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預測大地震(1 / 2)

劉琦端坐縣府大堂,蔣琬、陳文、陳武、趙雲、文岱、鄧芝等諸將分坐兩邊,大家見劉琦臉色嚴峻,以為發生了什么大事。

陳文深知劉琦脾性,公子素有大將風度,是個泰山崩於前也會面不改色的人,為何今天心事重重?

劉琦掃視眾將,輕咳一聲,緩緩道:「今日緊急召集諸位,實是昨夜一夢,攪得心神不寧,恐天有不測。」

陳武急問道:「公子,何夢?」

劉琦道:「夢中天翻地覆,千里沃野化為焦土,好端端村庄城池盡是斷壁殘垣,滿眼蒼荑,伏屍無數,此夢凄慘蹊蹺,問之眾將主何吉凶?」

蔣琬、陳文等人聽了面面相覷,俱驚,毫無疑問,此夢凶兆啊!

在座諸位皆非等閑之輩,只稍稍震驚了下,便搖頭晃腦或掐指神算。

陳武卻樂了,大咧咧道:「公子,記得去江陵尋劍,夜宿長江邊,那一夜漫天流星雨,便已預兆要變天。如今公子之夢天翻地覆,更為印證天下大亂,朝綱不振,民不聊生,亟需明主橫空出世,倒懸乾坤是也。」

陳文驚詫地望眼陳武,沒想到陳武什么都敢說,還挺能說,言外之意很明顯啊,陳武是想號召眾將擁立劉琦為王,難道公子劉琦是欲借作夢之事以言志自立為王不成?如今亂世,自封諸侯比比皆是,公子之願也並非大逆不道。

蔣琬也尋思開了,偷眼劉琦,卻見劉琦並沒有對陳武的話表態,恐怕是借陳武之口來求得眾將支持也不定?只是,新野初定,羽翼未豐,擁立劉琦為王時機並不成熟,否則必遭天下圍攻,將自身置於四面楚歌……

少年文岱面露興奮之色,起身朝劉琦一抱拳:「武將軍言之有理,夢中變天,須順應天時,北方袁術、公孫瓚庸俗之流皆可自立為王,朝廷董卓專權,正是天下豪傑揭竿之時。公子乃漢室宗親,打起護國旗號,據新野割據一方以拱衛朝綱,練王者之師,行王者之事,上扶社稷,下安黎民,實乃百姓之福,眾將之福也。」

文岱言一出,侍立劉琦身旁的四大衛將陳春、陳夏、陳秋與陳冬點頭贊賞,公子成王,毫無疑問,諸將便會有更加廣闊的用武之地了。

劉琦對陳武與文岱的話沒有表露任何傾向性的姿態,只是面帶微笑靜靜地審視廳中各位,昨夜惡夢似乎是很遙遠的事,眾將不知道劉琦對文岱提出成王的事究竟是何想法?

其實,就在陳武說夢、文岱提出要借夢之事擁立劉琦割據新野成王時,劉琦卻也在不停思索夢中之事。

從夢中天翻地覆之境象推測無異是一場大地震,想到地震,劉琦心中一驚,腦海迅速翻閱起了解過的歷史知識來,一探究,便釋然了。

有學者研究,兩漢時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自然災害的群發期,更是地震頻發期,幾乎每四年便發生一次大地震,秦漢四百四十年中,災害發生了三百七十五次之多。計旱災八十一次,水災七十六次,地震六十八次,給華夏大地帶來巨大的災難。

世紀末日大難不死穿越東漢的劉琦,似乎擁有了一種天生的預知能力,這與後世所學的歷史知識不無關系,不信迷信的劉琦知道,這不是托夢,而是地震前夕對於高級生物的人類來說具有特別的預感災難的能力,估計知曉天文地理的蔣琬、陳文及鄧芝等人也能猜測到夢主地震之事,而並非陳武與文岱所說借夢自立為王。

劉琦閃念間,從河南歷史上曾遭遇多次大旱大災,又想到後世汶川大地震,而由漢代地震頻發又記起來三國的歷史上,貌似初平二年六月華夏大地便發生過一場大地震,地震有幾級?震源在何處?造成多大的災難史書卻並無詳細記載。

農歷時近六月初,按照公歷推算,估摸還有個把月,不知華夏大地何處會遭此地震大劫,因後世史書歷經1800年,並無此年地震的詳細記錄,劉琦無法告知將遭地震之地的人們以避禍,看來真實的記錄歷史的方方面面也是為前世今生的人們負責呢。

憑著重生三國穿越後擁有的先知先覺的預知能力,劉琦搜腸刮肚,能記起浩瀚史海中有關公元191年華夏地震的片言只語也就廖廖數句:布衣所錄《後漢書》,獻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六月丙戌,地震;《後漢書?蔡邕列傳》,初平二年六月地震,卓(董卓)以問邕(蔡邕),邕對曰,「地動者陰盛侵陽,臣下逾制之所致也。」

因史書記載有限,劉琦所獲取的後世知識,無法提前預測正確的地震震源及震級,究竟是不是發生在河南新野也只有天曉得,在自然災害面前,就算科技發達的後世也往往束手無策,何況生產力低下的漢代?

劉琦見蔣琬面色凝重,似是欲言又止,劉琦抬手示意文岱坐下,手指蔣琬道:「琬兄,有話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