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封將(1 / 2)

「管家劉忠拜偏將,除主簿,總理府中事務;陳文拜屯將,轄一百兵;陳武拜屯將,轄七十兵;文岱拜偏將,為從事助理,參與軍務;陳春拜衛將、陳夏拜衛將……」劉琦的聲音在偌大的山谷回響。

劉琦聲調鏗鏘,將功名冊宣讀完畢,眾將士皆大歡喜,山呼「強軍強軍,強國之軍」。

自然首次組軍之初,劉琦都給身邊最親近的衛士兄弟們最好最適合的官銜與位置,封屯將、拜偏將、除衛將,多靠上將軍的名號,由於受到劉琦官位的限制,手下雖多封將,暫時也只能算是中下級軍官。

就連北上尋訪神醫華佗的鄂煥都預封為屯將,統領陳武精選出來的三十人的親兵衛隊,由於鄂煥未歸,暫由偏將文岱代管。

陳春、陳夏、陳秋與陳冬四位貼身衛士則封為衛將,隨軍出行只負責護衛劉琦,其他府中衛士如陳金、陳銀、劉三、劉四等及守護六扇門的十位銅甲衛士也封為衛將,何謂衛將?也就是劉琦別出心裁新創的將軍封號,表示擔任特別護衛任務卻手下並無士卒的將軍。

反正屯將、偏將、衛將都是將軍的名號,屬軍官之職,三國時原有的官職也好,劉琦新創的官職也好,都是經得荊州刺史劉表允諾的在劉琦職權范圍內可自行封賞屬下的官職。

自行設置官職這種事在亂世三國,並不稀奇,魏蜀吳三國設置的官職各有千秋,並無統一的章法。

不過,從劉琦宣讀的功名冊看得出來,在劉琦身邊最親近的人多封了將軍,但將軍之間卻有區別。文岱任偏將,屬於別駕從事的助理,參與軍務,卻並不掌管軍隊,這是劉琦考慮到文岱年紀尚小,加之只有二百親兵,除卻陳文、陳武和鄂煥管的二百軍兵外,已沒有士兵給文岱管了。

偏將之職就是劉琦今後想給文岱掌兵便可以掌兵,沒兵可掌就先占個將軍的位置與名號,也算是對得住管轄新野的南陽郡守文聘的面子了。

這點人際關系中的潛規則劉琦還是懂得的,文岱小小年紀就在劉琦的帳下任將軍,可比文聘在劉表的帳下有出息多了,文聘獲知兒子在劉琦這兒受到重用焉能不高興?高興之余,自然會助劉琦新野剿匪了。

而屯將則是實打實的軍職,手中有軍隊,雖然暫時管的不多,但可管一百人的士卒,也算是有戰斗力了。

至於衛將,陳春、陳夏等四季衛士與陳文、陳武同過三道鬼門關一同出道的兄弟,不當上將軍心里怎能平衡?衛將,護衛公子劉琦的將軍,多爽,不管以後陳文與陳文做了多大官,即使陳春等四衛將手下無一兵一卒但護衛公子劉琦的貼身衛將都將是終身而受人尊敬的。

當然,劉琦除了封賞府中衛士外,三百親兵中從伍長、什長到都伯都一一進行了封賞,並出台了嚴格的軍事管理制度。

至於劉琦的姑姑劉氏及環兒沒有封官,那是在古代沒有給女子封官的慣例,劉琦事先也征求過劉氏與環兒的意見,她們無意當官,只願公子平安就好。

更為有趣的是劉琦給功勛卓著的猿王也封了官,是為猿將,一猿獨大,從猿王到猿將是有講究的,不能兄弟們都是將軍了,你個猿猴卻稱王,這算哪門子事啊。

管家劉忠拜偏將,可掌兵權,又兼任主簿,總理公子府中事務,毫無疑問,劉琦帶兵赴新野後,管家劉忠便成為襄陽城中荊州別駕劉琦的代言人,更成為劉琦埋在襄陽城應付蔡瑁事變的一顆關鍵棋子。

論功封賞後,劉琦命管家劉忠和陳文送信到刺史府,告之劉表明日五更啟程,並命軍兵整理盔甲兵器及行軍物資,晚膳加餐,定於次日三更造飯五更啟程兵發新野。

一夜無話,次日凌晨,天蒙蒙亮,二百軍兵全副鐵甲裝備,整齊列隊於公子府前,威風凜凜,整裝待發。

劉表並未親自送行,只派劉琦的師傅中郎將黃忠作為刺史劉表的代表早早於公子府前等候送行,或許很多人是忌諱劉琦與蔡瑁間的結怨,並無其他荊州官員來公子府前與劉琦拜別,而黃忠與黃敘父子兩人在公子府前早早等候多時。

當劉琦全副鐵甲身佩勾踐劍英姿勃勃走到府前望見黃忠父子時,心中一愣,沒有見到黃舞蝶,略感失望,但黃忠能在清冷的冬日領著兒子黃敘趕來送行,也算是師徒情深了。

劉琦上前施禮,對黃忠喚聲師傅,又喊句師弟,卻見黃忠臉上略帶滄桑,不由使劉琦想起黃忠欲在劉表面前問及女兒黃舞蝶姻緣遭拒之事,恐是姑姑劉氏已告知黃忠不妙的消息,要不然黃舞蝶定會隨父親、兄長一道前來為劉琦送行。

「我受主公所托,特來為公子送行,祝公子一路平安,步步高升。」黃忠語氣略帶嘶啞,似乎沒睡好。

「祝公子順利剿匪,三月後我便去新野找公子。」黃敘念念不忘追隨劉琦。

冬日的凌晨,帶有絲絲寒意,一陣北風順著冰涼的鐵甲刮進脖子,劉琦打了個激靈,氣氛有點不對啊,大有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