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天下三分(2 / 2)

在此之前,各府軍隊都被抽tiáo了不少兵馬,在朝廷的規劃下與定北軍一起在北方進行最後一次「北伐」。於是打著「尹」字旗號的軍隊一路勢如破竹,沿路被燒殺搶掠,「不投降者城破一律屠城」的舉動更是讓人膽喪心驚,不得不降。

反賊的隊伍越來越qiáng大,大楚的百姓紛紛南逃。草原中四散而居的羯人在都亭驛的令丞李鈞親入草原,以「重金酬謝」的雇佣下進入中原救援百姓,護送逃亡的大楚百姓一路往關中而去。

小皇子在一片反對聲中以死相bī,帶著洛陽所有的文武百官和洛陽的百姓毅然進入長安,打出「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旗號,起用勛貴派宿將老臣,用李茂掌握的十萬中軍守御關中,攔住了南下的反賊。

他又號令大楚四地率兵「勤王」,將「正統之爭」放下,一致對外,以免異族鐵蹄南下,□□百姓,只要守衛關中有功,無論是何陣營,都會受到朝廷的封賞。小皇子被百官們奉為「少帝」,先為皇帝和太子舉行了國葬,然後開始招兵買馬,磨刀霍霍向反賊。

這一舉實在漂亮,既得了民心,又得了軍中支持,西軍第一個支持了小皇子的「正統」,率領五萬定西軍下關中「護國門」。

李鈞請來的羯人也承認了小皇子的正統地位。對他們來說,過去數年里不停互市幫助他們度過草原大旱的漢人才是正統,而李茂和李鈞是一家,李茂支持的皇帝就是他們也支持的皇帝。

羯人數量雖然不過兩萬,但騎兵機動力qiáng,如今正是大楚最需要的一支武裝。

另一邊,被四方稱作bī宮而亡的太子身隕,東宮卻奇跡般的沒有收到什么損失,江氏和張家的人更是將太子妃江清靈和一干東宮官員全部救了出來,逃出宮外。

神策將軍秦鋒與驍騎營、晉國公張諾、吳州江氏一起「救」回了皇後,以皇帝的虎符為號令,扯起了「正統」的大旗。這一派認為太子乃是儲君,江清靈腹中的孩兒若是男丁,才是大楚真正的正統。

張搖光被當成一面旗幟,以「未亡人」的身份被世族高門和東宮舊吏封為「太後」,被迎去了錢塘地區,放棄了洛陽城。

只是南方地區支持的「正統」不確定因素太大,所以世族的態度曖昧,一直搖擺,想來只要江清靈生下的是女兒,馬上這群人又會尊奉小皇子為正統,護送「太後」北上了。

可憐張搖光和皇帝都信任晉國公張諾,所以才帶著虎符准備召集將領勤王。

結果秦鋒沒有救回皇帝和太子,張諾身後的闖宮勢力和東宮舊屬大都又不願意屈尊於李茂一派之下,加上江氏許諾的兵馬糧草支持,一大堆因素推動著世族做了「投機派」,挾制著張搖光帶著虎符,一起南下去更加安穩的江南地區。

世族私兵眾多,這些人糾結起來,也是一方可怕的豪qiáng勢力。

戶部官員和禮部官員大半跟著世族們南下了,這是世族子弟任職最多的兩個衙門。

好在京郊的戶部糧倉和大楚各地的皇庄還未受損。離京城最近的通州乃是富庶之地,也最先支持長安的小皇子,又有眾多擔心關中失守的富商豪qiáng紛紛捐錢捐糧捐人,竟然一時撐住沒有敗績。

北面的軍隊被誘入險地遭遇雪崩封山,又被反賊借助地利圍了數月。張致丟了糧道,無法補給大軍,便另辟蹊徑,從水路征船出航,繞行半月,愣是靠護糧的軍隊和剩余的散兵游勇打退了留守幽州圍困袁羲的胡人,又成功將補給送入北伐軍中。

張致奇兵救出袁羲的北軍時,據說連戰馬都已經被吃了大半了。

定北軍和各地援軍組成的「北伐軍」經此一役損失慘重,後方又有失,根本無法補給這么龐大的軍隊繼續北征。

等洛陽被毀,引他們深入幽州北面,卻離奇失蹤的反賊部隊從草原南下直奔長安的消息傳來,他們才發現他們是中了尹朝余孽的一場驚天騙局。

軍隊疲乏,無力補給,大量戰馬失去,人員傷亡慘重,洛陽被毀,皇帝駕崩……

一大堆不利因素結合在一起,使得這支本來就是各地拼湊而起的軍隊一下子四分五裂。

袁羲的舊部故將堅持繼續收復幽州,以幽燕之地為根據地往南殲滅胡人;張致和諸多不願在幽州多盤桓,幽州原本就地廣人稀,再被反賊一□□,根本就沒什么據守的價值,連城池都被燒毀拆除了個干凈,他們有的要回居庸關整備,有的要去各自來的軍中待命,於是一群人四分五裂紛紛離去,各自去找各自新的前程去了。

張致自然是帶著跟隨他的部隊南下去居庸關找他兄長,而其他軍隊將會何去何從,便成了大楚新格局最重要的砝碼。

先皇花費幾十年才建立起來的太平局面,只是短短幾年內就徹底翻轉,幾近分崩離析。

李茂以國公兼兵部尚書之身攝領國事,他手中握有遺詔和玉璽,卻並不弄權專政,除了勛貴派,投奔的世族也好,寒門也好,只要能用,都是人盡其用,更是請了諸多大儒朝臣悉心教導小皇帝,毫無將他立為傀儡之意。

李銳奉皇帝的遺命為小皇子建立新的禁衛軍,成了軍中新一代的將星。

他心里憋著一股勁,總想著帶著禁衛軍南下,迎回自己的妻子。

李銳洛陽大火那晚擔心家中有失,將妻子送回了晉國公府的娘家,結果岳丈和江道奇帶著皇後和太子妃南下,把他妻子張素衣也帶走了。

他在馬上只憑一桿長槍連挑了十二人壓服群將的事跡,也成功的堵住了李茂「任人唯親」的悠悠之口。

因為李家的《三國演義》,年輕人對李銳都有一種好奇感,什么「李銳只身救小皇子,大火中七進七出」,什么「李銳神勇無敵,單臂舉鼎」幾乎成了新一lún的熱議cháo流,更是越傳越玄乎,甚至傳出小皇子在馬上用玩具小弓連射五人,與逆賊隊伍中成功突圍的傳聞。

而後年僅八歲,穿著連身盔甲的小皇子用木刀打敗了數位報名禁衛軍的武將之後的消息,更是chā著翅膀鼓舞了無數人的士氣。

在這場公開的比武中,帶著頭盔的小皇子還沒對陣的年輕人高,卻用木刀打斷了好幾個青年的腿,成功贏得了勝利。這些自詡武力不俗,想要投奔小皇子的「禁衛軍」謀個前程的年輕人們,甚至連小皇子的面甲都沒碰到。

從此之後,小皇子的武勇也成了他「正統」的某種證明,這般天生武力驚人的皇子簡直就是為了平定這個亂世而生的。甚至小皇子也跟著新征召的禁衛軍一起進行訓練,雖qiáng度沒有禁衛軍們那么大,但也從未懈怠過。

至於小皇子的龍盔帶面甲,是曾兼領武備的李茂的主意。他認為儲君的顏面不能在訓練中受損,而軍中和皇子比武不願直視君顏也難免有刻意相讓的嫌疑,此外,有面甲的頭盔更能顯現君主的威嚴。

所以小皇子出現在貼身禁衛軍面前一起受訓的時候,都是穿著帶面甲的盔甲的。

這一日,小皇子在練兵場射箭五十下完畢,在心腹的保護下去營地的大帳歇息。

帳中有一少年正倚在柱邊看書,見穿戴整齊的「小皇子」進賬,連忙放下書,殷勤的上去迎接。

「親親,又練完了?辛苦了辛苦了……」

帶著面甲的少年嘭通一下丟下頭盔,接過楚承平手中的帕子擦汗。

「天啊,這個天帶面甲射箭簡直就跟在蒸籠里沒兩樣!我說什么時候才能到頭啊!這批禁衛軍訓練完了是不是就不用干了!」

濃眉大眼,英姿颯爽,正是李茂的小女兒親親。

「……齊太傅說這么做有利於加qiáng禁衛軍的忠誠,在外面也會贏得民心和士氣,所以……」

「那偶爾咱們也要換換啊!不要一到練武的時候就是我出去,一到說話的時候就你出去哇!總要有幾天我在里面看書,你去射射箭吧……」

「術業有專攻,你也不想我倒在所有人面前吧……」楚承平露出泫然欲泣的表情,「你是想要我被人笑話死嗎?」

「呃?什么累贅?什么不干了?」

兩個孩子的頭上傳來了一個熟悉的女聲。

李湄和楚承平吃了一驚,李湄更是拔出腰間的佩劍,直指上方。

這一年,他們經受的刺殺和襲擊也不知道有多少次,早已經警惕無比。門外守著的都是李家最善戰忠心的家將,又有暗衛值守,怎么會讓人跑進來!

「來人啊……」

「別喊!」小皇子出聲喝止。「是狸貓仙。」

「咦?是nǎinǎi?!」

「啊……沒錯,是我,我又來了。」

穿著一身水藍sè套裙的顧卿害怕的扶著鐵架。

誰能告訴她,為什么這次穿越,她被丟在大帳的火柱上了?

到底怎么下去啊?!

作者有話要說:小皇子沒有那么大義凌然英明神武,是齊邵和李茂等大臣「包裝」成功啊。國策什么小皇子是chā不上手的。

小劇場:

劇情大揭秘!

誰能告訴她,為什么這次穿越,她被丟在大帳的火柱上了?

劇情回放,一,二,三!

帳中有一少年正倚在柱邊看書,見穿戴整齊的「小皇子」進賬,連忙放下書,殷勤的上去迎接。

第四次傳送開始,一,二,三!

投放位置:小皇子!

楚承平(離開柱子迎出去):親親啊……

顧卿著陸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