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節(1 / 2)

遠在千里之外,徐天明拿著驛站快馬傳來的信件,氣得胡子都抖了,「周墩遲,你個該死的,老子頭上的烏紗帽要被你折騰沒了!飯桶,周墩遲敢做這事,你們都不曉得阻止的嗎?我養你們這幫飯桶有什么用!」

徐天明拽著信紙在屋內走來走去,氣憤不已。即便此刻自己趕回去也來不及了,這周墩遲是不是讀書讀傻了?真當自己是黃公在世了?

其實也難為徐天明了,他被任命知縣尚未滿兩個月,而且縣衙里也沒個親信。哪及得上周墩遲這個土生土長的青河縣人,雖說他倆是幾乎是同時上任的,但若論在衙里的人心,的確是比較偏向周墩遲一點的。而如今他又因家母病逝而回鄉操辦身後事。此刻即便知道開倉放糧不妥,也鞭長莫及。他此刻只希望周墩遲那廝的不要糟蹋完他糧倉里的糧食,以便接下來應付更重大的災情。

他活了這么些年了,一直都是協理主持一方政務,對氣候這一東西也略懂一點。遂他才會壓制著,遲遲不肯開倉,不到關鍵時刻堅決不開倉,此刻用完了糧食,之後的幾個月怎么辦?奈何如今卻被一個縣丞壞了事!他此刻只希望老天爺賞臉,別再下雨便好。

作者有話要說:二更神馬的都是浮雲。。。

89、圈地行動 ...

眾人分得了糧食,陸續回家了。一路上有說有笑的,那氣氛比過節還熱鬧。

「嘿,李二哥,分得的米不少啊,你們一家七口,分得了十一斗米吧?」

「黃三,你家也不錯啦,一家五口都得了八斗!」

「是啊,省著點,十一斗米能吃兩個月了。」就不知道吃完這些米又能吃什么了?

「愁啥?哪回鬧災,官府不是發兩三回糧食的?」

「可是咱們青河縣糧倉的糧食不是發完了么?」

「他們會從南方掉來糧食的,哎,這是官老爺煩心的事,咱們只管領糧便是。」

「也是。」

羅雲初跟在眾人身後,聽到這等盲目樂觀的想法,心里暗暗發愁。現在舉國上下不少地方都鬧了災,據宋銘承說,南方似乎更嚴重,哪里有糧支援別人?但她這種想法只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和二郎說說,和親人說說。根本就沒法拿出來公諸於世,情況都如此了,說了也不會有人信。信的,內心有憂慮感的,根本就不必她來勸。

「咋啦?」二郎見她不說話,以為她不舒服,忙將她手上的東西拿了過去。

「沒事。」羅雲初笑笑,示意自己沒事。

旁邊大郎仍在可惜家里有幾人沒來領糧,無端少了六斗的收入。二郎倒無所謂,小於五歲的孩子都不發糧,飯團和湯圓根本就不必來。

羅雲初聽了直皺眉,大哥這是什么意思,這種事有點腦子的都會巴不得別人不注意才好,而他卻偏相反,反倒拿出來唱!給有心人聽到,你才領了幾個人的口糧,卻能養活一大家子,傻子都知道里面有貓膩。幸虧現在人人都興奮,也沒在意他的話。

羅雲初忙轉移話題,「大哥,天孝在學館里可還好?」

這個話題大郎愛聽,注意力立即被轉移,頗為得意地說道,「他呀,前幾日夫子才誇了他字寫得好。」

二郎接口,「天孝是個好孩子,大哥,待老三他在京城站住了腳,便把天孝送去吧,那里的私塾比咱這邊的要好。而且有老三在一旁指點,也比留在咱們這些粗人身邊要強。」

說到這個,大郎有點不舍。但他也知道,為了兒子能有個好前程,將他送到老三那是很有必要的,「現在還不是時候,再說吧。」

到家不久,羅雲初讓二郎去找里正。讓他組織一些村子里的壯年勞力,將村子周圍的水溝都疏通一下,以防雨水太多流不出後,將泥房的基腳湮了導致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