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杜同人中招(1 / 2)

鐵血幽靈 蒼海荒島 1872 字 2023-04-11

在為期三個月的陸戰訓練階段,訓練內容包括情報搜集、從地面或空中潛入建築、遠距離偵察和巡邏、近距離小組戰術、遠距離狙殺攻擊、徒手肉搏、匕首近身格殺術、刀棍格斗術、高速逃逸和駕駛技術、處理爆炸物、滲透敵軍防線、擒拿技能、處置戰俘、各種氣候條件下的傘降技術和傘降作戰、極端環境中自救和提供戰場醫療救助等等。

這些高難度的專業訓練項目,以往的歷屆特訓隊,都要淘汰掉若干人。可這屆特訓兵,完全把它們當成了樂趣,輕松完成了《大綱》規定的內容。

最有震撼效果的,是總教官張銘結合兩場剛剛爆發的戰爭,上的二課戰爭實驗課。為拓寬特訓兵們的視野,張銘著重分析了這兩場戰爭的前景。

第一課是對剛剛在9月22日爆發的兩伊戰爭的前景分析。他著重分析了伊拉克和伊朗在戰爭中的戰術表現,如襲城戰、化學武器攻擊、襲船戰和襲擊油田等破壞敵方後勤、經濟設施等戰爭手段。

他認為,作為軍事實力相對發達的發展中國家,兩國在戰爭中雖然都裝備和使用了大量先進武器,如蘇式米格-25戰機、美式f-14戰機、法式飛魚導彈、先進的武裝直升機等,但這場戰爭仍是一場不倫不類的「外行」戰爭。

如信息戰、電子戰、空地一體作戰不見蹤影,甚至,連二戰後形成的裝甲集群遠距離突擊作戰,敵後機降作戰,以及其它集群作戰方式、現代作戰方式,都未出現。而壕溝戰、人海攻擊等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常見的攻擊方式,卻頗為常見。甚至還出現了沒有武裝的平民,在狂熱的宗教信仰支撐下集團沖鋒,踩爆地雷的殘酷場面。

張銘分析說,「1979年伊朗革命前,m國人支持伊朗攻擊伊拉克。伊朗革命後,m國人又支持伊拉克攻擊伊朗。m國人,才是兩伊戰爭真正的幕後黑手。而伊朗與伊拉克,則是m國人手里的木偶,打的是『兩個扛著現代化導彈,卻拳打腳踢的外行人之間的戰爭』!」

第二課是去年爆發的第一次阿富汗戰爭。張銘認為,去年12月份爆發的北極熊軍隊大舉入侵阿富汗的戰爭,最終,北極熊軍隊將因作戰方式和後勤保障的局限,而不得不尷尬收場,重蹈m軍六七十年代在安南慘敗的覆轍。

張銘認為,北極熊軍隊集結10個師的優勢兵力,大舉入侵阿富汗,迅速占領阿全國。但北極熊軍隊的大規模掃盪和定點清剿,對多山國度的阿富汗游擊隊成效不大,北極熊軍隊最終將陷入曠日持久的戰略相持和消耗戰中。

「根本的制約因素是後勤保障,現代戰爭打的又恰恰是戰爭保障能力!」張銘說。北極熊軍隊在侵阿戰爭期間,最多只能投入10萬左右兵力,原因是後勤保障能力嚴重不足。一個參加作戰行動的摩步師,每天需要補給700—800噸物資。一個戰斗直升機團,每天需要補給物資400噸。

而阿富汗是個內陸山國,全國4/5的面積是山地,既沒有鐵路,也沒有海港。空運只能解決每天200—300噸的補給量,對10萬之眾的現代化大軍,無異於杯水車薪。因此,戰爭開始以來,北極熊絕大部分的後勤補給任務,都依靠卡車來運輸。

從北極熊邊境到阿富汗腹地只有2-3條戰略公路,途中還必須經過許多險要得山地。一輛滿載的軍用卡車在編隊行駛時,速度只能達到50千米/小時。一個大型的補給車隊,一般只能以20-25千米/小時左右的速度行軍,車距50米左右。

而且在阿富汗這樣的高原地區,車輛通常只能裝載平原地區1/2的物資。即便沒有游擊隊襲擊,每天最大運輸量只能達到3000噸,實際補給每天只有約1500噸。這么點物資,僅能勉強維持2-3個師規模的持續作戰行動。

據此,張銘認為,「展望戰爭結局,我可以斷言,北極熊軍隊必敗。」在實驗課的最後,張銘提出一個問題,「幽靈」應該從一場外行人之間的戰爭中吸取什么教訓?應該從一場無法打贏的戰爭中,得到什么啟發?

特訓隊員們,用更加刻苦的訓練和一流的訓練成績,回答了教官的問題。經過幾個月的學習和訓練,他們一個一個專業,超額完成了學習任務。在17個課目中,已經完成了十一個,九名隊員,成績全部是a。同時,隨著學習的深入,獨特的個人素質,各戰術小隊強大的集體戰斗力,逐步開始展現出來。

張銘和教練班子多次逐一對他們進行戰術素質評估,他們最看重的是虞松遠、林濤、劉國棟和林柱民四人戰術組合。其中,最欣賞虞松遠,智勇雙全,將來會是一個極其優秀的戰術專家。而林濤和林柱民,則是天生的殺手與突擊手。劉國棟,則是一個全能型的機械、電子、工程專家和超強的狙擊手。

教練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看法,這四人堪稱絕配,如果他們組成一個戰術小隊,將沒有什么困難,能阻擋他們完成各種艱難險重任務。

張銘的頭腦比誰都要清醒,他絞盡腦汁,想出一個又一個招數,不斷加大訓練難度,全方位磨練特訓小隊,幾乎到了黔驢技窮的地步。

朱軍建議說:「我建議從現在開始,在基礎戰術、技術課程進行的同時,加重實戰訓練比重。讓這群牛哄哄的臭小子,到真刀真槍的戰場上去遛遛。這種訓練方法,可能最適合他們!也只有在實戰的氛圍中,才能識別是騾子還是馬,是沙子還是金子。」

多數教練深以為然,但也有教練不信邪,游泳和水下技擊教練杜同人,就是其中一個,就栽了大跟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