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預言帝(1 / 2)

陳文呈上漢高祖劉邦的金簡後,起身面向眾將,指了指劉琦手中的金簡,神情激動,大聲道:「這是塊漢高祖金簡,乃主公祭祀楚王陵時偶得,高祖遺訓獲金簡者可統大漢,萬年昌盛。」

劉琦手持金簡,十分應景地也站立了起來,面色凝重地望著陳文發表演講,而眾將皆露驚疑,見劉琦起立,也離座立正,漢高祖金簡是啥玩意呢?沒聽說過啊,聽陳文的口氣那金簡就和傳國玉璽一般至高無上,得者稱王的。

陳文繼續道:「如今天子年幼病弱被董卓所挾,袁紹發起十八路諸侯討董救駕半途而廢,國似無君,致使天下紛爭不斷,至此獻帝氣數已盡,今日主公大敗孫堅,龍現雲端,正是主公龍魂附體,君臨天下之端兆,天意不可違,順天者昌,逆天者亡,擁立主公稱帝匡正漢室、一統宇內、為萬民謀福,乃吾輩高遠之志,大丈夫當思上報明主,下保良民。家不可一日無主,國不可一日無君,龍已現身,主公臨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陳文一番激昂的演說,句句在理,不容辯駁,且無可挑剔,將眾將說得熱血沸騰,一句「龍已顯身,主公臨朝」高呼萬歲領頭叩拜,眾將愕然不已。

蔣琬被陳文的舉動驚呆了,義弟劉琦要稱帝,怎么事先也沒有通個氣呢,這二弟陳文唱得又是哪一出?劉琦稱王都讓人擔心,如今卻要冒天下大不韙稱帝,還真是一時令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情勢所然,也由不得蔣琬細想了,陳武、文岱、鄧芝、趙雲等一干將領自動的左文右武分兩列,學著陳文模樣叩拜劉琦山呼萬歲。

盡管覺得劉琦稱帝,此事過於唐突,或者近乎荒唐,但蔣琬也不敢慢上半步,仍搶在最前面叩拜劉琦,既然知道劉琦稱帝是早晚的事,先稱帝再打天下也未嘗不是一條新路子。

忽然間便當皇帝了,劉琦一時都沒反應過來,只想著稱王,下一步再打倒董卓後看情勢統一天下,沒想到陳文的助推下,越過王侯這步,一步到位,直接稱帝,真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在亂世東漢哪個年代,許多有野心的諸侯都想稱帝,包括蜀中的劉焉、長安的董卓,只是沒人敢站出來,而劉琦乃漢室宗親,又獲漢高祖劉邦的金簡遺訓,打著安定宇內為萬民謀福的旗號廢獻帝自稱皇帝也是件說得過去的事,關鍵的是能否有實力坐得下去。

「眾愛卿平身。」劉琦大手一揮,端坐太師椅,重生三國,雄霸三國的日子開始了,什么皇袍加身的儀式暫時都免了,先稱帝再打天下也就名正言順了,待平定天下再行皇帝禮數也不遲。

眾人歸位,蔣琬卻未離身,十分鄭重地說道:「皇上真龍降身,當皇袍加身,發檄文傳九洲,定國號,選國都,封朝官,大赫天下,號召各路英雄共討董賊,一統宇內,可保漢室江山永固萬年。」

「好,國號、國都、官階、朝服之事就有勞大哥操心,稱帝之事暗中推進,暫不要外傳。可先放出風去,就說病弱之獻帝氣數已盡,當今急喚強主安定天下,新野有龍顯身,天子必出新野雲雲,另可遣人於周邊縣國摸摸情況,有多少願意臣服,我還須趕赴襄陽表奏下父親,聽聽父親有何高見。」

劉琦並沒有得意忘形,稱帝是為了加快統一,結束紛亂,先稱帝再打天下也許在東漢只有劉琦本人才適合走這條富有特色的三國雄霸之路。

「皇上聖明。」蔣琬對劉琦的沉著冷靜由衷的佩服,慨然道:「據了解,新野周邊縣國多有歸服之意,照目前情勢,放出風去,呼喚明主之聲雀起,屆時皇上揭竿而起,必然天下雲集,可一舉剿滅董賊,再順利登基。」

「就依大哥。」劉琦面色平靜,將金簡交由伺立身旁的陳春遞給蔣琬,說道:「此高祖金簡,眾愛卿得以一見,都摸上一摸沾沾帝王靈氣,可佑我大漢子民萬世平安。」

蔣琬接過金簡,認真撫摸一陣,這確實是帝王之物,非一般能工巧匠可制造,劉琦能獲此神物,還真是有帝王之命,這都是天意,自此蔣琬對劉琦稱帝很是上緊。

眾將摩挲一番金簡後,劉琦仍將金簡交於陳文保管,勉勵眾將再接再厲,待攻下長安正式登基稱帝,便是諸位愛卿暢享榮華富貴光宗耀祖之時!

既已暗中稱帝,劉琦便已下定決心,決不能讓劉備、孫權與曹操的勢力壯大起來,或許劉琦攻下長安登基後,天下太平了,劉備、孫權與曹操也就消停了也說不定。

不過,劉琦要做到天下唯我獨尊,須在亂世用重典,必須要強軍,讀書人是沒法與當兵的叫板的,所謂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在戰亂的年代,弱者沒法和強者講理,落後就要挨打,以暴治暴終致登上九五之尊才是王道!下一步,劉琦要做的就是擴軍與聯橫,准備大張旗鼓地一舉消滅董卓攻占長安。

劉琦與將士們興高采烈地商討擴軍聯橫之事,憧憬著下一戰打敗董卓攻占長安助劉琦稱帝,屆時大家便都是開國功臣,位列三公光宗耀祖了,想想都讓人熱血沸騰啊。

縣府議事大廳,群情激奮,忽有侍衛來報,廳外有個叫胡半仙的算命先生求見。

「胡半仙?有請!」劉琦起身向外迎接,曾在楚王陵群的龍門鎮里見過一面的胡半仙,號稱預言帝也不為過,劉琦獲得勾踐劍曾被胡半仙纏著測了一字,當時劉琦用劍在地上隨手劃一橫,被胡半仙說成是土上覆一成王,果真現在成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