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1】醫學要講證據的(1 / 2)

「我聽人家說,你要離開這里了?」胡浩不知再從哪兒打聽到她的消息,嘴里更上了火兒,「你走了的話,要怎么辦?」

「這里有醫生有護士,他們富有臨床經驗,是我老師。」謝婉瑩說,告訴同學不相信這里的醫務人員是沒道理的。

「別提了。」胡浩揮揮手,人總是只相信自己親眼所見的現象,說,「問題是我進去後發現的,你說他們看孩子看什么去了?」

同學這個孩子爸很生氣。謝婉瑩沒有具體了解所有情況之前說不好是誰對錯。醫務人員有時候的疏忽不是故意疏忽,是對病人看多了顯得「麻木」了。即通常說的小毛病引發不起部分醫務人員的注意,等病人情況危重了醫務人員再反應過來有點遲。

這個問題是病人家屬該擔憂的點,謝婉瑩對此不否認,該告訴同學的是:「老師們對你提出的意見很重視的,已經在研究了,看孩子是出了什么問題。」

不能因此說這里的醫務人員不安好心。

「你說,他們能研究出來嗎?他們自己都沒有看出來。」胡浩繼續生著氣,手指大門緊閉的新生兒科里頭。

「你說的是你的感覺,醫學是講究證據的。究竟你的感覺是不是對的,醫生要再找證據來判斷家屬對病人的感覺是否正確。總不能說,單憑感覺去判斷一個人是否生病了。難道可以說我覺得你生病了你就是你生病了?如果醫生真這樣說的話,估計你更不相信醫生了。」

聽完她說的話,胡浩的火氣消了些,另一方面憂心未減。

「你放心,我說了,老師們很注重你提的想法,絕對不會是不關注你的孩子。」謝婉瑩再給同學吃顆定心丸。

「你進去看孩子嗎?」胡浩只問她這點,直覺里照舊只相信她一個。因為剛才她說的話這里的醫生沒人跟他說過,只有她會說。

這里的老師是太忙了,不可能給她同學做安慰工作,只想著盡快查找出孩子的病因好給家屬交代。說安慰話不如干實事治病救人,這是大部分臨床人的念頭。只是部分家屬的心情實在過於焦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