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塔什別克宮(1 / 2)

鐵血幽靈 蒼海荒島 1700 字 2023-04-11

「西亞已經是一片亂局,清真之國的白沙瓦,已經成世界上最繁忙的間諜之都。各**政情報機關、各種政治勢力、各種宗教勢力、各種部族武裝,輪番上台表演。亂局之中,戰術小隊如何為我國駐外機構、人員創造安全環境?如何圍繞西部戰略,維護中國國家利益?」

「首先要認清西部亂局的主要矛盾是什么,這場戰爭的實質又是什么?這是今天,我們專程前來,第一項重要任務。下面,先由亞太情報處俞處長,簡報有關內容。」施鶴飛說完,俞處長站在地圖和沙盤前,開始簡介這場戰爭的由來、戰爭的實質等任務背景。

俞處長說,「我們從山人伊斯蘭共和國,進入七十年代以來的政治亂局說起。在整個亞洲,山人伊斯蘭共和國,是一個西亞戰略要地,歷史上就飽受戰爭之苦。進入19世紀後,這個國家,又成英國與北極熊兩大帝國,在西亞地區爭霸的緩沖地帶。」

山人伊斯蘭共和國獨特的歷史傳統,以及地處高原、多山的獨特地理環境,使其成為兩大帝國都沒有啃下來的一塊硬骨頭。但持續不斷的戰爭,也徹底破壞了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山人伊斯蘭共和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貧窮、最落後的國家之一。

山人伊斯蘭共和國是個多民族國家,最大的族群是普什圖人,占52%。其次是哈扎拉人占19%,北部的塔吉克人占21%,烏茲別克人占5%。從宗教上看,該國85%人口為遜尼派穆斯林,而剩下的15%屬於什葉派穆斯林。

長期以來,這個國家,就象現代世界中一個落後和貧困的中世紀孤島。山人伊斯蘭共和國獨立建國後,北極熊曾是最大的援助國。而m國也不甘示弱,為了能夠在冷戰中對山人伊斯蘭共和國形成一定的影響力,也提供了大量援助。

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山人伊斯蘭共和國的權力格局開始轉變,中產階級不斷上升,工業雖然仍然是一片空白,但國家經濟也有了一定發展。可這只是曇花一現,好景不長,在外部勢力的干預下,巨大的社會動亂很快又開始了。

1973年,在經歷了全國性的嚴重干旱之後,國王查希爾的表哥,前人民民主黨總書記達烏德和副手塔拉基,共同發動軍事政變,廢黜了山人國國王查希爾,推翻了****的查希爾王朝,並宣布建立共和國。

但達烏德與塔拉基的政治同盟,也迅速走向完結,社會開始分化。1978年4月,塔拉基又發動所謂的「四月革命」,暗殺了達烏德,自己出任國家總統。此時的人民民主黨,已分裂為塔拉基、卡爾邁勒和阿明三派,各派互相爭斗不休。

在世界兩大超級大國冷戰的大形勢下,地處戰略要地的小國,其生存狀況從來不取決於自己,而取決於兩大集團的斗爭。由於塔拉基政府完全倒向北極熊,這就決定了它未來覆滅的悲慘命運,成為大國爭霸的犧牲品。

新政府在喀布爾之外,根本沒有形成社會基礎。而此後它推出的土地改革計劃,也遭致山人伊斯蘭共和國全社會的廣泛反對。塔拉基的新政權剛成立,便搖搖欲墜。它就象是一葉孤舟,在農村廣大地區完全是孤立的。

他們既沒有經過調查研究,也沒有一支熟悉當地農村情況的干部隊伍,只是將一些毫無經驗的官員,從喀布爾空降到農村各地區,強行推行土改。這些人的作風簡單粗暴,使得計劃最終遭到失敗,政府與農村地區的對立越來越嚴重。

農村爆發了反抗行動,且迅速蔓延全國。盡管許多反抗行動都是自發的,但在以m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支持、策動下,一個自稱為人民聖戰者組織的伊斯蘭團體,到處煽風點火,使形勢愈來愈惡化。而這個所謂的「人民聖戰者組織」,就是後來世人皆知的「聖戰者」。

此時的新政府已經搖搖欲墜,塔拉基總統與親美的阿明總理勢同水火。國內土地改革失敗,m國支持的人民聖戰者組織(以希克馬蒂亞爾、拉巴尼等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為首的伊斯蘭團體),開始組織武裝反抗。1979年3月,在山人伊斯蘭共和國第三大城市赫拉特發生武裝暴動,局勢迅速蔓延至全國。

手里無兵無錢的塔拉基,只好請求北極熊幫助。蘇共中央政治局於3月l7至19日,舉行專題討論。最終只答應為塔拉基提供一個北極熊警衛營,並表示出兵的條件還不成熟。只到此時,北極熊並無軍事占領的意願。

但出乎蘇共中央預料,局面正在失控。1979年9月,山人伊斯蘭共和國風雲突變,總理阿明借助m國中央情報局(簡稱cia)和清真之國三軍情報局(簡稱isi)的支持,通過軍事政變處死了總統塔拉基,超過5萬名親蘇官員和軍人遇害。

此時蘇共中央面臨艱難抉擇,要么丟掉山人伊斯蘭共和國,要么軍事干涉,實施軍事占領。因為處於半原始狀態的山人伊斯蘭共和國,一旦成為宗教極端主義的堡壘,勢必會影響到北極熊幾個中亞加盟共和國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