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天命所歸(1 / 2)

江氏鄔堡,正院。

因為少帝確定了會南下接回太後,所以錢塘的官員無數次請太後入駐府衙,等待陛下進入錢塘府迎接太後。

可張搖光哪里都不願意去。鄔堡里有三千驍騎營,有她的外孫女,還有自己如今唯一能夠依仗到的堂兄張諾。

東宮屬官搖擺不定,江南世族咄咄bī人,這位養尊處優一輩子的高門女、皇後娘娘,在這段時間里頗受煎熬。

正如她所說的,作為皇後之尊,她已經坐到女人能做到的極致,誰又稀罕做什么太後?

不過是個「哀家」罷了。

「太後娘娘,有幾根白發,要不要拔了?」給張搖光梳頭的丫頭輕聲詢問。

她的女官沒有跟她跑出宮去,如今所有的丫頭都是江家的,雖然也都是訓練有素,但還是沒有自己的貼身人用的趁手。

若是她的女官們,悄悄的就拔了,不會告訴她長了幾根白發。

「不必了,哀家從小就有生白發的毛病。」張搖光搖了搖頭。「如今倒是不必小心藏著了。」

若是在宮里傳出生白發的消息,難免有「皇後過於耗費心力」、或者「紅顏已老」的風聲,所以即使從小就偶爾會冒出幾根白發,也只能小心翼翼的隱藏。

現在陛下已逝,留著紅顏又與誰看呢?

梳頭的丫頭小心翼翼的將太後的發髻梳好,又給她換了一身素淡的衣衫,便開始每天必做的事情——為太後念佛經。

張搖光閉著眼,表面上看是在聽佛經,實際上則是在思考下面該如何去做。

洛陽被毀,她的兒子遷都長安,替大楚守衛國門。江南世族以她和江南的支持為要挾,要求少帝南下接回她,這其中還有晉國公張諾的影子。

他們不會無緣無故讓平兒南下,應該是有所圖謀,否則直接將她送入京中便是。

江南世族要求平兒南下還可以理解,他們一貫高傲,即使是□□收復江南,也都是在吳州一家一家的去拜訪,說動他們。

如今已經換了三朝,這些人還是這個德行。

但張諾為什么也要支持這么做?若是以大楚的局勢和平兒的安危來考慮,無論如何都應該是悄悄的用驍騎營將她送回京。南方並無大的動亂,尹朝反賊的手也伸不到這邊,送她回京是最簡單也最有利的法子。

無論怎么做,她只要保重自己,保重孫女兒,等著yòu子來接便是。

大楚的幾萬大軍,難道還接不回幾個婦孺?

「太後娘娘,江族長帶了許多閨秀過來。」一個東宮屬官的夫人連忙進屋提醒。如今太後身邊的女官都沒帶出來,這些屬官的妻子小姐就成為女官伴隨一流,自發的陪伴保護這位太後娘娘。

張搖光睜開眼,面無表情的站起身。

該來的總要來的,江道奇要一直沒有動作,她才稀奇。

江道奇在門口恭恭敬敬的按照禮儀求見,東宮方諭德的妻子柳氏充當女官進來通報,張搖光表示可以接見,門口的幾位驍騎營將士才放了江道奇一行人進屋。

這間主屋原本是江道奇夫妻住的,張搖光到了江南,江道奇自然是讓出了主院,自己在較遠的地方居住。他對這里的格局實在是太清楚了,當下領著幾位女孩子進了屋,對張搖光進行叩拜。

江道奇帶來的女孩都年約十歲左右,最大的看起來也不過十一二歲,身量都沒有長開。

但這些女孩各個都容貌姣好,更有一股在北方難見的弱柳之姿,眉目如畫,皮膚白皙,說不出的楚楚動人,讓人心憐。

張搖光當了十幾年的皇後,雖然被囚禁了一陣子,威勢依然不減。她用審視的目光看了看這幾個女孩,微微側頭對江道奇表示詢問。

「啟稟太後娘娘,這幾位小姐都是江南高門之後,紅衣的是陶氏薇娘,白衣的是蕭氏芫娘,綠衣的是朱氏七娘,黃衫的是顧氏的九娘。我們幾家考慮到太後娘娘如今沒有女官近身伺候,等陛下來迎接您回京時難免顯得孤單,所以選了家中的嫡女給您作伴。」

「哀家有屬官的妻室作伴,並不覺得孤單。」

「太後娘娘雖然寬厚大度,但陛下若是怪罪我們這些人沒有盡到地主之誼,那就是我們的罪過了。若是太後娘娘不滿意身後幾家的閨秀,在下可以再召集南面的幾個大族繼續送合適的閨秀給太後遴選。」

江道奇身後幾個名門閨秀伏在地上,一言不發的等候太後的選擇。

朱、顧兩家的閨女行七、行九,在太後收下之前沒有吐露自己的名字。顯然是還想保持世族的風骨和女孩的名節,不願表現出急著攀附的樣子。

但這幾家人把家中的yòu女送到她身邊,就已經是一種要求了。

幾百年來,確實有太後收養忠臣遺孤或者接納達官顯貴家的女孩作為女官的慣例。

這些女官的官位一般是為了向臣下表示一種恩寵,有些女官到了成年的年紀會賜予年輕俊彥為嫡妻,算是一種對其父輩的獎勵;有些女官則是直接被賜到君王的身邊,代替太後照顧天子的起居。

後者一般會受到天zǐ gōng中宮人的尊敬,不敢有一絲怠慢。絕大部分時候更是一步登天,因近身伺候而有了份位。

先皇楚睿身邊的劉賢妃就是這么得的嬪位,她入宮陪伴當時的太後,以女史的身份進入紫宸殿伺候,而後生下了二皇子而升為帝妃。

因為楚氏出身荊南,楚睿的母後出身晉陽,所以當初楚睿的後宮里大多是關中大族的世家嫡女,江南的世族起先是不願意將女兒嫁入宮中,而後想嫁也嫁不進去了。是以宮中除了□□有過一位孫太妃是出身自江南,幾乎沒有什么江南女子得居高位。

為了平衡這種南北世族的不平衡,也是為了得到江家為首的南方世族們的支持,當初太子楚承宣才訂下了江家嫡女江清靈為太子妃,南方世族也將出一位未來皇後,這便是對南方諸族最好的安撫。

因為江家是絕對占據qiáng勢地位的執牛耳者,這些南方高門也就沒上趕著把自家女兒送到東宮里給江家添堵的意思。畢竟太子妃若無嫡子,給其他女人拔了先籌,那就是打臉了。

如今江道奇的女兒生的是女嬰,江道奇更換自家的男嬰混淆皇室血脈乃是重罪,想來少帝一至,罪名就會訂立。這些世族高門和江家即是盟友,又是競爭對手,此消彼長,想要再造出一個「皇後」來,也是正常。

只是南方世族沒有一家能像江家這樣一家獨大力排眾議的送進嫡女,所以各家誰也不能說服誰,代表整個南方世族。

最後的結果,就是勢力最大的幾家送出了家中的嫡女,其目的昭然若揭。

這位年輕的少帝,不是還沒有定親么?

張搖光嘴角泛出冷笑,看著幾個跪伏在地上的女孩,淡淡地到:

「都起身吧,讓哀家看看你們。」

江家確實野心蓬勃,但江清靈這個孩子選的很好。她那苦命的大兒子在世時便和江氏女琴瑟和鳴,可以稱作是解語花,替太子排解了不少煩憂;為了不混淆皇室血脈,不惜背離家族,反抗其父,人品也是上佳,若是太子還在,想來也能成長成一位賢後。

只可惜沒有福氣。

江家野心再大,家教還是極好的,不然也不會養出這般優秀的女兒,既能忍,又有計謀,還有決斷。江家如今倒在自家女兒手里,一點也不虧。

可是這陶氏蕭氏在南方世族里都是以富庶而立家,並沒有出多少名士,朱家高傲,顧家剛剛才有些起sè,不過是名頭大罷了,沒有一家能及得上江家。

江家都只能圖謀太子妃的妃位,這些人就一步登天想著天子身邊的後位了。

張搖光不是笨蛋,知道如今若是她的小兒子贏取了南方世族的支持會得到什么。錢糧、人丁、接納北方的流民、安穩的大後方政局……

這便是他們信心十足的原因。

她不能不接,但不想這么簡單就接。

張搖光看了看四位閨秀,心中無法反駁這四個女孩都是美人胚子,過不了幾年就會長成絕sè。但朱家那位眼中不甘,顧家那個有些懦弱,陶蕭二女則是眼神急切,倒是可以謀劃個一番。

所以張搖光指了指朱家女兒,在她期望的眼神里說道:「朱家這位小娘子樣貌姣好,儀態出眾,可以留下。」

朱家女兒眼里的光漸漸的熄下去了,安靜的俯身謝恩。

張搖光又指了指顧家的女兒。「顧氏數百年大族,享有盛名,可為女賢人。顧氏九娘溫婉可人,哀家甚為喜愛,便留下做個伴吧。」

顧家這位九娘性子確實溫婉,而且她從小喪母,是後母養大,向來逆來順受慣了,聽到太後留下也不敢表現出不願意的樣子,規規矩矩的低頭謝恩。

陶氏和蕭氏期盼的看著張搖光。她們長得比顧女和朱女還要貌美,家世也比兩家好一些,結果太後娘娘看了看她們,卻說:

「這兩位小娘子太美,給哀家這個未亡人做伴倒是太可惜了,應該留在南方這鍾靈毓秀之地配個良人才對。若是真要送來,不必那么出眾,倒讓哀家心里愧疚了。」

這兩個小女孩一看平日里不及她們的兩位故交都被留下了,可是她們卻被趕了回去,當時臉sè就不好。一旁的江道奇一看便知道太後不留她們是為什么,當下也不多言,領了兩個孩子就要走。

張搖光看著江道奇,知道他做出男嬰換女嬰之事被戳破,怕是在世族和東宮屬官里兩邊都不討好。她堂兄那人她知道,他名「諾」,從小最注重承諾,越是被自己人背叛越是不能容忍。江氏這位族長和她堂兄乃是連襟,又是多年的盟友,卻被挾持下了江南,一定是已經割袍斷義了。

眼看著晉國公控制了局面,又有平兒親迎,以後回到朝廷也是托孤大臣,江道奇一招棋敗滿盤皆輸的境遇更是讓人唏噓。

這樣的人bī到絕路,才最是可怕。

她心中微微動了動,和江道奇說道:

「我聽聞你親弟,戶部尚書江道異有一嫡女,長得花容月貌,年方十歲?」

江道奇領著這四位閨秀拜見太後,自然是因為兩方都已經確定過人選,晉國公和南方世族達成了某種協議,而他們也確定太後一定會妥協的意思。

江家作為南方最大的世族卻沒有女孩被領進主院,一定意義上便已經表達出了兩方對江道奇的態度。

可如今太後的一句話,卻讓江道奇升起了一絲希望。

「在下不知,太後的意思是?」

他停下腳步,躬身詢問。

看見江道奇的神sè,張搖光便知道自己賭對了。

「江族長,你我也算是兒女親家,弄到這般地步,也算是造化弄人。你德行有虧,自有朝廷公斷你的罪過,但你家的女兒教養的極好,哀家對江氏女並無偏見。江清靈如此出sè,想來她的堂妹應當也不會遜sè。若是江道異願意讓女兒過來陪哀家,你下次來,便也領她過來吧。」

這便是許諾不會罪及江家子弟了。

江道奇站在原地,眼神里有某種東西閃了又閃,似是自己都不相信這位太後娘娘會這般輕易的對他表現出寬恕之意。

太子若不bī宮,先皇就不會身隕,這其後的一系列事情都不會發生。可以說,他和晉國公才是太子殿下遇難的始作俑者,自己又為了讓江家得到滔天的權勢而選擇了換嬰。這一切在他自己看來都不可饒恕,結果太後卻表現出友好的態度?

難道張搖光顧全大局到這種地步,連這種事都能忍?

少帝迎回這樣的一位太後,未來怕是更加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