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要專業(1 / 2)

首兒首都婦兒保健院的人或許她有見過面的人但不算熟識,沒有對方旳電話聯系方式更別提是很熟的人了。她自己的同學朋友圈基本在北都。北都的新生兒科最出名的在北都三,其它附屬醫院不太行。

「去國協,胡老師。」謝婉瑩果斷提議。

胡醫生很冷靜,淡淡地問她:「你去過國協兒科新生兒科實習了嗎?」

「沒有。」謝婉瑩承認,「但是我認識國協的兒科教授聶教授。」

「你認識聶教授?你對他,他對你有多熟悉?你知道他電話嗎?他能接你的電話嗎?」胡醫生一句話一句話認真問她。

今晚涉及搶救不能亂來的。可見有關聶加敏這個人,胡醫生可能聽圈內人提過有印象:是位兒科大佬。

打死撐胖子假說自己很熟悉某科室的權威老師,結果電話打過去老師壓根兒沒買你的帳。這種事情時常偶有發生。主要是某些醫學生太自傲,以為自己在老師心里很牛bī。部分老師則是過於謙虛給這些學生誤會。為什么胡醫生很清楚會有這樣的結果,因為在杜海威經常身上常有這種事發生。

沈熙菲鄙視的目光瞅瞅對面的謝婉瑩說的這些話。

不要說外院的胡醫生對謝同學的話懷疑八分,她這個國協的師姐一樣認定謝婉瑩吹牛皮了。

她在國協最清楚,兒科的聶教授是吳院長專門聘請來的海歸專家,來自國外,斯斯文文說話很紳士,給人誤以為很好說話。實際上,人家大佬是很冷傲的。

聶加敏從不和醫學生討論醫學問題,對住院醫生都很少交流。他只和主治醫生級別以上的醫生溝通。主要是國內一般水平的醫生根本聽不懂人家國外來的大專家的話。聶加敏普通話不太行,時常飆出一串英語,是能讓英語不太好或是學識不夠豐富的醫學生直接懵掉腦袋。

交流障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人家作為海歸派專家來到醫院的時候已經位高一等,只需看院長面sè做事的,其他人管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