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高處不勝寒(1 / 2)

眾人傻眼了,劉表也倒吸一口冷氣,驚呆了,這新任的荊州刺史大公子劉琦也太牛逼了,連蔡瑁求情的機會都沒有給一下,說殺便殺了?要知道,在襄陽,蔡氏可是大家族呢,劉琦就不怕後果很嚴重?

「蔡瑁貽誤戰機,該當處斬。」劉琦出言擲地有聲,「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自今日起,荊州七郡兵馬換防,蔡瑁之事到此為止,在座各位安心做官,還望大家同心同德,竭力為荊襄千萬百姓謀福祉。」

劉琦一句兵馬換防,便強勢接管了荊州的軍權,十二萬兵馬盡在掌握,面對強硬無比的劉琦,蒯氏兄弟及龐氏等幾大家族雖有怨氣,卻也無可奈何,孫堅犯荊州時大敵當前,卻沒有人出兵援新野,要說在座人人都貽誤了戰機,好在大公子劉琦只斬蔡瑁殺一儆百,眾人擔心吊膽總算饒幸保得一命,哪敢與劉琦抗衡?

能一舉大敗孫堅二萬兵馬的劉琦可不是荊州那些自以為是的大族所能惹的,荊襄反倒因為劉琦強硬務實的作風讓百姓倍感安全。

就在劉琦斬了蔡瑁的同時,劉琦大舉殺威棒,命趙雲率麒麟軍悉數將蔡瑁的部下緝拿,投靠的留用,不降的殺,蔡氏家族稍有抬頭便打壓,毫不留情。

黃忠也在劉琦令下及時接管了襄陽城防,幾大家族的軍隊全部換了統領,由心狠手辣的管家劉忠掌管。

鄧芝、文岱、黃敘從新野帶來的一萬部隊也開進襄陽,荊襄七郡除了南陽郡文聘未換將外,全部交叉任職,並派出了劉琦的親信原公子府中的衛士充任督軍,十天之內完成了荊州軍政人事的變動,劉琦牢牢掌控荊州,成為東漢政壇上的一匹黑馬。

與此同時,民間瘋傳年幼的獻帝被董卓虐待致死,天下震驚。

國不可一日無君,在荊襄萬民期待中,劉琦以一張獻帝遺詔扯旗反董,急率十二萬兵馬向長安進發,雖然許多諸侯覺得獻帝死的蹊蹺,而且挾持了獻帝的董卓萬般申辯獻帝是遭人謀殺,但國人還是被劉琦十二萬兵馬討伐董卓的氣勢所感染,紛紛加入討董行列,獻帝之死的真相反倒被沖淡了。

獻帝遺詔有著極強的號召力,劉琦乃漢室宗親,又掌管荊州十二萬兵馬,更有漢高祖金簡與漢獻帝遺詔在手,一時間除了袁紹、袁術本人托病不起另派他人,公孫瓚也不計前嫌派出劉備、關羽、張飛,孫堅死後新接替的長沙太守加入,原十八路諸侯再度雲集,兵力數十萬,浩大的場面與氣勢遠超當年袁紹統領的十八路兵馬,不過討伐董卓的盟主不再是關東的袁紹,而是儼然成為漢獻帝的繼位者的大公子劉琦。

穿越的歷史潮流是不可擋的,沒有了獻帝做要挾,就好比釜底抽薪,董卓一時茫然無措困居長安,劉琦大軍兵臨城下,在長安城外扎營。

軍中帳內,劉琦與眾將商量對策,意見不一,有的主張強攻,有的建議邊圍邊攻,畢竟董卓轄下的西涼兵極為厲害,各種兵馬總起來不下五萬,加之董卓手下有個極難對付的猛將呂布,要真打起來兩敗俱傷。

十八路諸侯再次齊聚,除了劉琦強悍的十二萬兵馬,相互間並沒有什么凝聚力,更談不上什么戰斗力,大多數諸侯只是湊湊熱鬧,哄著別人的軍隊先攻城送死,好坐收漁翁之利,或許更多的諸侯更想看到劉琦的軍隊在與董卓耗戰中消磨力量,和公元190年1月十八路諸侯討董時一盤散沙差不多,除了劉琦從荊襄帶來的陳文、陳武、趙雲、胡半仙、文岱、黃敘、鄧芝等親信隨從及十二萬強軍,暫時還沒有人甘心向劉琦俯首稱臣。

劉琦並不急著攻城,作為才不到二十歲的年輕盟主,若沒有過人的統御本領是無法服眾的,這次不拿出點真本事來,就算打敗了董卓當上了皇帝,恐怕不久便又要四分五裂了。

董卓堅守不出,劉琦也不攻城,圍了三天,各路諸侯也吵吵嚷嚷了三天,劉琦穩坐軍中帳,始終不見劉琦有所動靜,便有人冷嘲熱諷起來,說劉琦是外強中干。

陳武沉不住氣了,主動請戰,被陳文攔住,除了陳文、胡半仙二人,沒有其他人會知道劉琦心里想什么,為何圍而不攻?

劉琦心里清楚的很,圍而不攻主要是不想折損自己的軍隊,還有就是趁十八路諸侯吵嚷之際看清誰是真心擁護者,更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劉琦在等著曹操、劉備與董卓戰死,此時孫權還小構不成威脅,為確保地位的穩固,劉琦要杜絕三國鼎立的出現,象曹操、劉備、孫權這樣以後難以駕馭的梟雄人物是絕不允許活在這個世界的,這就是玩政治,玩政治總是要死人的,當統帥的人都很陰險。

三國的出現,畢竟給華夏大地造成了分裂,給億萬的百姓帶來深重的災難,此時統率十八路諸侯的劉琦不想看到那樣的結果,決計也要陰險一把,為了加快統一,該稱王時要稱王,該出手時就要出手,決不心軟,絕不姑息!

在其位謀其政,當一個人處在高位的時候,看問題的高度自然不可與常人同日而語,雖重生三國一年,但劉琦卻經歷了非人的磨難,好歹也是特種兵出身,細數下來血戰好幾場,如今統率數十萬軍隊,實力是崗崗的,況且要玩權謀劉琦自信也能玩一把。

果然,圍城第四日,年輕氣盛的曹操大闖軍中帳,大罵劉琦與袁紹是一路貨色,中看不中用,關鍵時候掉鏈子,手握重兵不攻城卻放任董卓加固城防,失卻攻城大好時機,說得諸侯們紛紛起了異心。

劉琦望著小字阿瞞、人稱奸雄、包藏野心的曹操一激靈,曹操渾身透著一股戾氣,一看便知是個比劉琦還狠的角色,劉琦當即浮起一個念頭,此人不可留,一刻也不能留,一旦得勢無人能左其右,亂世東漢需要的不是分裂,而是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