劉琦說的話不無道理,劉表很為有個聰明卻又明事理識大體的兒子而欣慰,高興地說道:「剿匪多艱險,那就暫時委曲琦兒三兩年了,待荊襄平定,定要為琦兒記上大功一件。」

劉琦起身朝劉表拱手輯禮,說道:「孩兒不敢邀功,剿匪是孩兒職責,義不容辭,能為父親排憂解難,能使荊襄黎民安居樂業,便是孩兒平生所願。」

見劉琦謙遜有禮,並非難纏之人,又想到劉琦離開襄陽便可避開與蔡瑁的爭端,劉表大喜,忙叫上傳令兵通知蔡瑁、蒯良、蒯越、黃忠、王粲等帳下重臣,明日巳時議事,又令管家劉忠到刺史府庫領取拆府建廟資費。

劉琦拜見劉表,達到了拆府建廟及駐扎新野兵發襄陽的目的後,與管家上了候在刺史府前的馬車,志得意滿地回了公子府。

次日上午十時許,蔡瑁、蒯氏兄弟及黃忠等劉表帳下重臣齊聚刺史府議事廳,劉琦作為別駕從事本應該參加議事,但劉表怕劉琦與蔡瑁當面起沖突,便沒有讓劉琦參加。

劉表召集帳下部將謀臣開的刺史辦公會上,當劉表提出允諾劉琦自行募兵、欲派劉琦赴南陽剿匪時,各人懷揣肚皮官司,卻出人意料的順利,沒受到任何非議便通過了劉琦任新野縣令赴南陽剿匪的決議。

蒯氏兄弟蒯良、蒯越認為是劉表家事,自然不必過問,沒有任何反對意見。

黃忠已從女兒黃舞蝶獲知劉琦已從江陵回來,並成功盜取了一把鋒利無比的寶劍越王勾踐劍,黃舞蝶轉告了劉琦擇日會專程拜訪師傅黃忠,黃忠也已猜到了徒弟劉琦取得勾踐劍後,必是要獨立出來,發展自己的軍隊,不再受人掣肘,所以黃忠也沒有提反對意見。

蔡瑁卻暗自欣喜,認為南陽郡山多地廣人稀,窮山惡水,匪亂橫行,加之劉琦弱冠之年缺乏號召力,自然無法募兵,也無法將匪剿盡,恐怕劉琦帶得劉表贈得的二百親兵不到新野便被成千上萬的山匪反剿了,所以蔡瑁也沒有反對劉表的提議。

蔡瑁欣喜是有道理的,在襄陽城謀害劉琦不成,多少顧及到劉琦的父親荊州刺史劉表的感受,而劉琦離開襄陽後便失去了劉表的保護,只要願意,蔡瑁便可以放開手腳興兵剿滅劉琦的二百親兵了。很明顯的,若劉琦沒有被山匪所滅,到時蔡瑁以劉琦剿匪不力,或以劉琦通匪罪名,集南郡兩萬精兵包圍新野名正言順地將劉琦軍事正法,劉表遠在襄陽就算有心救子也無力回天了。

既然帳下諸臣無異議,劉表便快刀斬亂麻,根據刺史會的決議,即刻下了委任狀,任命劉琦為別駕從事兼新野縣令,說是匪情緊急,勒令劉琦三日後上任,縣令任上邊巢匪邊募兵,劉琦在剿匪中能不能做大或者被匪所滅就看劉琦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