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讓高棉變成枷鎖(1 / 2)

鐵血幽靈 蒼海荒島 1628 字 2023-04-11

在安軍第一路部隊入侵不久,第二路部隊在坦克配合下,分三路突破高棉軍隊的斯努防線,並繼續沿13號公路向北侵犯。

高棉第117、280師進行了頑強阻擊,但在寡不敵眾的情況下,迅速向西撤退。安軍於12月占領了湄公河沿岸城市桔井市。之後,安軍乘勝追擊,沿6號公路向縱深發展進攻,於1979年1月,相繼攻占了磅同、詩梳風等城鎮。

與此同時,安軍第三路從克列向西進犯。由於安軍策動原高棉軍隊第3軍區第4師師長韓桑林倒戈,所以安軍兵不血刃,於1979年1月順利進至湄公河重要渡口洞里貝,並渡河圍攻磅湛。

之後,安軍一部分兵力南下,配合第四路部隊攻打吳哥,主力全速沿5號公路向西推進,於1979年1月相繼占領了磅清揚和馬德望等重鎮。

安軍第四路主攻部隊兩天之後,即12月27日才發起進攻,目的是待成功轉移高棉軍隊注意力後,一戰便攻下吳哥。

進攻部隊兵分兩路,一路沿1號公路進攻,由於這個方向高棉軍隊部署了重兵(共有5個師的兵力),所以安軍發展並不是很順利,直到1979年1月初才攻占高棉軍隊前沿重鎮柴楨。安軍另一路沿湄公河北上,攻入波羅勉和干丹省,於1月4日進至乃良,隨後迅速推進至吳哥以東約40千米的三隆通地區。

安軍第五路在空軍支援下,沿2、3號公路向北推進。高棉軍隊在這一地區也部署了5個師的兵力,但由於其防守的正面過寬,很快被安軍突破。之後安軍氣如斗牛,全力展開向北、向西殺來,於1979年1月5日先後占領茶膠、貢呸等地。並以一部兵力突入吳哥西南地區,切斷4號公路,斷絕了吳哥至西哈努克港的外援通道。至此,安軍已基本上占領了湄公河以東地區。

1979年1月初,安軍各路進犯部隊在繼續鞏固所占地區和追剿民柬部隊的同時,從東、西、南三個方向逼近吳哥,切斷了除5號公路以外的所有通往吳哥的通道,對吳哥形成了一個半弧形包圍圈。

吳哥是高棉首都,位於洞里薩湖和湄公河匯合處,是高棉政治、經濟、金融、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安南發動侵柬戰爭的目的,就是占領吳哥,扶植一個親越的偽政權。安軍志在必得,因此發起一輪又一輪瘋狂的進攻。駐守吳哥的民柬部隊自知寡不敵眾,主動撤出吳哥,吳哥淪陷。

接著,安軍以6個裝甲旅搭載步兵編成若干突擊集群,從三個方向向柬西部地區推進,在未遇高棉軍隊有效抵抗的情況下,沿公路快速推進,日推進速度達40~100千米,占領柬主要城鎮及交通線。

吳哥西南方向,安軍分三路向磅遜推進。一路沿4號公路南下,一路西進,一路(1個海軍陸戰旅)在越171艦隊支援下,從雲壤登陸,於1月10日控制了西哈努克港。至1月12日,安軍占領了整個高棉重要城鎮及廣大地區。

這次戰役,高棉軍隊損失慘重,被擊斃、俘虜一萬三千人。

民柬部隊因戰前對安軍大規模入侵估計不足,在一線防御陣地失守,防御陣形完全崩潰,元氣大傷,已無法阻止安軍長驅直入。在這種艱難情況下,高棉軍隊最高指揮機關決定轉移至西部高棉與暹羅邊境山區,化整為零,分散抗擊。

高棉軍隊利用安軍只顧在交通線高速推進的空檔,將潰散在安軍後方的部隊重新集結,沿5號公路向西北轉移,從而保存了部分基干部隊,在西部邊境地區站住了腳,為日後開展抗越救國戰爭奠定了基礎。

安軍占領吳哥後,在成立扶植韓桑林偽政權的同時,加緊對民柬各抵抗力量進行「清剿」和「掃盪」。1979年3~5月間,安軍出動5個師的兵力,先後攻占了柬、泰邊境地區的特莫博、波貝、拜林、達勝等地,並對馬亨山、梅萊山及詩梳風以北地區的高棉國民軍根據地進行了「圍剿」。

從9月中旬起,安軍開始了第二次「旱季掃盪」。首先以5個師的兵力對柬中部和東北地區進行「清剿」,由於高棉國民軍化整為零,使安軍撲空,除破壞和侵占高棉國民軍部分根據地和後勤倉庫外,別無所獲。

10月份起,重點掃盪高棉西北邊境地區。11月,侵占了梅萊山以東、以南部分村庄,並不斷對暹羅境內進行炮擊和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