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鄧芝(1 / 2)

劉琦披上了虎皮大氅,望著將士們歡快地打掃戰場,想象著今夜就將入主新野,胸中涌現大有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的陣陣快感。

一陣寒風襲來,劉琦忽然想起響馬說過的一句話,新野縣衙已被斬首於馬下的土匪杜長控制,想必守衛新野縣城的城門守卒也多半是土匪接管了,恐怕是夜進城而不得,二百將士攻城也不現實,這可是很棘手的一件事。

劉琦吩咐環兒帶上黃舞蝶回豪華馬車暫歇,纏滿綳帶的猿將興高彩烈地跟隨環兒身後,並命文岱好生保護府中丫環、女士。

陳春、陳夏、陳秋、陳冬四位衛將則距劉琦五步開外警戒,四衛將為確保劉琦不受偷襲,已各自分工,密切配合,做好了充分的安保預案,陳春負責東面危情、陳夏負責南面危情、陳秋負責西面危情、陳冬負責北面危情,做到四面有防護,鎧甲不離身,佩劍不離手,隨時保持出擊制服四面八方來襲之敵或刺客。

有陳春等四衛將專業安保,劉琦基本上不用擔心自身安危,待黃舞蝶與環兒上了馬車,劉琦叫過陳文到一邊,將心中擔心之事說將出來,與陳文商討今夜是否該趁夜進城。

這可是個難題,新野城十有八.九被亂匪占了,強行進城,恐怕會有死傷。若不進城,新任縣令劉琦卻被匪賊阻於城外不敢進城傳出去豈不是貽笑大方?

陳文略一思忖,說道:「公子,我看將士們士氣正盛,急行軍大半時辰便能到達新野,我有一計,不知可否?」

「文兄,但講無妨。」

「將亂匪屍身衣服扒了,將馬車的八匹快馬用上,挑上八名精壯勇士,扛上『杜』字旗,冒充杜長的響馬進城,迅速控制城門,便可兵不血刃。」

劉琦欣然道:「文兄所言,正合我意。命武將軍帶隊,挑選八名勇士充當響馬詐開城門,今夜入主新野。」

「是,公子。」陳文因建議被采納,一時躊躇滿志,智慧靈光頻現,「此刻還可進村問下村民城中情況,確證是否亂匪控城,城中原來官兵幾何?」

「行,我同文兄進城。」劉琦本想問句,萬一城門守卒識破冒充進城,又該如何是好?見陳文興奮之色,便不想掃了陳文的興致,沒問,而與陳文欣然進村,心里卻思量著若詐城不得,今夜又如何進得新野縣城?

走到陳武身邊,陳文交待陳武冒充響馬進城之事,興步與劉琦走向村口,陳春等四衛將依然與劉琦保持五步進可攻退可守的安全防衛距離,寸步不離緊緊跟隨。

村子里死氣沉沉,村民們家中泥築茅頂的房屋緊緊關閉,除了偶爾幾只野雞跳及幾聲太吠,似無人煙,響馬進村時明明見著有很多人亂跑,大呼小叫的躲避響馬賊,此時竟然官兵將響馬賊給殺了,卻沒一個人出來迎接,這種現象很不正常啊。

劉琦納悶地與陳文來到村子中,挨家挨戶敲了幾家門,發現門是朝內反閂的,自然是屋中有人,生死不應答也不開門,弄得劉琦好生郁悶。

陳武交待士兵扒下響馬的衣服,急急地跟隨劉琦進村,見家家戶戶不給公子劉琦開門,頓時火起,忍不住道:「公子,踹。」

劉琦見陳武過來,又何想不一腳將村民的房屋踹開,只是考慮到縣令踹民房有失體統便一直忍著沒發作而已。

劉琦心里腹誹著,這些村民也太不識好歹了,要不是響馬進村時,劉琦一噪子引開響馬賊,並領著衛將冒死殺將過去,恐怕村民在響馬賊的蹂躪下活不了幾個。

「武將軍,不可。」陳文習慣性地的捋下長長了的胡須,解釋道:「公子初任縣令,形象關乎前程。愛民**順,虐民**反,村民不敢開門,定有蹺蹺,無須計較。」

陳文一句話,說到劉琦臉色發燙,好險啊,幸未踹開門房,否則重生三國一世的英名都將毀於怒氣一踹,看來古人哲言所說「動輒發怒之人,何以成大事?」是有道理的。

「文兄所言極是,民心所向,天下則定。民心似水,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順應**才是為官之道啊。」劉琦大放蹶詞,又順勢分析道,「村民不敢開門,看實蹊蹺,細想之下,卻也在情理之中。」

陳文點點頭,接上劉琦話茬,道:「公子之言,乃聖明之言。我看村民蹊蹺之處有二,一為被山匪作亂,害怕了;二為不知公子乃正義之師,糊塗了。」

劉琦再次回頭望眼這個村民分不清好壞的鳳凰山腳下的村庄,嘆了口氣:「走,只是想問下村民一些城里的情況,沒想到村民們已是杯弓蛇影,怕賊匪怕到骨子里去了。咱們官兵勿須擾民,以後更不准擾民,待吾入主新野後,文兄可要給這些村民好生宣揚宣揚,本公子是為民當家作主的,可不是作威作福的。」

「是,公子仁義,兼任新野令,實乃萬民之福。」陳文應答一聲,對於結義兄弟大公子劉琦的仁義之心來說,村民的膽小怕事不足掛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