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老師們的考量(1 / 2)

「譚醫生,今早上謝醫生來看過一遍了。」家屬qiángtiáo之前的要求。

怎么說,有個醫生早早來關心病人和病人家屬,因病人家屬也需要安慰的。誰管這個醫生是不是實習的見習的。因為哪怕是實習的見習的,家屬也知道。病人有問題的話,實習的見習的肯定比她家屬懂,直接去找上面的醫生也比她這個家屬快啊。

聽到病人家屬這話,就知道這個3床病人住院住久了,家屬成jīng了,懂得部分醫院里的門門道道。

三個本院的醫生嘴角微妙地彎彎。

說一個28歲了,一個21歲。怎么21歲的比28歲的更懂察言觀sè病人家屬。只能說各人心思不同了。

譚克林把聽診器放回白大褂口袋里,和3床家屬說:「回頭我給你答復。」

「謝謝你,譚醫生。有時候找不到醫生對我們來說很痛苦的。」家屬訴說心里話。

羅燕芬站在門外把頭伸進來和家屬辯論:「我不是和你說過了嗎?你可以告訴護士,護士會通知我讓我過來的,沒讓你不找我。」

「護士說叫了你,告訴你了,可是有時候等了一天也不見你過來。」家屬見她頂嘴干脆抱怨,「我們以為我們這病房沒醫生了。」

「怎么可能!」

總之,病人家屬怨氣挺大。另一方面,某個醫學生覺得被家屬冤枉至極。

以前沒有這種狀況沒有家屬投訴,現在怎么有了?因為有對比了。

不是所有醫學生均認為自己需要對病人負責任的。部分醫學生認為實習是來學技術的,至於病人的責任劃分問題屬於科室醫生和他們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