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結束?開端?(1 / 2)

寡人無疾 祈禱君 2003 字 2023-04-16

代國的歷任皇帝都明白驛站的重要作用,代國境內幾乎是每二十里一座驛站,在驛里服役的都是身份底下的驛卒,在烈日之下,在寒風凜冽的冬天,在傾盆大雨之中,都毫無例外地要身背文書袋,匆匆奔馳在驛路上,可謂苦差。

唯有一種驛使,誰要阻攔,那便是阻者死,逆者亡,這便是手持兵部火符文,背chā彩旗的兵部加急快報使者。

兵部的加急快報,是加急公文里最要緊的一種,驛使過境不但要派兵保護,而且傳遞的公文一旦達不到每天三百里的速度,沿途所有的驛站都要受罰。

如果是緊急的情況,傳遞的速度甚至達到四百里、六百里,更甚者,能夠達到八百里,也就是常說的「八百里加緊文書」。

除此之外,如果到了交戰之時,為了避免有人半路截取軍報,往往會派出幾人甚至十幾人攜帶文書以防萬一,每到驛站都有記錄過往,想要完全隱瞞某個消息,是不切實際的。

為了讓皇帝警醒,即使是在休息之中也必須馬上處理兵部送來的八百里加急,高祖還在皇宮的八個方向各設了一座鍾樓,一旦入夜送報,宮門關閉,哪個方向的鍾聲響起,各門的宮衛就必須在查驗火符之後立刻打開宮門,允許使者直入內宮,送上戰報。

八座鍾被稱作「急報鍾」或者「警世鍾」,莫說劉未,便是平帝劉甘之時,除了邊關,都少有戰事,急報鍾上次響起,還是宮變之後各地藩王入京時候的事情了。

宮中南邊的急報鍾一響,住在外城和南城的百姓聽得還不算清楚,現在又是入夜之時,可是對於住在內城和東城的官宦人家來說,這聲音無疑是驚天霹靂,只要但凡有些見識和權力的,都根本不可能高枕無憂,紛紛起身等候著宮中的召見,或是派人出去想法子打探消息。

東南方向,那是荊州、郎州、越州和崖州等州府的方向,除荊州等幾座漢人為主的州府外,其余諸州境內土著眾多,蠻族和漢民雜居而住。

因為高祖立下尊重蠻族生活傳統的規矩,加之蠻族多住在山林里,而漢人住在平原耕種,雙方互不侵犯,所以多年來兩方相干無事,就算有些小的摩擦,往往也能在官府的tiáo解下及時得到解決。

劉未一直警惕著關中因旱災有人造反,或是湖州、揚州等州府因為土地兼並之時出現動亂,所以派了心腹注意著關中數州的情況,卻沒想到關中沒出什么大事,南方卻出了亂子!

戰報入宮時,劉祁在內城之中的禮部,與蔣文書聊著士子科舉後「有官無缺」的窘迫情況,而劉凌則在東宮中細細整理著自己在兵部的所見所聞,一一記錄在案,准備他日為父皇所用。

警鍾響起時,兩人起先都是一驚,後來意識到發生了什么事,臉sè頓時難看起來。

如今已經是宵禁後,兩人都不能亂跑,更沒有什么關系去打探消息,只能揣測不安地一直熬到了早上,等要到早朝的時間了,劉凌和劉祁兩兄弟早早到了宣政殿外,向著相熟的交好官員一打聽……

竟真是南方的蠻夷部族反了!

由於劉凌是在兵部歷練的,所以等他繞一圈回來,消息已經了解的七七八八。畢竟有戰報入宮,父皇肯定先傳召的是兵部入宮,得到的消息也比其他衙門更要詳盡。

到了這個時候,劉祁也顧不得什么面子了,湊到劉凌的身邊就低聲詢問:「怎么回事?哪幾部反了?」

即使是蠻族,也分很多部,從江淮之間,分布於數州,東聯壽春,西通巴蜀,南至交趾,分為桂陽蠻、巴蠻、苗蠻、荊州蠻、南郡蠻、豫州蠻等數十支蠻部。

其中荊州蠻的土司向氏一直和朝中多有往來,算是親漢人的一支,巴蠻、苗蠻則隱居山林之間,極少和漢人往來。

弄清楚是哪一部造反,就能知道很多事情,所以劉祁才有如此一問。

「是南郡蠻和苗蠻,殺了荊州蠻的土司向武龍滿門,在荊州和豫州反了。」

只見得劉凌面sè凝重,對兄長也不避諱。

「這下糟了,南郡蠻人多勢眾,苗蠻人人武勇,為何這兩蠻會和荊州蠻斗起來?」劉祁聽聞之後也是大吃一驚,「而且既然是內斗,怎么會是兵部的加急文書?」

「具體的我也不太清楚,似乎是和苗蠻境內的銀礦,還有南郡蠻耕種的土地有關。」

劉凌突然想起了王七之前所說的糧價bào漲之事,心中不由得升起了一股不祥的預兆,站在那里定定出神。

「三弟去了兵部,消息倒是比我靈通多了。」

劉祁見劉凌在思考什么入神,略有些酸意的感慨了一聲。

劉凌這才回過神來,搖了搖頭。

「都是些人人都知道的消息罷了。我們雖身為皇子,但對這些大臣來說,卻是外人,什么事即使你問了,也不見得就能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