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甘寧借兵(1 / 2)

劉琦將無為鑄造的銀槍命名為「龍槍」是有一定道理的,趙雲字子龍,跨下白龍馬,手舞銀龍槍,畢生跟隨劉琦沖鋒陷陣,就如槍頭所刻「龍出必勝」,寓意深著呢。

「龍」在古代的象征是至高無上的,「龍袍加身」就意味著要當皇帝了,「龍出必勝」看上去是趙雲使用的龍槍,卻暗合著劉琦乘龍而出,百戰必勝。

無為多聰明的人啊,立刻明白了劉琦有用意,神色庄重的給龍槍刻起字來。

片刻功夫,無為將刻好字的銀龍槍交給劉琦,劉琦再次鼓勵一番無為後,拍馬向趙雲訓軍的校場趕去。

劉琦笑盈盈地將銀龍槍交給趙雲,道:「子龍將軍,好馬配好鞍,將軍配龍槍,給。」

趙雲接過銀龍槍,仔細端詳,驚道:「主公,是我先前戰公孫瓚時丟掉的那把槍么?咦,怎么還刻上了『龍出必勝』四字呢?」

劉琦見趙雲撫摸著新槍愛不釋手,淡然一笑,道:「先前那把銀槍丟就丟了,如今大戰在即,我尋思著將軍該有把好槍的,便找了蒲師兄與無為特意為將軍鑄造一把好槍,就叫龍槍。」

趙雲喃喃道:「多謝主公美意,只是『龍槍』,這槍名兒太大了,愧不敢當啊。」

劉琦哈哈大笑:「有什么敢當不敢當的,子龍將軍乃龍將軍,亦是常勝將軍,用龍槍,龍出必勝,再大的名字也不為大。」

「謝主公賜名,子龍定當持槍捍衛漢室江山,為主公沖鋒陷陣肝腦塗地萬死不辭。」趙雲持銀龍槍單膝跪地,神情激動。

劉琦扶起趙雲,隨後同趙雲巡視一番校場,見軍陣旌旗招展,刀槍林立,將士們昂首挺胸,雄糾糾氣昂昂,一看陣勢,便知非名將趙雲無人能練成此陣。

「兩日後開戰,子龍將軍有信心否?」劉琦盡管對戰勝孫堅不存在疑慮,還是不免一問,表示對趙雲的關心。

趙雲謙虛道:「戰事瞬息萬變,對陣比拼的是軍隊將士的實力與氣質,我強敵也強,與孫堅開戰,雖不能打保票一定贏,但必勝的信心還是有的。」

劉琦拍拍趙雲的肩膀:「有勞將軍了,龍出必勝,我相信。」

出了趙雲的訓練校場,劉琦回到縣府議事大廳,穩坐軍中帳,時刻關注孫堅率兵與陳武對戰的動態。

若不出意外,估計孫堅追擊佯敗的陳武,於後天清晨便會直達新野城外,據陳文觀天象,後日天高氣爽,雖正值盛夏,清晨卻是正面與孫堅對陳的最好時機。

劉琦召集了蔣琬、陳雲、鄧芝等人於議事廳中商議,守城的文岱派人快馬來報,城外有個叫甘寧的魯莽青年帶了十幾騎不修邊幅的隨從吵嚷著要進城,並且要求新野縣令劉琦親自前去接見。

「甘寧?」劉琦心中一驚,甘寧甘興霸,東吳名將,荊州南陽人,早年投奔劉表,寄居江夏太守黃祖門下,那都是公元204年的事了,這個時候的甘寧也就是個毛頭小伙子,貌似沒這么早就在三國出場?

「主公,那個叫甘寧的很橫,說半個時辰里不見到主公,他就要帶人沖進城里殺人了。」文岱派來的信使焦急地說道。

「放肆,哪來的毛頭刺,全城都戰時戒嚴了,將其轟走就是。」陳文一聽怒了,興許陳文還不知道甘寧很厲害的。

信使並沒動身,眼睛卻盯著劉琦,沒劉琦的發話,信使不好離開。

「越是戰時,越不能節外生枝,多派發些銀兩打發他們走。」蔣琬望眼劉琦,征詢的語氣,看來蔣琬也不知道甘寧的歷史淵源,畢竟此時的甘寧在荊襄七郡並不出名。

熟讀三國的劉琦卻知道,甘寧年輕時,是個非常有個性的青年,游俠義氣,好與人結交,若有人尊他一尺,他必敬人一丈;若有人敲他一牙,他必要砍人腦袋,算是個敢愛敢恨、恩怨分明之人,最最特別的是甘寧深識水識,對水戰、造船有著天生的稟賦,後期的東吳少了甘寧的話,恐怕歷史早就改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