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節(1 / 2)

羅雲初看了大郎一眼,發現他精神頭還好。自打上回棉地被燒後,他很是低迷了一陣。後來發了狠了,一個人到山上將火燒過的山地開墾了出來,忙碌了一個多月,估計墾出了六七畝地也是有的。過年前,她又給了大房八兩銀子,算是感謝他這一年來的幫忙。

他們家去年收獲的五萬斤棉花都沒有賣出去,只是用人工的方法將籽棉弄成皮棉。想起那一大筆人工費,羅雲初就一陣肉疼。要是有鋸齒軋花機就好了,那他們以後就不必費那么多人工費。不過現在就算了,就當是刺激一下經濟,給周邊的婦女小孩們賺些私房體已零花之類的吧。五萬斤的籽棉慢慢拾掇下來,也只剩下一萬六千四百斤左右的皮棉而已。

前陣子家里也是捉襟見肘,銀子都只出不進,後來虧得有家米鋪,這才解了燃眉之急,若不然,羅雲初的私房恐怕就要貼完出來了。米鋪的生意還可以,因為他們店里舂出的米都很干凈,賣出的價錢又比別家的便宜上一點,每日至少都有一二兩銀子的進帳。

敘話說了小半個時辰,當羅雲初將那三匹布拿上來時,宋大嫂摸摸這匹看看那匹,當她得知這些布料全是二郎在江南買回來的時候,宋大嫂又森森地嫉妒了,眼刀子像不要錢似的甩過來。

手里有糧心不慌,用著自家丈夫掙回來的東西,羅雲初如今腰桿挺得倍兒直。自個兒心情很好,羅雲初才懶得理她,她這大嫂最大的毛病就是見不得人家過得比她好。如今日子有奔頭,她看誰都順眼極了。

宋大嫂當得知那匹她愛不釋手的大紅寧綢是宋母的後,不舍的同時忙扒拉住另外兩匹布,生怕許氏會和她搶。

對於眼皮子淺的大嫂,大家都很沒轍,大郎面子上更掛不住,「行了你,大年初一的也不消停,凈干些丟人現眼的事。」

宋大嫂咕噥了句什么,但她不敢讓眾人聽到,將聲音壓得很低。

余氏適時出來岔開話題,大家都識趣地應和。晚點大伙一起吃了個飯,便家去了。

過了初八,歇了幾日的二郎又開始忙碌起來了。建棉麻作坊的事也和他們商量過,其實也不是什么商量,頂多就是知會一聲罷了。

大郎不明白,二郎田種得好好的,怎么又去折騰什么棉麻作坊了。不過他現在知道二郎是個有主意了,也只能嘆嘆氣,並未多說什么。知道二郎他們最近花錢的地方頗多,他只偷偷拿了十三兩銀子塞了過來,「二郎,大哥知道你現在處處缺錢,大哥是個沒本事的,也幫不了你什么,這銀子你就拿去用著先吧。說起來這些銀子還是你們去年給我的呢,我誰也沒說,本來我是打算給天孝那孩子攢著的。現在你這邊急,就先拿去用,啊?」說完,他自嘲地笑笑。

不等二郎拒絕,大郎給了銀子就跑掉了。二郎回家和羅雲初一說,羅雲初也沉默了。

「總歸是大哥的一片心意,拿著吧。」其實羅雲初也知道大郎並不看好他們弄的這個棉麻加工廠,但一旦他們決定做了。他這做大哥的也會站出來支持的。這十幾兩銀子在他們看來很少,但羅雲初知道這是大郎所能拿出的最多了。可以這么說,有十分力,他已經出到了七分。說不感動是假的,盡管大郎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作為大哥來說,在農村那個地方,他已經做得很好了。

二郎點頭,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將棉麻作坊做起來,到時再好好照顧一下他那老大哥和侄兒。

作者有話要說:晚點還有一更。。。

119

119、正文完結 ...

二郎在過了元宵時又添了幾個長工,而第一批長工的工錢相比新招入的長工又給漲了一些,漲了兩百文一年。

今年羅雲初他們家的地不能連種棉花了,但現在棉麻作坊一開,棉花又是作為主要原料,不可或缺的。遂他們又和阿德家換地來耕種。種了四十畝地的棉花,又種了三十多畝的苧麻,剩下的十來畝就種一些木薯紅薯黃豆花生之類的作物。今年種棉花的人挺多,羅雲初他們的種子順勢賣了個好價錢。

對周圍跟風種棉花一事,羅雲初是樂見其成的。甭管如何,待青河縣及周邊形成棉花產地時,他們就能及時地用上這些原料了。光是成本,就能省下不少。

春耕,犁地、播種、插秧...都是做慣做熟的,做起來駕輕就熟。田地里的活計一切都井然有序地進行著,而棉麻作坊經過兩個來月的籌備也漸漸初具稚型。

花了一百多兩在相對偏僻的地方買了一座兩進的大院落作為棉麻作坊的工作地點,那兩進的院落不比他們現在住的三進的小,院子很大。又進了二十來台坊紗機之類的,總之那段時間二郎是忙得腳不踮地。

羅雲初因為好奇去溜達過一圈,二十幾個婦女坐在紡車前紡線織布,那場面挺壯觀的。