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猛虎出閘(1 / 2)

通州境內。

李銳腿部的淤青被蔣師父推開以後,他只歇了一天,便又開始上路了。

李銳雖然從小就沒吃過苦,更沒有受過罪,卻天生是一副堅毅的性子,一件事想要做到,就是咬牙忍,也要堅持下來。除了第一天他因為腿部抽搐叫過一聲以後,便再也沒有叫過苦,喊過累。

李銳和杜先生他們來通州,是因為通州派出來賑濟災民的御使,乃是御史台的御史中丞周青。當年岐陽王造反,便是這位御使看出的端倪,細心查證,最後才找到的蛛絲馬跡。

此人也是憑借這一事躍上的「御史中丞」,若不是他的出身實在不高,又沒有什么助力,怕是現在的御史大夫就是他了。

這位周大人在刑部、大理寺都曾任過官,jīng通偵查、審訊的本領。杜進年前托著信國公李茂的關系進的御使隊伍,一起還鄉,在路上和這位周大人相交甚歡,雙方均認為對方是有大才的人,在某些觀點上也能一致。

最主要的是,這位御使大人和杜進的夫人還是同鄉。

這中間的鄉情一談上,關系就更親密些了。

李銳家雖然顯赫,可他是白身,是沒辦法求那些官員和兵士幫著查探他叔父的消息的。聖上只會派出探子去查,卻不願大張旗鼓,目前也沒有一點他叔父失蹤的消息泄出,說明聖上也不願意輕舉妄動。

李銳能理解這些人的想法,卻無法接受只能坐在府里眼睜睜看著等著的事實。所以才在問過杜先生以後,帶著家將出了京。

當初他叔父出巡的事情並無內外通報,乃是臨時受命倉促出的京,一路上也算小心謹慎,就這樣,都被人發現然後造成了失蹤,可見確實有人在盯著汾州和通州的事情,就防著官府chā手。這世上不會有其他人敢冒著天大的風險截殺他的叔父,除非是想謀反。

所以他們找到了周青。

周青到通州府,是因為聖上想要用他擅於抽絲剝繭的本事,將通州官吏與背後大族之間復雜的關系理干凈,等今年雪災平復,恐怕聖上就要「秋後算賬」,將這些和大族關系太深的官員以「瞞報災情,賑災不力」的罪名給處置了。

他與其他賑災官員不同,除了來往於各個賑災的地點以外,也頻繁的出入與一些官員的府邸和衙署,甚至連民間也多有走訪。

是以李銳和杜進一行人來到通州州府麓興的時候,撲了個空。

他們在周青的住處等了半天,才終於等到了回來的周青。

周青見是路上相處的極好,約定京城再見的新朋友杜進杜東升求見,心中除了高興以外,也大為疑惑。

這人回京的時候還和他辭行過,這才沒多久,又來了通州……

「東升兄,明明你已經返京,為何又還了鄉啊?」周青帶著笑容在驛館的大廳里和杜進拱手問好,「咦?你身邊這孩子看起來如此俊秀,某非是你的哪位子侄,帶來特意與我相識的?」

難道是看自己和他相交甚歡,所以想要趁機為子侄求個前程,或是請自己收他為徒?若真是這樣,那這杜東升還要不要結交,就要再考慮考慮了。

杜進見周青這么說,便知道他對自己起了誤會。不過他也不以為意,相交多年尚且還有齟齬的時候,更何況他們只是一見如故,還談不上至交好友的地步。

杜進搖了搖頭,「我怎么敢擅稱此子的長輩,這是我的一個弟子……」

「弟子?」周青一驚。

杜進在京中是執教信國公府子弟的,那他從京中來,帶的弟子……

杜進見周青不住的看向李銳,便笑著撫須道:

「周大人猜的不錯,這便是李老國公的孫子,現任國公的侄兒李銳。」

周青驚疑不定地看了眼李銳,不明白杜進帶此還在來正在鬧災的通州是為了什么。

李銳見介紹也介紹過了,寒暄也寒暄過了,忍不住從杜進身邊走了出來,對周青施了個晚輩禮,開口說道:

「周大人,小子的家叔在巡查汾州馬場的途中失蹤了,所以小子冒昧前來,求大人相助。」

李銳最愛聽祖母講「三國演義」,那些謀士高人說話向來是一來就直點主題,然後再慢慢揭開端倪。他受此影響很大,說話間也頗有些「一語驚人」的風格。

那周青果然被驚到,連聲細問,李銳將從nǎinǎi那聽來的消息一一告訴周青,包括叔父為何出京,一百多jīng銳士兵保護叔父,卻所有人在呂梁地界失蹤,以及馬場扣押了一位參議,當地正在僵持等等。

李銳自打進入了變聲期,和別人說話之前都會在心里深思熟慮,務必不會出錯,而說話的時候盡量言簡意賅地說清主題,就是為了避免用這公鴨嗓子說多說錯,又再來一遍,圖惹人笑。

這周青越聽越驚,越聽越覺得其中有天大yīn謀。

他在御史台快十年了,自然是知道如今大楚的局勢是有多復雜,原本世族和勛貴以及當今聖上的關系就是在一種非常危險的平衡里慢慢前進,現在又涉及到謀反之事,說不定一下子就會將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大楚,弄的是分崩離析。

這些世族可不管御座上坐著的是哪位,誰能給他們背後的家族帶來最大的利益,他們就幫著誰。

周青按下心中的驚懼之情,仔細看了李銳幾眼。

「李銳,你可是故去的平章政事李蒙之子?」

「是,家父正是李蒙。」

「你今年多大?」

「小子今年剛剛十四。」李銳躬了躬身,「請大人看在信國公府與大楚百姓的份上,能前往汾州,仔細tiáo查馬場之事。」

『古有甘羅十二為相,今有李銳十四出京救叔,果然是虎父無犬子。李大人有此後人,泉下有知,也會大為快慰吧。』

周青心中暗嘆。他聽說李銳只有十四歲,大感意外。他見此子的身形相貌,還以為至少有十六歲了,結果一問,居然剛剛到十四歲,算不得成人。

十四歲就有如此的膽識和口才,豈不是虎父無犬子耶?

他心中有感於信國公府一門英烈,不願讓其後人寒心,加之御史台原本就有監察各地的職責,此事他責無旁貸。於是便對杜進和李銳面sè一整地說道:

「李銳,東升兄,你們放心,等我稍作安排,立刻就會帶著中軍出發,前往靈原縣一探究竟。」

周青看著兩人驚喜的表情,又笑了笑:

「我此番出京,帶了一千中軍,聖上囑我便宜行事,原本是擔心當地大族有所異動,如此一來,正好是『便宜行事』了。」

此事杜進自然知曉,他要李銳來找周青,當然不光光是為了周青的才能,而是因為他身後有著一千的中軍。

若不是有這一千的中軍,當地這些官員哪有這么爽快就開倉放糧,又如此積極的配合?一個『便宜行事』,他們若違令不從,周青當時就可以先斬後奏,回京後至多也不過就是被責問一聲,罰俸幾月罷了。

李銳見此行如此順利,也不由得大受鼓舞。

此番出京來果然是對的!

他若和祖母、yòu弟在家一同焦慮,又能幫到叔父一分一毫?若說是胡亂去打探消息,說不定引起有心人的注意,還會給府里添禍。

要知道,那劉嬤嬤背後之人還沒找到呢!

此外,王油子所說的那進了江府的探子也極為可疑。江府和晉國公府上過從甚密,而晉國公府自老國公報病休養以後,新任的晉國公就對叔父各種刁難,明顯是不願意朝堂上再有一個和他一般分量之人。

若是這些勢力知道了他叔父的危險,借機發作,怕是叔父原本有十分的危險,也要變成十二分、十五分了。

李銳見周青答應了tiáo查此事,對周青行了個大禮,就要帶著杜進轉身出去。

周青見李銳居然不和他一起同行,頗有意外。

「你既然也要去找尋你叔父,為何不與我一起走?你一個少年只帶了些許家將出門,也實在是太危險了。」

李銳見周大人對他關切,心中感激,認真回道:

「大人,並非小子不信任大人,而是有猜測說我的叔父可能是被汾州外的草原游牧部族虜去,向大楚索取贖金。此猜測雖然難以讓人信服,但哪怕有一絲可能,小子總要去盡力去查探一番。」

「小子的小舅在涼州邊關任職,熟知涼州、汾州兩地的胡人情況,小子想去向舅舅借一些jīng通胡語的兵士,在汾州的牧民中細細打探。若是真的被胡人所虜,是要贖金的,小子就給他贖金,是要其他東西的,小子和他們再行商議。」

「無論如何,總要試試。」

李銳的臉上滿是堅毅之sè,他如今以一己之身四處奔波,全憑著心頭一口悶氣。

他們府里就像是得罪了天上哪路神明,每次剛剛看到要興盛之時,就總有一雙無形的大手將所有人的希望掐滅。

先是祖父中風卧床不起,然後是父親中箭身受劇毒,現在唯一的當家人眼看著也要漸漸在大楚的朝堂上立穩了,結果卻生死不知。

若是蒼天果真不仁,他就越發要拼出個樣子來。無論老天怎么打壓李家,他們都是不會輕易倒下的。祖父去了還有父親,父親去了還有叔父,若是叔父也不幸有了萬一,李家還有他,有弟弟,除非老天要把他們全府上下都給滅了,否則他們一定要打破這個宿命!

李銳知道自己這輩子絕不會是個弱者。

因為他不曾甘心,不願庸碌,也不能有一絲懈怠。

若說周青先前見他只是贊嘆,如今再聽他一番決心,已經是敬佩了。

當李銳說出要去草原尋找信國公蹤跡的決定時,周青從這個少年的身上感覺到了一股鋒銳犀利的氣勢。

那是利劍將出,劈風斬浪的氣勢。

周青凝視了李銳片刻,連聲叫好。

「好好好,小小年紀,有如此大的決心,周某甚是敬佩。你決意救親,我不攔著你,只是你們就這樣赤手空拳的上路,未免有些危險。」

他頓了頓,終於下定決心,一鼓作氣道:

「護送我出京的中軍配有五十把工部的利器『神機弩』,每次可連發五枚弩箭,勁道極大,裝填迅速,乃是防身殺人的神器。我就擅自做回主,去找那郎將,讓他們把這些神機弩借你十把,再給你們配上弩箭。你們身上並無官職,又不是獵民,不可帶弓箭武器入城,這些神機弩易於隱蔽,給你們防身是最好……」

周青的話讓李銳大喜過望,連聲道謝,就連杜進都沒想到會有這種意外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