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鐵器部隊(1 / 2)

劉琦遠上益州尋得三國刀神蒲元出山,幸得蒲元親自鑄造的一把乾坤劍和村里的108匠,也算是不小的收獲,有了屬於自己的寶劍和鐵匠,能想像得到,劉琦回到新野後就要大展拳腳了。

為恐夜長夢多,劉琦沒有片刻耽擱,將留下的十幾匹馬,除了陳春、陳夏、陳秋、陳冬四衛將分別前後隊騎馬執劍護衛外,其他的馬匹全部馱上了鐵匠擔子。

劉琦與蒲元、黃敘三人沒騎馬,夾在鐵匠們中間朝劍閣方向步行,欲趕在三更天明前到達劍閣與陳文等人匯合。

劉琦這一批人,全是年輕力壯的鐵匠,跑起步來有如急行軍,但令劉琦擔心的是,陳文所護送的那二百余老弱病幼的村民如何在夜晚過得了劍閣,又怎能順利地穿越難於上青天的蜀道?更讓人擔心的是天明以後會不會有賈龍的兵匪復仇,或劉焉的官兵來追殺?

當劉琦夜半時分趕到劍閣時,才發現先前的擔心是多余的,有智比諸葛亮的陳文帶領村民避開了大道從小徑迂回已經順利到達劍閣,途中並未遇到什么變故,留了陳武帶著十位銅甲衛士武裝殿後,陳文正在緊張有序的組織輕裝的村民通過劍閣。

劉琦的到來,有108匠年輕的後生幫著扶老攜幼,雖然是緩慢的通過了劍閣,但並沒有落下一人。

當所有村民通過劍閣後,劉琦與陳文才松了口氣,劍閣可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就算後面再有賈龍的兵匪及劉焉的官軍追殺,留下陳武和銅甲衛士扼住劍閣入口要道,便能阻了千軍萬馬。

劉琦留下陳武與十位銅甲衛士守護劍閣,命其堅守,當然也給陳武留下了一只信鴿以及時通報突發情況,待村民通過青泥嶺後會發信鴿召回他們。

天蒙蒙亮時,劉琦帶著三百余來自刀神蒲元村里的老少村民到達青泥嶺,陳文再次脫衣測氣象,還好,老天有眼,整日天晴,說明通過險象環生的青泥嶺時不會遇到山洪爆發的災難。

村民們雖經過一夜疲憊,但離開貧窮家鄉而前往一個美麗富饒之地,正興奮著,陳文建議趁天氣晴好,一鼓作氣帶村民越過青泥嶺,有幾個年齡稍大的老者便由年輕鐵匠輪換馱背,雖深一腳淺一腳,還算順利通過了青泥嶺。

劉琦趕緊地叫黃舞蝶發了一只信鴿給陳武,不多久,陳武帶著十位銅甲衛士滿身污泥地也穿過了青泥嶺。

「讓百姓清洗下衣服,稍作休息,衛士們圍鍋造飯。」劉琦望著三百村民,意氣風發。

村民們仍然有說有笑,青泥嶺雖是千難萬險,但村民們感受到了劉琦一顆博大愛民的心,大公子劉琦沒有落下一個老百姓呢,總是身先士卒,時刻記掛著百姓安危,且與民同樂,這才是百姓心目中的好官呢,這樣的好官不擁護還能擁護誰?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經過蒲元與村里的幾位長者臨時商議,考慮到大公子才十幾個兵護送幾百村民力量弱,於是請劉琦與陳文、陳武三人在年輕的108匠中點將,臨時抽調五十個五等三粗體格棒棒的年輕鐵匠組成五什一隊,稱為鐵器護衛隊,選刀神蒲元的徒弟無為任隊長,聽劉琦調遣。

鐵哭護衛隊的兵器五花八門雖不入眼,但也是現成的,什么大鐵錘、鐵釺、斧頭、鐮刀什么的堅硬鐵器都可充作兵器用,並由陳武與黃敘二人簡要地向五十人的鐵器護衛隊講解了遇敵作戰時應注意的一些細節,花了小半個時辰進行了應急性的操訓,因為這些個打鐵的小伙子個個身強體壯,接受能力也強,小半個時辰的集訓,效果不賴。

有了五十人的鐵器護衛隊,這也算是個不小的收獲,以後這些上過戰場的鐵器護衛兵們便能掌握各種兵器對陣時的優缺點借以科學改進兵器的作戰性能了,實戰才出經驗嘛,唯有拼殺才能決出兵器的好壞來。

村民用過膳稍作休息後,劉琦等人沒有耽擱,走回頭路,翻過幾座小山峰來到百米絕壁處,已是黃昏時分,晚霞滿天,考慮到百姓拖兒帶女的,百米絕壁在夜色中樊越極為危險,老百姓可不比陳文、陳武這些武功高強的將士,他們稍有不慎,便要跌落懸崖,一失足成千古恨了。

劉琦能想到的,似乎陳文也能想到,陳文建議道:「主公,天色已晚,百姓勞累奔波兩日也該休整下,攀壁是否放到明日?」

劉琦遙望百米絕壁上岩縫中插入的一排銅釘隱隱還在,點點頭到:「也好,正好休息一晚,看看明日子龍將軍的麒麟軍能否趕到。」

陳文驚喜了下,道:「主公向新野發信了?」

劉琦道:「是的,以防萬一,已讓鴿子傳信大哥,速派子龍將軍率麒麟軍急行軍趕來接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