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封神榜(1 / 2)

七日後與孫堅新野一戰,將是劉琦重生三國的第一次大戰,不可大意,只許成功不能失敗,對於眾將士商討出的三種迎敵策略,劉琦進行了權衡。

認為蔣琬提出的向南陽郡守文聘大將求援不妥,主要是劉琦來新野一年因種種事務拖累未曾拜會文聘,如今兵禍降臨才求援似有以文聘之子文岱在新野相要挾之意,不到萬不得已,劉琦還不會支使文岱向文聘求救兵。

對於陳文、陳武所提出將兵帶到新野邊境抗敵,大有將戰火延至外縣不顧他人生死之意,無論戰局輸贏,對劉琦往後的聲譽都將會造成不利的影響。

似乎只有趙雲提出的在新野城門外直接與孫堅對陣比較可行,劉琦知道在冷兵器時代,拼的主要是將帥部下的武功,摛賊先摛王歷朝歷代都是戰爭制勝的法寶,要想改變時局,在城外與孫堅的正規部隊對陣中,若能將孫堅活摛,其二萬兵馬自然潰敗。

劉琦基本上決定了采用趙雲的計策,就在新野城外拉出一萬二千軍隊來與孫堅的二萬兵馬對陣,憑常勝將軍趙子龍的一條銀槍挑翻孫堅還是不成問題的。不過,趙雲的銀槍已在鄴城與公孫瓚一戰中丟失,只是一把鐵槍,想必鐵槍也能殺出趙雲的威風來。

陳武是個急性子,見劉琦沉思良久,一言不發,急了,嚷道:「主公,不就一個孫破俘嘛,沒啥好怕的,給我二千精兵,沖過新野,定殺他個人仰馬翻。」

蔣琬連連擺手:「主公,邊境殺敵影響不好,還是向文聘大將求援穩妥。」顯然劉琦能想到的蔣琬也想到了。

趙雲卻不爭論,無論劉琦作出什么決定,趙雲只要有兵帶,能上戰場廝殺就行,普天下,能讓趙雲最信服的人就算是劉琦了。

劉琦沉思間,推算著歷史上記載的孫堅攻打荊州的年表,發現時間不對,按照權威史書記載應該是公元192年的這個時候孫堅犯荊州,而此時卻是公元191年的六月,時間整整提前了一年,這其中必定有什么奧妙,重大的歷史事件,史志一般不會錯的。

那到底是什么因素使得袁術提前了一年派出了孫堅急於攻打荊州呢?這個還需要與孫堅對陣後才能破解。

「好,由武將軍領二千精兵到新野邊境阻敵,只許敗,戰而不勝,將孫堅二萬兵馬引至新野城外對陣。」劉琦顧不得多想,被陳武的叫嚷打斷了思路,該有個決斷了。

陳武愣了下:「主公,這敗仗我可沒打過啊。」

劉琦呵呵一笑,抽出一支令箭來:「武將軍沒打過敗仗是,反敗為勝的道理你懂不懂?」說著,沉下臉來,「武將軍聽令。」

陳武響亮應答:「在」

劉琦瀟灑地將令箭拋給陳武,道:「令你火速調遣二千兵馬趕往新野邊境,候著孫破虜,邊戰邊退到新野主城,便是大功一箭。」

「是。」陳武挺胸上前接過令箭騰騰步出帳外,雖要故意戰敗心有不甘,但既然劉琦令出,便爽然領命,劉琦的用兵之道,陳武是從來不敢懷疑的,能將自己派出打頭陣,雖然演的是「敗」陣,那也是大公子對陳武的高看呢。

「子龍將軍聽令。」劉琦又取出一支令箭。

趙雲出列,聲如洪鍾:「在。」

劉琦神情嚴肅:「令將軍盡率一萬兵馬緊急操練,七日後與孫堅在新野主城對陣,彰顯我漢朝軍威。」

「遵命。」趙雲氣定神閑,接過令箭,從容不迫步出軍中帳,對劉琦采納了自己的建議感到心潮澎湃,一戰成名的機會來了呢!

蔣琬待趙雲與陳武走出議事大帳,不無擔心道:「主公,二萬對一萬,真正廝殺起來,城外將血流成河,兩敗俱傷啊。」

劉琦擺擺手,不讓蔣琬再說,慨然道:「養兵千日,用在一時。新野兵馬早晚要見識一場血戰,此次正是我新野將士揚名立萬之際,眾將士須在這短短七日內,擦槍亮劍,激發高昂斗志,期待一戰。」

劉琦說著起身離座,意思不用再商量了,重生三國,與孫堅確實需要面對面正面交鋒一次,唯有這樣,才能讓天下知道劉琦不僅受萬民擁戴,更有一支強悍無比的軍隊。

劉琦發話了,各自離去,准備七日後大戰,趙雲也忙著調兵遣將、排兵布陣。

蔣琬發檄文,新野全境官民作好備戰准備,進入一級戰備狀態,糧草、物資、後勤保障、兵員調動、遞補等都有專人負責,戰備期間嚴禁人員外出流動,農忙收割也不能耽誤,一時草木皆兵。

劉琦讓黃舞蝶的一百特種女兵成立戰時醫療隊,由黃舞蝶與環兒負責救治傷兵,草葯、綳帶、止血葯物、營養品及戰地醫院等都在緊急籌劃。

陳文也作好兩手准備,對陣與守城,積極參與趙雲的排兵布陣,以提高和趙雲在與孫堅對陣時協同作戰的默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