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節(1 / 2)

曾有國接過,細細地閱讀起來。宋銘承靜靜立在一旁,並不催促。

「銘承,好哇,尤其是這策論,你答得真是精彩!你若不中,為師都不信了。」曾有國看向宋銘承的目光中充滿了贊賞。

「一切都是先生教導有方。」

「不驕不躁,甚好甚好。當初為師還擔心你的身子骨熬不過下場那幾日的,不過如今看到你的策論做得如此之好,想必之前的幾科都發揮得不錯吧?」默寫出的字好不一定代表當時就好,一切以卷子為基准啊。

「呵呵,如先生所料。不過這一切都多虧了我家二嫂給的兩只香囊,臨行前,二哥說讓我進考場時才打開帶進去。可惜,用了三天,兩只香囊的氣味都淡了許多。」

若羅雲初此時在的話,肯定會笑開來的。這兩只香囊通過干燥法和密封法能保留幾個月後用在考場幾天,已經算是不錯了,真當它是萬能的不成?

「哦?還有這等事物?下回我可得見識見識。」

「下回罷,我讓二嫂再給我做兩只。」

宋銘承想起來,進考場前,他將信將疑地帶上。想著,這是二哥二嫂的一番心意,而且又是透明的紗縫的,並不違反規矩。卻沒成想,那兩只香囊似乎有驅蚊和提神的效果。答題的時候,他將其放在跟前聞一聞便覺得頭腦松快許多,文思泉涌,下筆如有神。

交卷發卷之際,他注意到有不少人暈倒或者滿臉是紅點的被人抬出去。走出考場時,大部分考生都面有菜色,只他覺得除了累了點外一切如常。如今想來,便是這兩只香囊的功勞了罷?如此一來,他心里對二嫂更是充滿了感激。二哥二嫂這兩年確實為自己費心頗多。

「呵呵,你還未歸家,為師便也不留你了。趕緊回去等好消息吧,得空了再來探望為師。」

「是。」

「爺,喝茶。」韓師爺接過丫環捧來的茶,將人打發走後,親自給張有仁端進來。

「先志,你來了?呵呵,快來看,想不到咱們小小的青河縣里竟然出了三名舉子。這上京發來的捷報,是聖上特意嘉獎我等的啊。」張有仁將捷報遞給韓先志後,便端起茶杯,志得意滿地喝了起來。

「哦,大人,大喜啊,大人治下,果然是人才輩出啊。」韓先志小小的恭維了一下。

「呵呵。」張有仁笑呵呵的,顯然他的馬屁拍得當,讓他心里很受用。

「大人,我算了算日子,似乎前往榆南參加鄉試的秀才們尚未回到呀?這捷報?」

張有仁心情很好,摸了摸下巴的胡須,笑道:「捷報先行的事也是有的。鄉試是在八月初,八月十五揭榜,青河縣到榆南,坐馬車少說也要大半個月。而上京的捷報一般都是六百里加急送到各縣手上的,所以捷報先行不奇怪,不奇怪。」

「那豈不是得等秀才們歸家方去宣讀皇恩?」

「這是自然。」

韓先志仔細地將那捷報看了一遍,注意到中舉的三人中有一個名字叫宋銘承,他心中一動。既然打算幫忙,他自然要弄清楚這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及牽涉到的人物。立即聯想到今天宋二郎求他辦的事。韓先志歷來是個謹慎細心的,既然打算幫忙,他自然要弄清楚這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及牽涉到的人物。

這宋銘承是宋二郎的弟弟,也算得上是羅德的親戚,這下事情好辦多了。他心里暗喜,真是磕睡了就有人送枕頭啊,想什么就來什么。

「這個宋銘承...」韓先志賣了個關子。

「怎么,他有問題?」張有仁斜眼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