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節(1 / 2)

43、行情 ...

「二郎,又去打獵啊?」同村子的李老四見二郎背了把鋤頭,鋤頭後面還掛著一只半掙扎的兔子,羨慕地道,「這兔子還真肥。」

「是呀,到山地里干完活,就抽了個空到附近溜溜,也是今天運氣好,才逮著這只野兔,要是晚去一兩步就讓它給逃咯。」二郎笑呵呵地說。現在他常在山里干活,他挑了幾個地點下套子,時不時會有一些獵物中招。

「喲,這天都擦黑了。你趕緊回去吧,估計家里的婆娘正等著你回去吃飯咧,俺也走了,下回見啊。」李老四說著就拐進另一條叉路。

「好的,你慢走啊。」二郎沖著他的背影喊,李老四揮揮手,表示回應。

二郎笑笑,回家的步伐更快了。

這燒碳的技術並不算太難,羅雲初從來不小看古人的智慧,燒碳這種事,讓人觀摩一兩次,再自己試驗幾回,便能掌握了。所以她一再叮嚀,他們家燒碳的事不能讓外人知道。大郎二郎都曉得事情的輕重,所以二郎就這般掩飾了。

燒碳是個技術活,火力強一分太多,弱一分太少。大郎二郎兩人折騰了幾日,燒了三窯的碳才漸漸掌握了火候。第一窯,燒過頭了,碳燒融了很多,只剩下瘦瘦的腰身。第二窯的時候火候不到,木材並未完全燃燒,制成的碳燒起來有濃煙。接著又燒了一窯,雖然還沒有達到精確的標准,但出爐的碳比前兩次的好太多了。

羅雲初很關注燒碳這事,畢竟這是他們一家子能不能發家致富的關鍵,所以第四窯的碳要出窯的時候,她就已經在山上等著了。熟能生巧,古人誠不我欺。第四窯出的碳輕而完整,羅雲初拿起一根端詳,嗯,很完整,不掉灰;很輕,表示里面沒有殘留著的木柴了。

「二郎,把火盆拿過來,咱燒兩根瞧瞧。」

二郎當即拿了完整的兩根,拆成好幾截,用火盆燒了起來,發現它在燒的過程中沒有一絲煙火。幾人遠遠地圍著木盆聊開了,一盆碳差不多燒了近一個多時辰,大家見到成果,很是高興。這樣的碳在冬天晚上只需起夜時再添一兩次,就差不多能頂一晚了。自己平時積攢的那些碳頭,能燒半個時辰就算不錯了。這樣一對比,他們燒出的這窯碳優勢太明顯了。

「大哥,明天停火一天吧,咱們四人分兩路。我和二郎去鎮上柳掌櫃那問問價錢。你和三弟就到城里去,城里賣碳的店也多。咱們各自拿著一些碳樣去,到時回來再合計一下該賣給誰。」羅雲初覺得自己前頭的想法不對頭,死認定了鎮上的柳掌櫃。貨比三家,此乃血拼經驗啊,怎么可以忘掉呢。消費如此,賺錢未嘗不是?

大郎想想也是,得看看價錢再說,要不然他埋頭苦干,到時賣出去的價錢賤得連人工都拿不回來可不行,「對頭。」

「再過個把時辰,等天擦黑的時候,咱就把這批碳挑回家吧?」大郎指著新出窯的那批木碳。雖說現在秋高氣爽,十天半個月都不下一滴雨,這碳留在野外也無須太過憂心。但他們畢竟指著它賺錢呢,還是扛回家里放著好了。

「成,大哥,聽你的。」二郎估摸著這碳少說也有七八百斤的,若他和大哥忙和的話,兩人來回挑個兩趟就差不多了。

「媳婦,你和三弟先回去,做飯燒菜,等我和大哥干完活就有飯吃便好。」

羅雲初不逞強,她走山路都不大穩當,挑東西下山,真不行。

宋銘承卻不從了,堅持和他們一起挑擔子。大郎二郎無法,只好讓羅雲初先回去了。三兄弟便又開始砍起柴來,這些都是過兩天便要用到的木柴,多砍點准沒錯。

趁著月光,二郎三兄弟將山上大部分的碳都挑了回來,甚至連前面的不合格產品也挑了一部分。宋家沒有多余的地方放置這些碳了,好在前頭大郎家的牲畜賣了不少,而且豬舍早就空了出來。大郎家的豬舍比羅雲初他們新建的那個要大得多,而且天孝趁空閑的時候已經將它打掃干凈了,此刻正好派上用場。

碳不能潮水,所以他們在地上鋪了厚厚的一層稻草,也不知道頂不頂用,不過聊勝於無吧。第四窯窯出的碳可不能壓,所以全都一袋袋地擺放在地上。其他的,隨意了。

待他們忙完時,已將近亥時,羅雲初把已經涼了的菜又熱了下。前頭她已讓宋母和三個娃各吃了小半碗飯頂著,所以他們沒有被餓著。一大家子有說有笑地吃了晚飯。

次日是集市,羅雲初打發了二郎回去休息,便在廚房里忙和起香芋的吃食來。廚房里的活計她都可以一個人完成,二郎近日來也辛苦了,就讓他多歇會兒。

第二天一大早,四人吃過東西後便出發了。這次羅雲初沒有坐牛車,而是四個人步行至鎮上的。人的腳程比牛車快,而且這次他們趕時間,二郎三兄弟輪流挑著幾十斤的擔子,便也不覺得太累。

到了鎮上,大郎兩人還得往城里趕,合著羅雲初的意思,干凈搭輛馬車算了。她把她的想法說了,二郎告訴她,鎮上去城里的馬車一般都是私人的,極少會讓人搭順風車。如果要雇馬車,來回少說都得一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