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不尋常的冬天(1 / 2)

鐵血幽靈 蒼海荒島 1581 字 2023-04-11

於是,為適應戰場形勢的變化,提高快速反應能力,第40集團軍各師、旅、團,都迅速成立專門的偵察兵部隊,主動尋找並摧毀隱蔽在暗處的敵人。

因此,從1980年夏起,第40集團軍所屬3個摩步師、3個獨立導彈旅,全部組建了偵察營。隸屬於3個摩步師的共10個摩步團,則全部成立偵察連。直屬第40集團軍司令部的3個摩步團,則配屬隸屬格魯烏的斯貝茨納茲特戰營。

這些特種偵察部隊,負責搜集戰場情報,從事特種攻擊和定點清剿。

在小規模突襲行動中,偵察排是這些偵察分隊最常出動的單位。一個排通常要攜帶1-2挺lpo-25「黃蜂」式火焰噴射器,2-3挺ags-17自動榴彈發射器。這些重武器被拆卻下來,將零部件分裝到幾個人的口袋里,使用時即迅速組裝,提高了小分隊的反應速度。

每個摩步團一般都派出30-40人的偵察分隊,除單兵武器外,還裝備兩輛bmp-2步兵戰車,一挺ags-17自動榴彈發射器,一門「瓦西里克」82毫米高速追擊炮。由於偵察兵們個人素質過硬,又熟悉作戰環境,在這一時期,抵抗組織和「聖戰者」曾經受到毀滅性打擊。

第40集團軍在每個師、旅、團指揮部里都設立偵察處,集團軍專門建立了兩個直屬的偵察指揮所和一個偵察中心,負責組織偵察分隊進行戰場偵察和諜報偵察。從1980年底開始,還組建無線電通信偵察系統(comint),並裝備可移動式「撞錘」無線電監聽系統,可直接安裝在mtlb-u裝甲車上。

至此,通過「聖戰者」抵抗組織的無線電信號,第40集團軍頻頻探測出他們的方位和行動路線,並給予定點打擊和定點清剿。

與特種作戰配套的,是實施「交通線要塞」戰略。第40集團軍展開了大規模的戰場建設,他們在各轄區內布設了862個關卡和哨所,其中包括186個警戒哨和184個觀察哨,如果加上那些簡易的前沿偵察點的話,總數超過1100個。

這些哨所,編制從排到連都有,哨所內保存著油料、糧食和彈葯,哨所最主要的任務是偵察、警戒和防御。大型哨所成為要塞,不但能容納坦克、火炮和裝甲車,同時還能接待運輸車隊過夜,當過往車輛遭受「聖戰者」打擊時,哨所還能派出援兵。

如設在鐵爾梅茲至喀布爾公路上的第23號哨所,駐有一個迫擊炮排、一個坦克連、一個炮兵排和偵察排,共193人。更多偏遠的小哨所卻生活艱苦,它們遠離大部隊,不僅處於敵人打擊范圍內,還經常缺水缺糧,白天被炙熱的太陽煎烤,晚上又凍得直發抖。

哨所周圍一般都呈放射狀分布幾個觀察點,它們大多處於山頂或高地上,這樣不僅為哨所築起一道安全線,還擴大了觀察范圍。為提高偵察效果,每個觀察點都配備望遠鏡、夜視儀,後來還裝備信號偵察系統。

各主要哨所都配備信號偵察系統,如「黑眼睛」紅外系統,主要由一個傳感器網組成,大量微型紅外傳感器部署在重要目標、道路和山口附近,不論白天還是夜間,一旦有發熱物體或金屬物體(包括士兵攜帶的槍支)接近,這些傳感器能迅速將信息傳遞給指揮中心。

另一種高效的信號系統,是名字叫「現實」的偵察系統。它采用震動原理,能測出非常細微的地面震動,包括人走路時產生的震動。

當敵人靠近傳感器時,傳感器立刻將地面震動信號傳遞給控制台,控制人員通過信號類型可以判斷敵人的數量和運動方向,以及是否有機動車輛。各哨所主要將傳感器撒布到道路、戰壕等處,即可以准確捕捉「聖戰者」進攻的方向。

除了監視周圍環境外,觀察哨所還是特種作戰小組的驛站,為他們提供彈葯、食物等補給品,為他們提供休息的場所。當發現敵人時,觀察哨還可通知炮兵和航空兵部隊,並引導他們對敵進行火力突擊。

特種作戰和要塞堡壘戰術,讓「聖戰者」和其它抵抗組織付出了慘重代價。

西面從坎大哈至清真之國奎達市的戰略通道基本被切斷,霍賈克大峽谷、傑曼和博蘭山口等地勢險要之處,已經被第40集團軍偵察分隊牢牢控制。而東面的開伯爾山口,也被第40集團軍直屬的斯貝茨納茲第154分隊,基本截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