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讓子彈飛(1 / 2)

端坐縣衙半個時辰,卻無一人聞問,劉琦感覺到了新野縣城的不正常,有種強烈的預感,恐怕新野城民並非懼匪那么簡單。

「文兄,吾坐縣衙,卻無一舊吏過問,此事是否有蹊蹺?」劉琦問道。

陳文捋捋胡須,說道:「此事必有蹊蹺。」

劉琦道:「文兄,你怎么看?」

陳文道:「公子上任,百姓鮮知。縣衙久被亂匪作踐,舊吏不敢述職,定是情有可原。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不大燒三把,民眾不醒啊。」

陳武嚷嚷:「燒,燒,就該燒,不燒不知道公子的厲害,我來放火,先燒哪里?」

劉琦啞然失笑:「武將軍是真不知,還是假不知啊,殺人放火的事,看來是武將軍在行了。」

陳武被劉琦說得臉一紅,不好意思道:「公子,我這不是心里急嘛。」

劉琦用手制止陳武,道:「武將軍別打岔,聽文兄說完。」

陳文稍作思索,又道:「第一把火,就是發榜安民,告知公子上任,凡有作奸犯科之人,三日內到縣衙自首者可免罪或輕判,否則,官府一經查實嚴懲不貸。」

「第二把火,三日後,將現在緝拿的匪賊游街示眾,由百姓指認犯重罪者,當眾審問行刑,殺一儆百,給百姓作主,令為匪者喪膽。」

「第三把火,打土豪、分田地、均貧富,嚴格戶籍制度,發展生產,按一戶一兵募兵,趁北方袁紹之兵到來前加強軍備城防。」

陳武聽後,欣欣然忍不住拍掌叫好:「高,實在是高。」

文岱瞄了眼劉琦,見劉琦並未露出欣喜之色,接過陳文的話補充道:「文兄所言正合時宜,只是三把火燒得太猛,過於激進。我看,新野縣城,遭匪劫掠,元氣大傷,又值天寒地荒,恐怕是給百姓放糧過年,度過寒冬,贏得民心才是第一要著啊。」

陳文辯解:「岱弟此言差矣,亂世當下猛葯,剿匪須出快刀。施仁政,官不威,匪必欺。先立官威,而後施仁政,民必心安,匪必自遠矣。」

文岱言出,陳武愣了,望望陳文,又瞧瞧文岱,摸摸後腦勺,憨笑道:「二位高人說的頭頭是道,我都聽不懂了,還是公子拿主意。」

文岱自知年齡尚小,資格尚淺,也不與陳文爭辯,閉上嘴等劉琦裁決。

劉琦承認陳文與文岱所言都有道理,如何掌控新野,第一步是文開頭還是武先行,都關系著未來新野的民心所向,劉琦不能不重視,更不能不慎重。

不過,劉琦從陳文所提到的第三把火提到的打土豪分田地獲得了治理掌控新野的靈感,「打土豪、分田地」不就是後世華夏國某黨建黨之初順應民心贏得天下的政治手段嘛……陳文果然有政治遠見啊。

由陳文的政治遠見,劉琦想到了後世許多位偉人打天下坐天下的政治手腕來,不由得眉頭舒展,管理一城一池,和管理一個國家一樣,那都是政治啊,沒有政治的手腕與遠見,走不長久的!

現在的劉琦,歷經磨難與艱險,已能做到寵辱不驚,向陳文、陳武和文岱三人道出心中想法:「汝等所言,都有道理,三把火是要燒的,並且要大燒特燒。只是初到新野,情勢並不明朗,還須隱忍一時,以靜制動。為防殘匪內外竄通,武將軍須暗中加強城防,近幾日城民只許進不許出,有重要事故出城者須提前申請登記原由,須經文兄核准,日子一久可看出些端倪,若有違令聚眾鬧事擅沖城門者格殺勿論。」

「是。」陳武響亮應聲,對劉琦的格殺勿論很是敬佩。

劉琦又道:「岱將軍即刻起草平匪安民告示,差人張貼於城門及各鬧市人多處。城內必須盡快恢復城民正常生產生活,對於生活困難之戶,可到縣衙申請民政救助,此事由岱將軍負責督辦。」

「是。」文岱對劉琦接受了自己的建議感到欣喜,自然會鼎力辦好新野民政扶助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