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數據最證明事實(1 / 2)

機器代替不了人。

別看設備一大把了,但是最終能看護住病人性命的是人。

想想如果上次李亞希事件里頭,護士人數達到三比一,怎么可能被病人溜掉最終釀成了大禍。想增加護士人數,人力成本激增,分攤到病人頭上病人接受不了的。一個三甲醫院護士的工資水平,像國協學歷是本科起步,要支付的錢不少的。

想要給病人省錢,省到最後只能是省護士成本了。因為像患者必須要用的葯物器材和檢查等,沒法再節省。實際上,現有的醫生和病床數的比例也不達標,靠臨床醫學生這個零人力成本在湊。

醫療本身就是一項消費最為昂貴的項目,是花錢買命,怎么可能便宜得下來。但是大部分老百姓沒錢,只能是湊合著省了。

聽聽她這說了一堆,羅景明的嘴角揚了下,較為嚴謹的臉上浮現出了絲略帶深沉的微笑。他眼鏡片上的光是劃了道,眼角如同睨了睨四周在座的同行。

周圍一群人不知不覺中是豎起了耳朵,同他在一塊側耳傾聽她說的話。

醫生是最容易被數據吸引的群體,誰讓數據最能證明事實。

她羅列的這些事實只能說明一件事,台上的專家說的內容好像有點脫離群眾泛泛而談了。

實際上她說的沒錯,說的是老百姓都懂的大實話:在外科手術領域,什么picu,高大上設備,護士多不多,通通沒有醫生的技術最重要。醫生技術好,病人不用受折磨術後去呆重症監護,不用找多個護士給看著,不用再上什么設備。醫生技術不好的話,砸了重金都不一定能保住命。

尤其在現有的國情之下,想做個為老百姓著想的好醫生,只能在技術這方面努力再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