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8章 【57】足以討論(1 / 2)

第3968章 【57】足以討論

對面的眸光射過來時帶著的是對她一貫以來的那種探究,溫子涵肺底不自主地暗自吸口氣。

其實不用過多久,謝婉瑩醫生會明白為什么自己當初會被傅老師第一個抓包,只因傅醫生早在這個人身上習慣如何想著抓包了。

「這茶可以嗎?」作為請客的人,傅昕恆詢問客人感受。

「挺好的,味比較甘,也不太寒。」溫子涵說。

對於她的話,傅昕恆一點都不會有質疑。

中醫人一大秉性,如神農辯葯要嘗百草。認真學中醫的人,是定要從學習中葯開始親自去嘗各種草葯的「味」。

中葯講求性味歸經,性味是四氣五味。這是籠統的歸納,比較具體的,一個葯有的說好幾個性味,好比西葯的一個葯葯效有多種,要講和病人相匹配的性味。

同理在於葯歸經,葯歸經相當於西葯的葯物作用的人體部位。具體要能到達人體哪里,也要講求和病人相匹配。

這樣對比起來,似乎中醫不見得很難,在方法論上原則和西醫有同等邏輯性。

難的從來是到具體病例,醫生如何鑒別,既要鑒別病人病情需要的葯,也要剛好能找到相匹配的葯來治療。

所以西醫有葯物組合治療方案,中醫有方劑學,靈活調整來針對具體病例。

這里強調中醫更難的點在於,身為西醫師,傅昕恆清楚西醫教育體系的成功是中醫無法比擬的。

表現在內科醫生的培養上,做到如工業體系那樣大批量生產是比較容易的。這是由於西醫對西葯有非常清晰的施行立法,每條法不僅清晰而且有各種實驗證明。相比下中醫在這方面無法做到,這也是西醫生認為中醫生想要靠譜讓人信任實屬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