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尋訪趙雲(1 / 2)

劉琦、蔣琬、陳文結義三兄弟在新野縣府內的小竹林里推杯換盞,縱論長談,指點江山,評論時事,說及初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91年開春的天下大事來,多有感慨。

191年的春天,關東軍袁紹、韓馥等以獻帝年幼,且控制在董卓手里為由,欲廢獻帝推舉漢宗室、幽州牧劉虞為帝,由於劉虞堅辭不受而作罷,廢帝鬧劇暫告一段落。

二月間,破虜將軍孫堅移軍梁郡以東,進攻董卓,初戰失利後又收合軍隊與董卓所部大戰於陽人,斬董卓部將華雄,董卓親自出戰,與孫堅大戰於洛陽諸帝陵間……

朝廷與民間都發生了或正在發生許許多多的戰事,劉琦顧不來,最關心兩件事,一是論及破虜將軍孫堅時,劉琦想到了江陵龍門鎮里有過***緣的孫堅族妹孫二娘,還想起臨別時給未來的兒子起名劉緣的事兒來。不知孫二娘探聽到了黃巾軍的寶藏沒有?不知道孫二娘的肚子被***搞大了沒有?不知孫二娘會不會起了回襄陽尋找劉琦的心思?

191年還發生了件對劉琦來說頂頂重要的事,就是劉備、關羽、張飛三位桃園結義的兄弟新投公孫瓚,據劉琦了解的歷史知識,就在劉備依附公孫瓚的時候,劉備大打仁義牌、使盡了禮賢下士的招數深加結納隨後不久亦投奔了河北公孫瓚的常山趙子龍,使得一生常勝的將軍趙雲歸附劉備,趙雲歸附劉備可不是劉琦想要看到的結果。

劉琦重生三國最想要結識拉籠的兩個人就是趙雲與孔明,得此二人,何愁天下不定?

諸葛亮今年才10歲,還處在居無定所顛沛流離的境遇,暫無人識得其才,劉琦還有時間可從長計議來結納諸葛亮,但結納趙雲的機會卻是稍縱即逝不能等的。

劉關張投奔了河北的公孫瓚,此時的趙雲正在干什么呢?熟讀三國史書的劉琦知道初平二年末(191年),趙雲受常山郡人民推舉,率領本郡義從三千吏兵投奔公孫瓚。當時公孫瓚對趙雲說:「聽說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紹,怎么唯獨你能迷途知返呢?」

趙雲回答道:「天下大亂,不知道誰是明主,百姓有倒懸之危,鄙州經過商議討論,要追隨仁政所在,因此我不投袁紹而投靠將軍。」趙雲自此隨公孫瓚四處征討,漂泊不定。

從趙雲回答公孫瓚的話來分析,趙雲追隨的是仁政所在,而不是某個人,也就是說趙雲只是暫且依附公孫瓚,並非將終身寄托於公孫瓚,當趙雲遇到先投公孫瓚素有仁義美名的平原相梟雄劉備時,自然一見如故歸附了劉備,趙雲曾被劉備譽稱「一身都是膽」。

如果史實不誤,此時的趙雲正在常山郡招集三千吏兵欲投明主,彰顯男兒報國之志,若此刻劉琦前往結識還未投奔公孫瓚的趙雲定是大好的機會,一向有決斷的劉琦是不會錯過這個好機會的。

趙雲投公孫瓚前,也是趙雲未遇劉備前,一腔熱血、胸懷壯志年近中年的趙雲的人生還是一張白紙,劉琦若能先於公孫瓚與劉備之前結納了趙雲,將趙雲帶到新野共事,給趙雲純凈的人生白紙上塗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那將是一件多么有意義的事啊。

趙雲年近中年,平生忠勇俠義,若遭劉備結納,必終身效忠劉備不二,為劉備立下豐功偉績,將成為劉琦重生三國的痛。趁趙雲還未投奔公孫瓚之際,且新野與常山分屬河南河北,快馬馳騁常山也要不了多久,劉琦遂產生了搶在劉備前頭結交趙雲的想法,如果機緣湊巧,還可以轉道山東琅玡看望下年幼的諸葛亮,給諸葛亮一個先入為主的印象。

對,就這么著,眼下若有趙雲統率萬名官兵,劉琦甩出漢高祖劉邦的金簡便敢與董卓一戰了,此時三國奸雄曹操在董卓的帳下謀事還不值一提呢,往後再進一步將麒麟軍打造成東漢大地上令人望風喪膽的特種部隊,要不了幾年劉琦便要重返襄陽坐鎮荊州,窺探中原了。

幸好蔣琬來的及時,將個小小的新野城交給有治國之才的能相蔣琬打理,劉琦是再放心不過了。

酒至半酣,劉琦道出心中想法:「琬兄,文兄,新野雖定,亂世依舊,吾聞常山有一義軍無所適從,欲速招之,以壯大我方實力,保境安民,不知二位兄長意下如何?」

既然是劉琦的想法,實是已經決定了的事,陳文自然不會忤逆,表示贊成,但也說出了擔心:「公子平定新野,百姓感恩戴德,再招義軍保境安民,實屬善事,只恐今日繁榮之新野不可一日離了公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