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潛在熱點(1 / 2)

鐵血幽靈 蒼海荒島 1681 字 2023-04-11

俞處長說,「地緣政治學說,是西方殖民者殖民、爭霸世界的產物。1919年,英國地理學家與地緣政治家麥金德,開創地緣政治學科,歐亞大陸作為世界政治中心舞台的地緣特征,第一次得到了系統描述。」

在地緣政治學的視野里,由主權國家構成的世界秩序,類似於存在於空間中的「建築群」。這些建築群,都是以歐亞陸權為中心建立起來的。地緣政治學研究的,就是這些「建築群」之間的地理關系,以便為國家決策者提供明智的地理和戰略指導。

接著,英國地緣政治學家帕克,將地緣政治進程劃分為「兩個過程」,即標准地緣政治過程和替代地緣政治過程。

所謂標准地緣政治過程,第一階段,一個大國企圖取得在核心區的支配地位。第二階段則表現為兩個大國或大國集團之間的相互敵對。其中一個國家從大陸內部獲取力量,而另一個大國主要從大陸外部獲取力量。在第三階段,處於支配地位的或霸權大國走向衰落,其中之一或它們全都趨於瓦解。此後,進入眾多小國混亂階段,直至新的霸權企圖的出現。

標准地緣政治過程呈現為周而復始的特點,這一過程充滿著沖突。一個新崛起的大國,進入國際體系並引起該體系的適應性緊張,原來的支配性國家逐漸走向衰落。在這一標准過程的最後階段,新崛起的大國確立了自己的支配地位。

與這一標准地緣政治過程相對的,則是替代地緣政治過程。即隨著支配性、霸權性國家力量的衰落,原來處在被支配地位的小國聯合起來,形成某種秩序。相對於標准過程內在的沖突,替代過程呈現為合作的特點。

按照這種學說,目前歐亞大陸正經歷一個替代地緣政治進程。幾大勢均力敵的地緣板塊同時生長,沒有那一個占據支配地位。而作為當今最強大的國家,m國和北極熊,在歐亞大陸有著巨大的影響力,誰也沒有獲得單獨稱霸的支配地位。

卡特總統時期,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在m國國會做證時,曾直言不諱地闡述m國在該地區**裸的長遠地緣戰略目標:

「歐洲-俄羅斯-亞洲,整個這一大片大陸,位於世界的中心,誰控制了這一大片大陸,誰就控制了整個世界。在中期內,m國的戰略目標是,在m國領導作用的帶動下,構築起一個更為合作的跨歐亞安全體系。在更長遠的時間里,最終將產生一個真正分攤政治責任的全球核心,即建立起一個以m國為領導的多極體系。」

布熱津斯基與麥金德的觀點,高度一致。麥金德認為,在數世紀里,來自歐亞大陸心臟地帶的力量,將象大錘一樣敲擊著該大陸的邊緣地帶,即歐洲、中東、中國和印度。1500年來,歐洲人對這副大錘的恐懼和憂慮,始終持續到現在。

俞處長說,由於地緣政治因素,m國和歐洲、北極熊各方,始終對這塊大陸垂涎欲滴。另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伊斯蘭宗教復國運動,始終讓區域內相關國家,如坐在火葯庫上惴惴不安。1979年波斯宗教革命成功,更增加了這一憂慮。

對北極熊、中國而言,宗教極端勢力的崛起,勢必催生出無窮隱患。m國和西方,遠離中亞,他們自身不會受到宗教復國運動影響,北極熊的中亞各加盟共和國,中國的新疆,都將受到無窮困擾。而這,正是m國和西方各國,看到的更為長遠的、巨大的「戰略利益」。

「正是由於上述地緣政治和宗教兩大因素,使m國和西方各國,不遺余力地進軍中亞。布熱津斯基等m國精英,精心謀劃,支持中亞各地的分裂勢力,一步步地將北極熊拖入戰爭陷阱。其長遠目標,就是要在這塊核心地帶,建立起以m國為核心的,世界霸權新秩序。」

「現在,將北極熊拖入陷阱,這一步m國和西方已經成功。可以預料得到的是,北極熊跌入這一陷阱,堅持不了幾年。那么,戰爭之後呢?山人伊斯蘭共和國離m國千萬里,可它卻就在中國的西部邊陲。這么多宗教極端組織被武裝起來,將來,會產生什么影響?m國人天高地遠可以不考慮,但我們不能不考慮!」施鶴飛用一連串問號,結束了簡報。

張廣進給了施鶴飛一顆煙,接著說道,「今年『兩會』之後,我和張教官都列席了軍委組織的務虛會,專題研討西部安全形勢。m國和西方這一手,很毒辣,我國高層洞若觀火,清楚明白。但是,從當前的大局出發,我們只能兩害取其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