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節(1 / 2)

分開時,大郎情不自禁地擦了擦眼角。

老太太更是高興得哭上了,羅雲初忙扯出一條帕子遞給她。

許氏摸了摸凸出的肚子,微微一笑。

飯團不知道他們為什么笑,也跟著樂呵呵地笑著。

唯獨宋大嫂,喜悅間帶了絲悔意,早知道當初分家時不管如何都得扒拉住這個小叔啊。現在白白給二房撿了這么個大便宜!都是娘家毀了她啊。她一想起娘家氣就不打一處來,前頭不是說不認她這個女兒了么,現在咋還眼巴巴地來和她借糧食?

這種場面韓先志見多了,微微一笑,待他們平靜一些他便提出告辭,他知道他走了後宋家還要給親戚們報喜的。

見韓先志要走,宋母站起來想送,但由於情緒過於激動,腿有點軟,竟站不起來。嚇得羅雲初等人忙讓她又坐下,羅雲初忙轉移話題,怕再提小叔高中的事會讓老人興奮過頭,萬一中風便不好了。

「二郎,大哥,你們送送韓師爺吧。」錯手間,羅雲初將剛才拿在手里的荷包塞給二郎,朝他使了個眼色,又看了韓師爺一眼。

二郎摸著那個荷包,里面沉甸甸的,他一怔,順著他媳婦的眼睛看了過去,便明白了,朝她點點頭,示意她放心。

許氏注意到兩人的互動,也明白過來了。她想進屋里拿錢,可是韓先志已經往外走去了。大郎又傻呼呼的跟了出去,她不禁跺了跺腳。看著無動於衷的方氏,心里對她更不屑了,一點人情事故都不懂。

「韓師爺,這幾個錢你拿去和幾位差大哥買酒吃。」二郎將荷包塞到他手里,笑道。

韓先志聞言笑意更深了,手里的荷包里面少說也有三四百錢,其實錢多錢少無所謂,重要的是這個態度,「成,我就不和你推辭了,正好讓咱們也沾沾榜眼郎的喜氣。」

沒兩天,古沙村以及附近的幾個村子都傳遍了這一好消息,宋家不少親戚都上門道喜,詢問哪天請喜酒,好讓他們准備了禮物來賀。宋母發話了,老三還未回來,待他回來了再確定日子,到時會給他們發賀帖的。宋家這才恢復了安靜。

官府報喜後沒幾天,宋銘承便回來了。此時離他上任還有兩個月,除去上京所需的日子,也沒剩下幾天了。挑了個好日子,請了親朋好友來熱鬧了一翻。這兩年年景不好,若不然,宋母還真想大擺流水席呢。

請客的時候,羅雲初提醒宋母,為了不打眼,他們的席面上用了許多粗糧,並且每桌的食物份量並不足,除了一兩碗肉之外,其他的均以湯水野菜為主。

這時候大伙的日子都不好過,親戚間也能體諒,並且打心底里說,宋家此次宴會的伙食還是不錯的,至少能讓大伙吃個飽,不是嗎?

不過他們帶來的許多禮物,宋母聽從羅雲初的意見,只收了小部分,大部分還是讓他們帶回去了。大家都不容易,他們宋家也不能明目張膽地救濟別人,他們也不缺這點東西,便讓他們各自拿回去罷。

羅雲初娘家也來人了,趁入席前,羅雲初把阿德帶到一旁,問他和阿寧溝通的情況。上回她娘家來借糧的事,死阿德沒和她說清楚阿寧一出手就是幾十斤糧食這事,害她誤會了她那便宜老娘。說實話,阿寧的做法太打眼了,幸虧她還知道讓她爹晚上才扛著糧食回去。羅雲初能體諒曾老實夫婦年老了,兒子又還小,對女兒有點依賴的情況,但一回就借那么多糧食,容易讓她娘家那邊的人產生依賴性。而且她那兩個姐姐羅雲初也不了解,萬一她們見著娘家一下子多了這么多糧食,問出了是和三妹借的,到時來向他們借糧,那他們是借還是不借好?

「姐,你放心吧,我和阿寧說好了。其實她就是心疼她爹娘,當時也沒想那么多就給了。我說過她了,她說了以後做事會多點考慮的。」阿德安撫。

「那樣便好了,其實大家都難,你別以為家里囤了點糧就可以高枕無憂了。這樣的日子還有得過呢。」他們夫妻間的事,羅雲初也不好插手太多,點到為止,省得惹人厭。

阿德好奇地問,「上半年收成不好,下半年應該會好點了吧?」

「誰知道呢,做好最壞的准備准沒錯。」羅雲初不甚樂觀地搖了搖頭,大旱之後必有大澇,誰也不敢肯定。

宋銘承很忙,忙著謝師,忙著四處應酬,畢竟要走仕途了,多認識點人沒錯。沒聽說過嗎,多認識個人就多條路。因為吃不准什么時候就要求到別人頭上,與其臨時抱佛腳,還不如平時多燒香。

小半個月後,帶著不舍和安心,他踏上了回京之路,懷里揣著之前他還剩下的三十兩外加二哥二嫂又給了一百兩,這回他沒有推辭,畢竟回京之後上下都得打點一翻,處處都得花錢。家里的事,大哥二哥已和他交了個底。聽了後,他對二嫂很是佩服,對家里也更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